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算盘情缘     
与算盘的缘分得从我过第一个生日"抓周"时说起,那天刚满一周岁的我从父母精心放在面前的一大堆东西里一把就抓起了算盘.父亲很高兴,说这预示着我长大后会做会计--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自此,我就和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孩提时代,本家大爷是队里的会计,他有一把老式算盘,每当看到大爷用那粗糙的大手拨弄得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直响时,我总是托着两腮静静地坐在一边,那粒粒滚圆的算盘珠子像一个个听话的音符在上下跳跃,仿佛在演奏一支优美的曲子.望着大爷醉心于算盘旋律的神情,心里甭提有多羡慕,心想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会计!  相似文献   

3.
盘算情缘     
与算盘的缘分得从我过第一个生日“抓周”时说起.那天刚满一周岁的我从父母精心放在面前的一大堆东西里一把就抓起了算盘,父亲很高兴。说这预示着我长大后会做会计——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自此,我就和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从能辨认算盘的那天起,我家的墙壁上就挂着一把虽破旧但中间几排珠子却又整齐又光亮的算盘,常看到当了多年村会计的父亲从墙上取下算盘,慢慢地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拨动珠子,动作是那么地迟缓,嘴里还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口诀。尽管没能实现“算盘一响家增钱粮”,但从母亲欣赏的目光中,我觉得父亲有多么的了不起,毕竟那时家里有算盘的没有几家,能打算盘的又有几人呢?后来,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穷乡僻壤的乡镇担任农经干部。当乡政府文书非常歉意地领我走进办公室兼宿舍时,映入眼帘的是空荡荡的屋子,唯有一把缺齿的老式算盘斜斜地挂在墙上。我…  相似文献   

5.
科技部门要在产品创新、改善客户体验、风险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从科技支撑到科技引领的跨越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这一科学命题在农村信用社却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在不少人眼里,科技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比算盘、计算器更高级的工具而已。的确,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的发展从单机版到地市联网,再到全省数据集中,一路走来,科  相似文献   

6.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可与印刷、造纸、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英国学者李约瑟称“算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并且,以算盘为中心形成了丰厚的算盘文化。本文着重论述在算盘文化中,算盘诗和算盘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1984年10月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我顺利通过考试成了基层的一名会计。然而,当我第一次拿起算盘打单据的时候,才觉得当一名会计是很不容易的。说句不谦虚的话,我的笔杆子还算可以,但一开始拨打起算盘来还真的很笨拙!我想,既然成了一名会计,首先就要打好算盘。于是,我背着同事加班加点地练习起算盘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算盘珠儿总算听从我的使唤了,而且渐渐地打起数字来比其他同事还要快。  相似文献   

8.
大伯与算盘     
九十高龄的大伯离开我们永远地走了 ,大伯临终前静静地把一把算盘推到我面前 ,艰难地吐出 :“要当好一个红管家……”大伯生前与算盘的一幕幕往事 ,浮现在我脑海里。大伯少年时 ,由于家贫 ,是一个财主家的放牛娃 ,每次放牛归来 ,总是默默地站在账房门外的角落里 ,全神贯注听账房先生教财主儿子打算盘的声音。天资聪明的大伯边听边用手揣摩打算盘的动作 ,并把账房先生废弃不用、残缺不全的一把小算盘 ,用细竹杆修好算盘档 ,再用废砖石磨成算珠 ,中间钻一个洞 ,套在细竹杆上 ,这样就成了一把奇特的小算盘 ,从此也成了大伯的启蒙之师。土改后 ,…  相似文献   

9.
算盘珠     
算盘珠梁临芳集聚在算盘框里,就能以一当“亿”。若从其中分离出来,却永远是孤独的“一”。算盘珠@梁临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算盘"与"珠算"的故乡,"算盘是长方形的"已成老少皆知的常识。然而,您知道吗?世间竟有圆算盘!它就珍藏在安徽省黄山市"珠算宗师"  相似文献   

11.
闲话算盘     
提起算盘,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器了。自上小学学珠算开始接触算盘以来,最让人铭记不忘的,应该是进入粮食部门后的“人人头上顶把算盘”了,中国粮食伴随顶在职工头上  相似文献   

12.
特殊奖品     
四叔在村会计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现在退了下来,心里总有些失落. 四叔在干会计期间,不仅账目清楚,一笔不差,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只要听到他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一阵响后,打出来的数字绝对是丁是丁,卯是卯.应该说他这一手也真是一个绝活儿.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玩具大国,但是我国并非是一个玩具强国,加工贸易是我国玩具出口的主要方式。本文从我国玩具出口现状入手,结合当前玩具出口面临的困境,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对解决玩具出口面临的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算盘是在各行各业经营管理中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更是农信社财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我小时候听到农信社营业员、会计员在算账时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心里就感到非常崇拜。没想到1995年我中专毕业后,幸运地加入了农信社,并与算盘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算盘情缘     
二十多年的农经会计生涯让我与算盘结下不解之缘。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我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大队会计。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不会打算盘成了我从事会计工作的第一个“拦路虎”。每当看到老会计们核对账目时在算盘上拨打如飞的手,像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在演奏一样,我的心里便充满了羡慕,暗下决心,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财务会计》2006,(11):34-34
算盘,这一中国古代特有的运算工具,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安徽省黄山市的古徽州却还能随处可见:这里的程大位故居珠算博物馆共收藏有1000多种算盘。这是清代银戒指算盘。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在整理各种证书证件时,又看到了那熟悉的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勾起了我对算盘往事的回忆。记得小学三年级学习算术,老师让带算盘,父亲拿出了他经常使用的那把又滑又亮的,比我书包还大的算盘,母亲找了根布绳子在框子上系好,  相似文献   

18.
王戎的算盘     
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积累的财富太多,每天不得不拿着象牙制的筹码(我们姑且称之为算盘吧),一刻不停地计算,久而久之,他竟然上了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习惯性地拿出算盘拨一通,连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拨算盘珠子。  相似文献   

19.
时下,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电子计算器不仅仅是大公司老板特有的计算工具,在农村,计算器也日益普及起来。计算器商店里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由于这些电子产品的普及,给农村财会人员计算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也不可忽视其不利的一面。现在,农村财会人员使用计算工具的现状不容乐观。“老会计算盘打得叮当响,新会计计算器按得频频亮”。一些新上任的会计只会用计算器,有的连最简单的加减法也不能在算盘上运算。在农村,如果一个会计算盘功夫不好,群众就不会相信他能够当好家理好财,精打细算为集体,从而也就不会对他信任,最后自己的工…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爸爸是一位农村老会计,那架老算盘已陪他走过风风雨雨31年。如今,爸爸已从会计岗位退了下来,可他还是舍不得扔掉那个破旧不堪的老算盘,还把它当宝贝似地挂在墙上。对此,我颇为不解。记得前些年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南方人,他沿街叫卖计算器。我叫住了他,一打听,一个小型电子计算器才5元钱。我就动员爸爸:“你的老算盘也该退休了,再说如今什么时代了你还用老算盘!买个小型电子计算器又快又方便!”那南方人也随声附和。爸爸瞪了我一眼,“小孩子家,懂什么!会计扔掉算盘那还叫啥会计,再说我这老算盘也挺管用的。”我暗暗笑爸爸老脑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