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章琪 《消费导刊》2009,(20):148-148
美国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这项举措有引发一系列贸易保护战的可能,甚至可能加重经济危机。本文思考了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措施。在当前环境下,中国的反贸易保护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2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再度联合三家美国造纸商发起对中国铜版纸商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这是继轮胎特保案后,美国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又一波贸易保护战。  相似文献   

3.
秦寒 《国际市场》2011,(11):42-43
2011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投票程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该法案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绑定,磨刀霍霍地直奔人民币汇率而来。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隔三差五地在中国贸易保护问题上找茬。它在政策上抛出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强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  相似文献   

4.
美国商务部2009年11月3日以存在政府补贴为由,初步裁定,对中国产金属丝网托盘征收2.02%至437.73%的高额惩罚性关税。美国商务部表示,2008年,中国对美出口金属丝网托盘3.17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了49%。受此影响,5家美国公司向美国商务部申请了救助。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本文将引入多国博弈模型来分析当前各国为何纷纷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并提出解决多国博弈"囚徒困境"的对策,缓解新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强国,美国各项贸易政策的实施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其反倾销政策。本文分析美国反倾销政策实施的原因、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着重分析了美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政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我国今后更好的应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强国的反倾销诉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外产品的大量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效应是否一定是积极的?这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从贸易转向方面对其消极效应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得出中国对外反倾销贸易转向效应的一般结论,这将有利于我们在对外反倾销的实践中适度的运用反倾销措施,更好的维护本国产业的权益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的两难选择,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各国政策博弈的结果。本文从静态博弈的角度出发,证明任何一国试图实施单边自由化的努力都很难成功,短期内各国出于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均会选择保护贸易政策。针对现实世界中日益凸显的是贸易自由化而非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引入重复博弈的概念和方法,得出了对我国贸易政策选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加快了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产品向美国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唐卡 《中国工商》2004,(1):27-27
从1980年名列世界第二十六大出口国到2002年名列世界第五大出口国.中国出口额从181.2亿姜元上升到3255.7亿美元.占世界出日总额的比重从0.9%上升到5.1%。与此同时,反倾销对中国外贸正常发展的掣肘也日益明显。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外国反倾销措施的堵截,始于1979年9月欧共体起诉中国倾销糖精和闹钟:随后.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迅速上升.从毛巾.棉布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到各类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几乎所有中国出口商品门类都未能幸免于“倾销”指控。  相似文献   

11.
刘春雁 《国际市场》2012,(Z2):32-3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解决经济增速缓慢和就业压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政府加快构筑贸易壁垒,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政策相继出台,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中国成为美国"理所当然"的攻击目标,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无论是美商务部裁定中国输美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还是美国制造业联盟采取对中国引擎、汽车电子设备、轮胎等相关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再或是对华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双反"初裁,如此密集的贸易争端都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开始升温。  相似文献   

12.
整整一年,我们家尝试抵制购买中国产品。 然而,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我一次次地怀念抵制的日子,可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  相似文献   

13.
何帆 《中国市场》2010,(5):81-81
中国的产品确实很便宜,因此,一旦外国的消费者开始购买中国产品,就不知不觉上瘾了。廉价而丰富的中国产品,宠坏了国外的消费者。但是,源源不断的中国廉价产品涌人国际市场,有时候卖得比在国内的价格还低。这也是当前中国频繁遭遇国外贸易制裁的原因之一。当然,几乎所有的贸易保护主义,最终都是朝自己的脚上开枪。没有了中国产品,真正受损的是欧美国家广大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傅江景 《商业研究》2002,(5):143-145
中日两国引发的关税战,不但对中日贸易关系,而且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影响深远,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难以起到保护国内脆弱产业目的的,关税战的结果是给贸易双方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但是,作为关税战的应对方来讲,进行适当的贸易报复策略不失为解决贸易争端的方法之一,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在建立争端机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调整产品市场结构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经济错综复杂,欧美各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风也阵阵袭来,而且愈刮愈烈。先看美国,从太阳能电池板到不锈钢水槽、化学增白剂,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特别是3月19日至21日,美国接连对中国产品发起5宗贸易救济措施,密集程度前所未有。"稀土"争端仍在持续。继美国、欧盟、墨西哥联手向WTO告状,要求认定中国对铝土等9种原材料的出口管  相似文献   

16.
沈祎 《国际市场》2007,(12):22-24
毋庸置疑,过去的10多年,“中国制造”的足迹遍及世界角落。虽然,出口每年递增,但人们却发现,在巨大的国际产业链中,中国只分到了很少一杯羹。被指为“洪水猛兽”般的中国产品在一些国家造成了就业压力,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产品,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或动辄以“反倾销”相要挟;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工工资水涨船高,出口商发现,生产越多,出口越多,利润却在不可逆转地下滑。竭泽而渔的结果是资源趋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国家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演进及中国对世界经济事务参与程度的深化,加之中国商品出口量持续高速增长,对其它国家相关产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产业组织要求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从而引发反倾销的贸易摩擦。据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从1979年到2004年9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65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殊保障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达594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包括五矿、化工、轻工、纺织、土畜、机械电子、医疗保健等产品),影响了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单一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案有15起,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3年12月30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在全球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5%,远远高出全球平均水平,高居世界榜首。  相似文献   

18.
公元1141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秦桧给岳飞安了个谋反的罪名,将岳飞逮捕入狱。岳飞据理力争,加上主审官御使中丞何铸天良未泯,初审的结果是岳飞无罪。秦桧大为不满,为了置岳飞于死地,他重新任用了主审官,对岳飞滥施酷刑,严加逼供,用尽了捕风捉影和无中生有的手段,终于给岳飞罗织了所谓的"四大罪名"。对于这些不能成立的罪名,韩世忠追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答不上来,竟然说"其事体莫须有",意思是说,岳飞大概、可能、或许有罪,终于将岳飞置于死地。这就是距今800余年的千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外贸形势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在经历了2001年的急剧下滑后,2002年贸易发展趋势仍不容乐观。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10月,商品与服务出口8091.07亿美元,同比下降4.0%,进口1159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货物贸易出口5698.15亿美元,进口9608.0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2%和0.9%。服务贸易出口239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口1985.26亿美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8年开始,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中,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技术壁垒、市场开放等隐蔽手段构建无形障碍,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危害,同时也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在当今萧条未尽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新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