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产权学派认为,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必然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绩效.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典型案例,以巴泽尔产权模型为理论基础,把握产权制度安排与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和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关系,从产权制度层面揭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产权不断专业化配置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手中,各相关利益者互不信任、相互侵权等现象与问题的背后深层次根源,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对四川泸沽湖景区既有产权制度如何引发利益矛盾、进而导致社会冲突的过程进行了论述.研究发现:旅游收益分配不均带来的利益矛盾是引发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直接因素;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会导致旅游目的地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配不均;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是引发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根源.鉴于此,从发挥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正功能、强化利益整合在冲突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推动相应产权制度的变迁,从3个方面提出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治理策略,希望从理论上丰富旅游社区社会冲突治理的研究体系,在实践中构建旅游目的地社会稳定机制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鹏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14,29(10):42-50
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是中国最典型的旅游资源之一。运用制度科层理论作为工具,通过对从化温泉水权变迁的个案研究,探讨了国有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变迁。研究发现,从化温泉依次经历了"国家代理制""国家-私企双轨制"和"地方政府专营制"3种温泉水权制度。温泉水的管理实体从模糊的国家代理人向明晰的地方代理机构转变。在国有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从"国家代理制"向"国家-私企双轨制"或"地方政府专营制"的转变过程中,科层体制下各级政府部门的政治协商是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交易成本,正是对政治成本的考量直接决定了国有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走向。创建新的领地并通过"空间"换"制度"的方式规避政治交易成本,是国有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争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0,15(3):25-27
本文论述了在旅游上市公司的几个被混淆的基本概念,澄清了旅游上市公司的“公司上市”,而非国家风景“资源上市”,阐述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相互关系,探讨和比较了旅游景区公司的几种经营模式,从而得出了旅游景点公司上市是一项兼顾各方利益利大于弊的制度安排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质上是旅游业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现象。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现象。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将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具体表现的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其根源分别在于旅游资源产权虚置和旅游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应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内化:风景旅游区产权制度创新、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政府法律法规、参与者行为准则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风景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谢茹 《旅游学刊》2004,19(5):30-34
根据规制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以及既定风景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和管理体制下政府规制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制改革基本思路:规制权力集中、规制激励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行政约束、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令学 《旅游学刊》2013,28(7):41-47
公民旅游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延伸,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可分为基础性旅游权和消费性旅游权两大类,旅游保障权、旅游自由权、旅游平等权、旅游资源共享权、旅游发展共享权、旅游消费权和出入境旅游权等七项权利。在我国旅游发展与旅游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建议通过相关制度设计构建全面广泛的公民旅游权保障体系,完善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保险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借助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公民旅游休闲保障,完善保险制度安排,加强旅游资源保护,进行保险创新,保障公民旅游自由权,加强保险国际合作保障,公民出入境旅游权等。  相似文献   

8.
董春月 《西部旅游》2023,(6):100-102
<正>为解决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的运营发展难题,实现文化与旅游优势互补,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阐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重要性与难点,并据此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有效策略,旨在发挥文旅融合的引导性作用,在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把握一个“度”王莹(杭州商学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已由旅游资源导向型向旅游市场导向型转变,这固然是可喜的变化。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强调满足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不顾自身资源的特性,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旅游者要求旅游活动(项目)具...  相似文献   

11.
制度增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之土地权利变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左冰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12,27(2):23-3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状态及其决定的旅游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性,提出了"吸引物权"这一新型的产权权利,并指出我国农村社区参与权利失败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受限制支配、所有权主体"虚位"和吸引物权"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土地权利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我国风景资源产权不明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和风景资源的产权管理存在着法律上的真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不分,导致了风景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出现种种弊端。文章论述了如何建立我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和风景资源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琼  张德淼 《旅游学刊》2013,(12):90-96
旅游吸引物在旅游学上属于一个集合概念, 在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 但不同属性的旅游吸引物作为个体在《物权法》上的权属性质往往是有法可循的。文章运用物权法理论, 结合新颁布的《旅游法》, 分析几个典型旅游吸引物的权属, 试图澄清几个与此相关的问题, 论证设立旅游吸引物权、为之统一立法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 并进一步提出充分运用《合同法》、《旅游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等现有法律规定, 解决农村土地旅游开发中社区权益保护问题, 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修改法律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旅游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旅游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旅游产品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多样性.旅游产品的商业服务特性决定了其创意的不可专利性。面对激烈的旅游行业竞争,旅游经营者可以采用全面的创名牌战略辅之以商标法律保护、著作权法律保护,以及积极参加旅游市场公平竞争辅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保护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资源产权辨析及使用权分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胡敏 《旅游学刊》2003,18(4):38-42
所有权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法律框架下的风景名胜资源的所有权并不能达到产权意义上对资源使用的约束和激励。在所有权归属不变的前提下,从资源的物质角度可以确定出比较重要的三项权利——占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它们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分割的分析表明:资源管理也可以拒绝经营权;当所有者代理人选择经营权后,选择经营者、决定转让价格、制定约束合同是产权变更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浅析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某些限制性因素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吴晓萍 《旅游学刊》2000,15(5):42-46
近20年来,民族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民族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受到了威胁和破坏。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无论何种性质的旅游业,只有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模式,才可能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并借鉴一些他人的调查资料,对限制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的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政策都存在一些误区。要使我国民族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理论上对旅游业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上田要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当地人的利益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