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剩余劳动转移的基本原则应当考虑是否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工业化发展和全面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实现。拓宽工业化发展的渠道,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构建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农业化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联动,无疑都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首先,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城镇化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其次,城镇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和引领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业现代化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再次,基于信息化构成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因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使工业化的提升更好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解决“三农”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化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报告进一步肯定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城市化道路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都有赖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然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进行思考和解决.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征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从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政府职能、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层面分析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为背景,分析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阐述职业教育在推进团场劳动力转移,提升兵团城镇化水平与质量、为城镇化储备人才、提高居民素质、维护城镇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甘肃省199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甘肃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够引起工业化的发展,但推动力比较弱,长期则不是工业化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甘肃省工业化不是城镇化的Granger原因,长期有助于城镇化发展,大致可以解释城镇化变动的20%,农业现代化不是城镇化的Granger原因;甘肃省工业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Granger原因,长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推动作用,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值达到约50%;总体上看,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偏弱。  相似文献   

9.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30年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欠发达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产业支撑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重,带动和辐射作用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期,更应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对于我国西部农村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工的跨地区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但时至2004年初,从珠三角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民工荒”,往日农民工无限供给的情景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决定了简单的依托农业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城乡产业的互动。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作用下,城乡产业转移的进行,对农村经济产生劳动力回流和工业化效应,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城乡产业转移最典型的组织形式,能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皖西地区为例,加强和完善示范区的建设,从而促进正效应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相互影响,三者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宁夏1993—2013年的数据,对宁夏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存在负向作用和较低的贡献率;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分析,结合对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的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是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相关措施,加速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风险、不确定性与社会资本对促进农民工迁移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新会 《经济论坛》2008,(9):127-130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而工业化与城市化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农村地区发展的层次、农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城乡社会制度的衔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4年我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五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设定协同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各省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农业现代化视角对影响“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五化”协同发展仍不平衡,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性、阶段性特征。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在“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能够显著促进“五化”协同发展,而随着“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应该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化,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     
坚定不移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型农业现代化决不是孤立的,离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可以说,"新四化"的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减少农民数量,农民在农村收入太低,现在需要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反哺农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吸纳农业人口进入城镇,这既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也表现为农村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大量的资本应该进入到农业产业里去,大量的农民应该到工业化、信息化的城市中去.但是,农业生产是不能放弃的,而且还要提高效率,因此必须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发展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建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农村小城镇化抓住了解决农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环节。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的生产力将大大解放,农村的发展将进入全新的时期。 农村小城镇化,就是指基于农民对庭院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乡镇企业发展趋缓、市场发育滞缓、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企业倒闭、停产,南方各地区"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与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这一现象又更为突出。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状态及成因,有助于对有效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为实现河南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形成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