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一年,“互联网思维”一直为企业所津津乐道,然而“互联网思维”究竟如何定义,似乎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人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人人都有自己对其独到的理解。其实,对于“互联网思维”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法则,明确的定义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每个行业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在多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是促成企业转型的开放性指针,顺着“互联网思维”中开放、包容、多元、互动的准则,各方都能在转型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这其中也包括媒体,在媒体谋求多元转型的当下,整合与精准是推动传统媒体企业转型的两大“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在于“思维”而非“互联网”。后者只是工具,人人可得,前者才是道法,是“一招鲜,吃遍天”的变现手段。互联网思维广义来讲并不是新产物,只是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大多数的传统业态造成了严重冲击,才使得各种“互联网思维”方法论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3.
2013年以来,“互联网思维”成为热词,一时间,各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迅速蔓延开来。据说,在一些公司里面,被人说“能不能有点互联网思维”、“你这个想法不是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了对于所做工作的最为“尖刻”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思维。”海信希望在未来推出免费的互联网电视,对此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坦言老电视人有个传统的思维。只研究老用户,这是不够的。“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打开电视的未必是看电视节目。因此,我们应该将眼光放远——暂时抛弃电视机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市场周刊》2014,(7):53-53
要说去年互联网行业最火的三个词,无疑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和“众筹”。凭借互联网思维,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马佳佳一时之间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凭借余额宝、百付宝等各种“宝宝”,理财成为了草根也可以触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及了,但是作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网页浏览”这个最关键的应用,5000多万中国人还是习惯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英文。谁让关键技术掌握在人家美国人手里呢!虽然现在最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早已经推出全中文版本,但网络地址和域名解析技术还是需要使用中国人不熟悉的语言。中文上网的历史中文上网是指国内互联网用户在浏览器中可以实现直接输入中文即可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了中文上网功能,上网体验将更加快捷、方便,用户无需记忆复杂的域名、网址,以及www、.com、.net等前后缀。其实,很多互联网老用户(一般习惯叫网虫)都知道,早在4、5年前,国内曾经出现过两个推广“中文上网”的方法。一个就是打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牌子的CNNIC,一个就是民营高科技企业3721公司。他们一个推广所  相似文献   

7.
纪中展 《创业家》2014,(4):94-101
“说”容易,做起来难。当下的“互联网思维”成就不了创业者,只不过捧红了又一批“成功学”讲师。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它的两个年轻的代言人马佳佳(张孟宁)和黄太吉(赫畅)骤然走红,剧烈撩拨着创业者的心弦。成功捷径就此找到,擦边球、毒舌、搏出位就是互联网的真谛。运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市场巨头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现在人人都在谈论“电子商务”,都在谈“互联网思维”。目前电子商务、互联网充斥在全球的各个地方,尤其是2014年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20周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电商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实体店来说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当然电商对实体零售业的冲击是现实,客流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难做。这种切身之痛为“互联网思维”的蔓延、统治创造了充分条件,演变成“唯互联网思维”,但同时它也暗示着零售业必须找到自己的出路。本文就现在的电商发展环境与趋势以及实体店目前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1月27日,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联合世界知名的体验设计公司Continuum,做了主题为“体验金融——下一个金融创新的风口”的金融设计尚典。活动非常有意思,因为跟市面上所有的金融论坛都不一样,第一次将“体验金融”的概念提炼出来,将互联网精神对金融的渗透、互联网渠道对金融的渗透、互联网思维对金融的渗透,用“体验金融”活泼  相似文献   

