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蔗渣改性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蔗渣纤维素改性吸附剂对Cr(Ⅵ)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3g、pH值1、吸附温度30℃、时间2h,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分别为1.7mg/g和99.8%。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由数据分析得到影响蔗渣改性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蔗渣改性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硅基有序介孔分子材料SBA-15,采用静电吸附法在SBA-15上负载金纳米粒子,得到纳米复合介孔材料Au@SBA-15。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物理吸附仪对Au@SBA-15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然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将Au@SBA-15修饰到铟锡电极(ITO)上,制备无酶传感器Au@SBA-15/ITO实现过氧化氢(H2O2)的灵敏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制备简单、响应快、稳定性高。在优化条件下,响应电流与H2O2浓度在0.5~22.5 mmol/L和22.5~69.5 m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达0.1 mmol/L。  相似文献   

3.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有机络合催化教研室攻克的炼油厂尾气中稀乙烯制丙醛清洁技术,是利用水溶性铑磷络合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催化稀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生产丙醛的清洁工艺,将炼油尾气中稀乙烯经氢甲酰化反应合成丙醛。该技术具有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属国内外首创。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系列先进技术,已由中国石化集团推荐给新疆新峰股份公司进行工业开发。炼油厂尾气中的稀乙烯经变压吸附工艺提浓,再与合成气合成丙醛,使炼油厂尾气中的乙烯成分得到了充分利用。新峰股份公司建成的年生产能力为700吨丙醛的…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煤灰 (FA)是电厂排出的一种废物 ,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可用作废水处理的吸附材料。粉煤灰治理废水及应用 ,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现实意义。1 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水机理粉煤灰表面积大、多孔 ,具有一定的活性基团。其吸附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1.1 物理吸附粉煤灰与吸附质 (污染物分子 )间通过分子间引力产生吸附 ,这一作用受粉煤灰的多孔性及表面积决定。物理吸附特征主要是吸附时粉煤灰颗粒表面活性降低 ,放热 ,故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 ;其次是其无选择性 ,因而对各种污染物都有一定吸附去除能力。1.2 化学吸附粉煤灰…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震荡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将普通棉线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制备出氧化石墨烯修饰的功能复合棉线,用于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同时,研究了功能复合棉线对Pb(Ⅱ)、Cr(Ⅲ)离子的吸附能力,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和离子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复合棉线对Pb(Ⅱ)、Cr(Ⅲ)离子的吸附效率高,且吸附剂易于与水体分离。  相似文献   

6.
卫生填埋是当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成份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经过预处理的200目活性发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温度、pH值等条件下活性炭吸附渗滤液COD的规律.结果表明,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简单预吸附处理技术,能有效降低渗滤液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对垃圾渗滤液实际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所得的吸附规律可以为活性炭吸附垃圾渗滤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与活性炭对染料吸附效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与活性污泥对碱性紫染料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的投加量大于4g/L时,活性污泥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具有可比性,它们的最大吸附能力分别可达到100 mg/g和92 mg/g,且它们的静态等温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粉煤灰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粉煤灰作吸附剂,结合石灰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pH值为5左右时,每100mL废水中加入粒径为100目以上的粉煤灰15g,生石灰0.25g,吸附时间为1h。处理后焦化废水的COD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一级排放标准,NH3-N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以方解石、海泡石为吸附剂,研究了Cd~(2+)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时间、温度、吸附剂添加剂量等不同影响因素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方解石、海泡石吸附性能均有影响,其中Cd~(2+)初始浓度对方解石、海泡石吸附Cd~(2+)的性能影响更为显著;Cd~(2+)初始浓度为20mg·L-1时,方解石、海泡石对Cd~(2+)去除率分别高达99.95%、99.81%,但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其去除率逐渐降低;方解石、海泡石对Cd~(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Langmuir等温吸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920、3.656mg·g~(-1)。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复杂、COD含量高、色度大,直接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技术很难使其达到排放要求。垃圾渗滤液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内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采用来源广泛的沸石作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沸石对垃圾渗滤液的吸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沸石作为吸附剂的简单预吸附处理技术,能有效降低渗滤液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对垃圾渗滤液实际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废麻带为原材料制备出活性炭吸附剂,为了系统研究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以麻质活性炭(HAC)为吸附剂,亚甲基蓝染料(MB)为吸附质,探讨了HAC投加量、吸附质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pH值等对MB染料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B染料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在60 min能达到吸附平衡;pH值为12时HAC对MB染料的吸附效果最好;HAC对MB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服从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因此,麻质活性炭(HAC)是一种高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介孔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介孔材料的研究趋势与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大孔吸附树脂NG-13,对2-萘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β-萘磺酸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废水中β-萘磺酸质量浓度由8 500 mg/L降低为1 000 mg/L以下,β-萘磺酸回收率大于87%,树脂经脱附后可重复使用.该处理工艺投资少、运行稳定、操作简便且已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的大孔吸附树脂NG-13,对对正丁基苯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苯胺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废水中苯胺质量浓度由约8 500 mg/L降低为5mg/L以下,苯胺回收率大于99%,树脂经脱附后可重复使用.该处理工艺投资少、运行稳定、操作简便且已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76-77
马淳安,浙江工业大学的副校长,一个痴迷于科学事业的电化学工程专家。他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电化学无氢制氧新方法,并研制成功了电化学医用制氧机;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具有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的纳米碳化钨粉体材料,并将此材料通过激光熔覆的方法研制成功的高硬度、高韧性的碳化钨激光熔覆表面合金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进行有机电化学合成领域的研究,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1500T/Y丁二酸电解合成生产线、50T/YDL-高半胱胺酸硫内酯盐酸盐电解合成线和二氯吡啶甲酸绿色电合成生产线.促进了我国有机电化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预处理-水热合成的方式合成NaA型沸石。笔者不仅通过XRD和SEM对产品进行表征,还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初始浓度、液固比、吸附时间和初始pH对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XRD分析,合成沸石为NaA型沸石,常温条件下,其对Zn~(2+)、Cu~(2+)、Cd~(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实现了重金属废水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微孔材料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在分离、吸附、离子交换和分子识别、离子导体、磁学、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合成具有新颖结构的微孔化合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最近的几年里,开放式架构晶体材料的合成备受关注。离子热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多孔材料合成的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通过离子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一维钴化合物,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合成条件对产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环氧氯丙烷、甲苯等有机废气,本试验采用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对其进行吸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进口废气流量为1.4 L/min,浓度为1 000 mg/m3时,PACF穿透吸附量最佳,最高为394 mg/g。PACF多次循环使用后,穿透吸附量仍保持在255 mg/g左右,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苯乙烯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引发剂选用偶氮二异丁腈,二乙烯基苯作为交联剂,通过回流沉淀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亲水-亲油双重性能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酰胺聚合物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等对合成填料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分析,以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填料为吸附剂制成固相萃取小柱,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研究其农药吸附性能,测试水中6种三嗪类农药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是去除氨气的有效材料,不同原材料制备的活性炭吸附性能差异较大,且湿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试验研究不同湿度下3种活性炭的氨气去除效果,考察最优进气湿度下初始浓度、流量、温度对椰壳活性炭吸附氨气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活性炭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3种活性炭吸附氨气的最佳湿度均为50%;椰壳活性炭微孔结构多,比表面积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多,有利于对氨气的吸附;湿度较低时,水膜不足以形成,吸附效果较差;湿度较高时,孔隙结构易被堵塞,同时水分子优先在活性炭表面形成氢键,与氨气分子竞争,占据活性炭表面的活性位点,导致氨气吸附变差;活性炭更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小流量的低温废气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