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是国家实现对基层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载体,也是检验国家对社会控制强弱的显示器,它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强弱衍变。笔者在对上海城市基层社会的调查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政府主导的以社区制建设为方向的城市组织体制改革,正悄悄地使城市基层社会的权力分布发生迅速变化。这是政府为适应城市建设的更快发展而采取的适应性调整,虽未触及整体框架的变动,但从基层政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政府的许多政策创新与组织创新都明显地促进了基层政治权力的分化和重组,使国家与社会之间原有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同时实现了政府对基层社会各阶层的有效动员,促进了城市基层政治的进一步成熟和城市基层社会的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2.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存在政府“缺位”与“越位”并存、农技人员素质偏低、教育培训缺失等问题。而政府机构臃肿和“政府人”的自利行为,农业的客观弱质性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政策取向上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公共性职能与经营性能的分离,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与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基层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治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作为弥补改革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论界以及百姓的高度关注。在黑龙江省的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很多经验,也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城市社区治理中“过度行政化”和“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所以,避免“过度行政化”倾向,探究符合黑龙江省特点的社区建设路径,完善社区组织网络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社区自治意识,最终实现从“社区治理”到“社区善治”的跨越对于黑龙江省的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街居制下的居委会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变化,向社区转变成为必然。城市社区一方面作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另一方面承担着来自政府各部门大量的管理职能和工作,如何实现社区两项职能的有效履行和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比较现有的四种社区工作站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云南城市社区工作站建设模式的探索,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为居民自治和政府事务“费随事转”的落实提供思路。在社区建设中通过“一委一站”组织结构的设立,维护社区自治组织法律地位的同时承担一系列来自政府部门委托的社区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京市城区的扩建,原属郊区乡镇的雨花台区被规划为南京市城区。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成为区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分析乡镇改街道与郊区城市化的关系,“倒金字塔”发展战略模式,应是雨花台区“郊区城市化,经济效益化”的战略发展方向。 一、街道办事处发展滞后对郊区城市化的影响 (一)街道办事处的滞后造成行政低效率。雨花台区以前的基层政府——乡镇的突出特点是,城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功能薄弱,乡镇无论从管理人口来看,还是从镇属工业基础和财政来源来看,都以乡村、农业人口为主,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区政府的各个职能管理机构分头管理。镇政府并无足够的行政权威来协调区政府各机构,也不是统筹管理城市事务的实权机构。大量的城市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6.
王启友 《当代财经》2006,(11):24-27
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社区自治。目前社区自治的困难不是自治基础薄弱,而是自治可能导致基层的不稳定。如果具体的建设和运行由社区自己完成,而政府并没有对基层在根本上失去控制,这其实就形成了政府与社区在职能转变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可能的几种委托代理模式中,政府和社区组织相互协作是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2015年中国实施的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06-2017年285个城市的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政府治理效率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反腐力度而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审计体制改革对城市全要素增长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非省会城市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祺  程旭宇 《发展研究》2009,(11):88-9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渐渐地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呼吁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途径成了当代的主流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管理理念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国内对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模型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将公民满意度和机构统计数据相结合,建立了“双元综合评估”模型,用以指导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价值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坚峰 《江南论坛》2005,(11):34-35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具体地说,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闰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前我国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三万亿元,近年来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政府投资数额急剧增长,每年“政府投资工程”占到约10%,达3500亿元左右。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正由“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向“投、建、管、用”职能分离的模式转化,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直接投资的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何万能 《经济师》2009,(7):39-40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地方政府从政府规模、层级及财政关系等层面实行的一次深远变革,也是地方政府突破中央权力设置的制度壁垒而获得创新效率的一个难得契机。文章通过分析“省直管县”提出的动因,系统剖析目前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利弊。探索中西部地区建立地方新型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利用港口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锦州市自2003年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因此研究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对于科学认识城市发展战略,发展锦州区域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财政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新《预算法》已允许经批准的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以让政府债务更加透明化,但要真正解决目前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需从根源上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大多面临着区位低端锁定的风险,因而结合地方特色探索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模式意义深远。以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河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构建以内部价值链治理为主体、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政府支持为助力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价值链层级从低端向高端飞跃。  相似文献   

14.
郭志勇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2,3(6):128-137
本文从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现实出发,借助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体制转型期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以及土地粗放利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土地低效利用现象,与体制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尤其是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密不可分。城市化虚高除表现在城市拓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背道而驰、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之外,更直接的表现则是许多地方热衷“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模式。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激励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的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会倾向于通过权衡土地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赋予土地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策略行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土地的粗放利用也成为必然之后果。  相似文献   

15.
王双 《财经科学》2011,(5):96-10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提升的要求都亟须城市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方式手段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数字城市管理体系逐渐产生并成为城市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新公共管理框架下,提出多极城市数字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并对全国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城市管理实践进行比较,最后给出建立多极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经营城市,在中国既被视作国家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又因其政府主导的特征被批判为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扭曲.中国政府经营城市首先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次属于经济范畴,在城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下,政府经营城市表现为"国家、政府、城市"三者间的相互替代和互动影...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和回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相关对策,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财政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体体现。建国后我国的财政体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统收统支财政体制阶段、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公共财政体制阶段,每一次财政体制发展阶段的调整既蕴涵着新制度的创新,又有旧制度的保留,财政体制在渐近式制度变迁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路径依赖。要破解财政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完善现行公共财政体制,体制创新是必由之路。其基本思路是:推进财政制度的宪政变革,建立与完善本国的宪政体制,建构"有限"兼"有效"的现代政府;因地制宜实施政府层级改革,在区分经济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上,对政府架构进行变革;"财政职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的改革三位一体协调共进,只有三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为杰 《经济前沿》2012,3(3):94-101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演变带有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通过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较快发展,地方政府也因为控制了一定的金融资源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现有的制度格局却带来了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城市商业银行所推行的股权改革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良好的互动关系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