10.
黄未明 《电子商务》2000,1(4):23-24
16亿美元的购并案使在国内外都甚不高调的两家ICP-CNET和ZDNet浮出水面.人们蓦然发现,一家拥有1660万固定用户的网络新贵即将诞生.其实购并本身并无多少热闹可看,只不过是踏踏实实赚钱的两家老ICP演出了新故事,而购并之外所折射出的东西也许倒值得看看,比如做信息服务的ICP的未来,比如资本的特性以及网络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沈雁 《广告大观》2014,(4):48-48
像大数据一样,“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被我们过度消费的词汇。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去改造传统产业,比如黄太吉、嘀嘀打车;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社会化营销和粉丝管理,比如小米、Roseonly;也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去创新产品体验,比如苹果和特斯拉;还有网络“愤青”们说:讲“互联网思维”的人,做过互联网业务吗?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互联网+”将传统的以人为标准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了更多应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人才选择系统,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广度,促进了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为企业及时发现和寻找可用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大数据可以弥补传统绩效评定的不足,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可以有效的提升人才评估的科学性,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同时,使得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员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可以感受到自由和平等的优厚待遇,员工切身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提出建议,不存在传统职场的官僚主义问题,改进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端分享企业的培训内容,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房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人拥有自己住房的喜悦感很快就被繁重而琐碎的家装所取代,不合尺寸的家具、风格诡异卧室或客厅、看起来华丽却不实用的各种细小设计等都让业主苦不堪言,家装公司也很有些费力不讨好的挫败感.而尚品宅配正是看中这一需求,利用“互联网+”成为了行业典范.  相似文献   

14.
记得原来谭咏麟的一首名曲叫《就在半梦半醒之间》,好像是说在恋爱中的情侣,一般都陶醉在梦中,不记得还有明天,不记得还有现实生活,不记得还要柴米油盐。今天,我们看看陶醉在互联网中的“新新人类”,是否也在半梦半醒之间?是否也忘了还有明天。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兴起,正在颠覆传统、创造奇迹。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的崛起,“互联网思维”一词被提及的次数也在成倍增长。去年年末,央视以专题报道的方式向公众呈现互联网新思维的魅力,更是引发了对这一看似神秘的词汇的持续热议。近年来,在互联网世界中,从白手起家到资产过亿的创业者比比皆是,这些行业的佼佼者们无一不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拥有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6.
抓好机遇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概念便以惊人的速度“火”了起来. 企业经营者匆忙制定“互联网+”规划;各个咨询公司也迅速把“互联网思维”课程更改成“互联网+”课程;在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峰会上,“互联网+”更是与会者和媒体不能也不愿绕开的热门话题……甚至还有专家预言,“互联网+”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模式创新的意义展开论述,并结合其发展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绿色农产品在市场定位不准确,市场营销模式较为落后,没有运用互联网思维,网络营销平台环境较为恶劣,社会大众对绿色产品认识不足,“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体系建设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在笔者的印象中,确实有些官员缺乏人道官德,不事赡养,虐待长辈,欺老辱老。但毕竟是极端的少数。而在愚的思想烙印里,更深的是有不少的官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都能够升天了,何来虐待长辈之理?“夫荣妻贵”,自不消说;“子官父耀”,更不鲜见!君不见,某县的“父母官”之父母死了,惊动上下,动员(其实用不着动员,一个眼神,秘书一个电话便可!)  相似文献   

19.
郑维东 《广告大观》2014,(10):114-114
如今“互联网思维”成了大词,其之所以大,是因为涵盖了社会观念和产业浪潮的变革新趋势。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正如互联网本身。百度百科中定义:“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有研究者将互联网思维归纳为九个层面,分别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同时,还提出将思维贯彻为行动的22条法则。互联网思维俨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理念号召与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0.
项润 《商》2002,(3):4-20
国有企业肩负着在国民经济、劳动就业、社会稳定等等方面的重任,闪失不得。但令人失望的是,国企的表现与他们的责任和应该拥有的能力反差太大。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国企有病。也有人极悲观地说,它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很少有人肯像本文作者这样很耐烦的把国企的各种病状进行研究,并把它们详细列出来,供他人或国企自己治病之用。项润在国内策划业已经“混”了不短的年头了,已是“腕级干部”的他却老也不稳重,缺点总也不改,依然是急“公”近“义”,为“别人”忧心忡忡。出身国企,关心国企的他,几年来已写了不知多少文章来说国企的事。这不,刚加入WTO,他又忍不住急火攻心,捣腾出这篇东西,倒让有关部门吃了一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琢磨着解决。他这才又决定拿出来发表,让大家都看看有设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