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如狼似虎地抢滩中国市场,给本来就有点脆弱的本土企业带来严重威胁.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要生存,要抗争,中国本土企业不畏强暴,揭竿而起,瞄准跨国公司的软肋,使出克敌制胜的招术,虎口夺食,拼抢一杯"羹".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正活跃着一大批对跨国公司形成强烈狙击之势的本土企业,比如在微波炉市场,格兰仕打垮了Whirlpool和LG;在饮料市场上出现的非常可乐,至少在农村市场上已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彩电市场,本土品牌也一步步将日本品牌的高端市场份额夺了过来;手机市场经过短短几年的拼抢,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内的外资品牌.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困境 1、处于价值链最"底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看准了中国市场的商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将中国市场利润的绝大部分占为己有,贴牌成为诸多中国本土企业的最终命运,我国企业被牢牢锁定在跨国公司价值链的最"底端".  相似文献   

3.
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构筑国际生产体系的必然结果,也是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获取全球化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追求全球范围内利润的最大化,维护和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在其国际化过程中实行市场内部化的趋势日盛.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外资经济的"当地成分"偏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存在显著的"进口依赖".外资经济市场内部化,必然阻断了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联系,导致外资经济发展拉动本土经济的作用减弱,同时弱化了外商直接投资外部正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4,(Z1)
<正>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在高峰论坛中,企业家就“中国未来10年,分享商业未时代”、“中国能否持续领跑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如何在中  相似文献   

5.
"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到如今引来了许多的质疑,本文以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作为参与者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分析认为,每个产业应该引入数家大型跨国公司形成有效的竞争,以促使它们转移先进的技术,并认为本土企业不与跨国公司进行合资更有利于它们对外商先进技术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创新。  相似文献   

6.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2,(22):46-51
世界变了,之前跨国公司的计算公式是"中国市场=中国人口×人均消费量",如今它或许要变为"中国市场=本土创新×本土运营能力"是时候再次审视中国了。跨国公司正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要保住岌岌可危的地位,必须在中国进行更有诚意的本土创新。中国,曾经代表广袤和尚未开发的大片市场,以及大批等待加入消费洪流的人口。中国政府带着讨好的姿态,以减免各种税收优惠的超国民身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7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中国本土企业为跳板,即采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就在外资品牌在中国异军突起之际,一些原本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却神奇地消失了.其实,这是外资品牌的品牌遏制战略发挥了作用,这是中资品牌在合资中遭遇的"不幸".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秦邦建  宋平 《经营者》2004,(10):100-101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资放开的产业之一,日化行业所上演的跨国巨头和本土企业的“世纪大战”早已全面打响。近两年来,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一直在逐步拉大,就整个市场的销售金额来看,国外品牌占据的份额目前已经超过70%。虽然如此,本土企业却在广阔的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屡夺战功”,令长期盘踞在一级城市的跨国公司大呼惊奇。  相似文献   

10.
刘春雄 《中外管理》2012,(10):86-87
那些靠着渠道红利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目前必须学会"二条战线的营销",既在传统渠道如鱼得水,又适应现代终端的营销逻辑。为什么弱小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能够存活、成长、成熟乃至壮大?有一项优势基本上是中国企业所独享的——这就是渠道优势,或称之为中国企业的"渠道红利"。人口红利与渠道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本来中国  相似文献   

11.
本土品牌为何能在30亿功能型饮料市场占据先机?独占饮料业鳌头的跨国公司为什么没能在功能型饮料市场同样笑傲江湖?全球化时代来临,本土功能型饮料品牌要如何深耕功能型饮料市场,进而出兵世界?本土企业该安排下一步棋?策动未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品牌成为企业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载体,代表企业的信用,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国本土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国际著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品牌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许多企业却一直停留在"跨国公司加工车间"的状态,用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培养品牌竞争力.因此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已成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物     
胡勇,2005年加入美国邦纳工程国际有限公司,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负责大中国区的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在加盟美国邦纳之前,胡勇曾先后在多家大型跨国公司担任销售及市场部门的高级管理职务。胡勇15年的中国本土优秀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助其成为国内工业自动化和传感器行业知名跨国公司中少有的本土领军  相似文献   

14.
谢维平 《新远见》2010,(6):104-106
中国的日化行业是开放比较早的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宝洁、联合利华两大全球日化巨头进入中国之后,本土日化企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随后雅芳、欧莱雅等跨国公司也加入"圈地运动",本土企业的处境更加"水深火热"。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内高端化妆品市场上销售份额60%被国外品牌所垄断,销售额90%以上为外资所控制。中国的日化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中国本土企业都在抢食“乡下”市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场饕餮盛宴,还是一块难消化的硬骨头,要看各自“修行”的本事。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新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利用其自身经营多年的经验,充分分析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从投资规模等七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新动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把握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同时,对于我们本土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知识溢出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来探寻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作用于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微观机理。以苏州地区制造业集群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和本土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均对本土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与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为此,要调整政府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取向,提高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增强跨国公司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猎物     
医疗器械领域近年并购迭出,但猎物全是中国本土企业中国模仿者是跨国公司手中的"风筝",现在是"收线"时间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收购完创生,在华的骨科医疗器械跨国巨头们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2013年1月21日,全球最大的骨科器械商之一史赛克向创生医疗发起收购,以每股7.5港元的价格(溢价45.3%)收购创生医疗——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骨科器械公司,香港上市企业(00325.HK),创始人为钱福卿。近两年来,跨国巨头已第三次出手收购本土骨科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不过,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如果按照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来排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品牌价值提升的体育营销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奥运会、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权落户我国,毫无疑问,未来十年内,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体育产业将创造出上千亿的市场价值.因此,有着广阔前景,巨大潜力的我国体育市场,正被全球所瞩目.围绕着如何通过体育营销这一战略手段,开拓中国市场,赢取中国消费者,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之间,我国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焦点.可口可乐、柯达、松下、恒康、三星、维萨、斯沃琪等众多国际一流跨国公司,还有联想、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等本土优秀企业对于2008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的角逐,更是证明和奠定了体育营销在提升企业价值品牌中的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控股与并购活动取得一些国内品牌的控制权。但对于本土品牌的处理方式却呈现多样性与各个时期的差异性。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控制当地品牌后的处置方式选择主要决定于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定位的差异性、跨国公司对本土品牌的控制程度。本土品牌的处置方式在各个时期的倾向性变化是由我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相应的战略变化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