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各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推行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起与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在这三大体系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推行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期,我们摘编了部分官员及农村基层工作者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看法和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重要部门,是各级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抓手。截至2013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拥有农产品批发市场969家(不含农贸市场),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的500多家,占全国亿元批发市场总数的25%左右,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产品流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农超对接”,以解决农产品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农产品生产大省、消费大省、出口大省,搞好农产品流通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关系到物价稳定和民生改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产品流通有了很大发展,但流通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主体发育不够、流通方式落后,农产品“卖难”“买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届四次理事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供销合作社流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于提高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全社会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于2012年3月5日-6日召开了“新网工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探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本刊除对会议发言内容做专题报道外,还配发了供销合作社系统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实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张君 《中国经贸》2009,(1):20-20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部分农产品出口减弱.内销又趋缓.销售价格迅速走低,一些地区的主产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积压滞销现象。近日.商务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产品销售,及时帮助农户解决大白菜、苹果、土豆等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而农产品流通是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京郊农产品的“四化”流通,即顺畅化.安全化、高效化和法制化流通,构建完善的京郊农产品流通体系,才能加快京郊农村改革步伐.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经纪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力量,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至为关键。培养一个经纪人,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培养一批经纪人,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因此,加强培养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对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抚州地区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着力走活农产品流通这...  相似文献   

10.
张君 《中国经贸》2009,(5):26-27
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中央提出“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相似文献   

11.
50多年来.在毛泽东同志重要批示的激励下,平湖的合作经济实现了发展。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从单一的订立合同发展到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从单一的购销合同发展到建立基地带农户.从单一的民间的经营服务发展到连锁经营,创办综合服务社。不断提升与农结合的组织形式,拓展为农服务的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文化性,形成了“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的新时期“新仓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内知名农产品流通专家安玉发教授的在读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浩也长期从事农产品流通研究.学习研究中他免不了和国外学者进行交流研讨。在与国外学者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当自己直接提出”流通”(circulation)概念时,对方常常不得其解,但如果进一步解释后,对方常常就会认为用”市场“(market)来概括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会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已在全国选择了1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国家安排了4亿元资金,农超将在全国建设200个“对接”项目,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检测系统和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起伏大、农产品“买难卖难”交替出现.农产品流通秩序混乱、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日前,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与新华社合作编写了一期题为《办好合作社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质量建设》的《国内动态清样》(2011年10月19日第4466期)。10月25日,  相似文献   

15.
杨彦荣 《发展》2007,(10):70-71
搞活市场流通、拓宽销售渠道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市场发育成熟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量不断增加,搞活农产品流通,拓宽销售  相似文献   

16.
新华网消息北京市商务委员会12月10日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社区菜市场之间的“场店对接”活动,通过优化市场流通渠道,降低流通环节成本,进一步稳定菜价。据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闫小彦介绍,“场店对接”的第一项措施是,组织新发地、大洋路、顺鑫石门、八里桥等6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10个区的50家重点规范化社区菜市场进行对接,最大限度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合作经济》2014,(11):16-17
基本情况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涉农电子商务主要围绕农产品流通和农资服务展开,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着眼“网上供销”和“平台服务”两条主线,一方面积极推动系统供销合作社“触电”,培育发展农产品电商;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建设,打造网上农产品大市场。在农资销售服务方面,探索建设“智慧农资”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即时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超对接”是指农业和超市的结合,是指农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农超对接”是适应农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现代流通模式之一,也是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发展。农超对接”能够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证城市供应和消费安全,让利于城乡消费者。“农超对接”在我国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但它代表了农产品生产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商务部成立以来,始终把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市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果品流通协会会长王海根.说起行业协会滔滔不绝:“浙江的农产品久负盛名.但常常遭到卖难的打击。协会成立后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会刊的发行.影响力、渗透力逐步增强。反映出来的一个特点就是各地农产品一遇到卖难问题,就会设法与协会联系。反过来看,我们当然希望像我们这样的农业流通协会都能起到带头作用。国内其他各种名目的协会多如牛毛,主要的目的是向企业要钱,却办不成什么事.怎么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