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恶性价格战”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电信运营商将越来越多更有“诱惑力”的业务展示在了用户眼前。与“价格战”相比“业务战”对用户的吸引力更胜一筹,而且在方式上也比价格战更为灵活多样。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业务战”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而且不像“价格战”那样会直接伤及自身,相反还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在全球电信业发展的现阶段,进行业务创新具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司刚拓展业务也已经成为对电信运营商的根本要求,从中国以及全球范围来看业务大发展的趋势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2.
CDMA作为中国电信的首张无线运营牌照,扩充用户增长是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资费相对低廉的今天,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果继续采用价格战的方式发展用户量,虽然有短期效益,但对于长久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3.
焦建飞 《当代通信》2006,13(9):57-58
目前移动和固话市场趋于饱和以及运营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导致电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话音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很多运营商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另外互联网各种新技术的涌现使得电信运营商在话音传送方面不再处于垄断地位。面对这种情况,电信运营商要生存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探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转型。近几年,中国电信提出要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联通则提出要从数量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电信全面接手CDMA业务,其便正式步入全业务运营时代。作为移动市场的后进入者,中国电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大打融合牌,同时坚持分客户群运营战略。在全业务运营时代,融合运营与分客户群运营能否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中国电信的全业务运营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5.
阎雅茜 《当代通信》2005,(22):60-61
日前,从世界3G运营的情况以及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从产业链各环节的成熟度上,还是从增值业务的培育上.或是从消费者的预期上来看,中国30牌照的发放近在咫尺。那么.在这个酝酿期.我们应借鉴其它国家30业务运营中的哪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来看,运营商建设好各自的3G网络没有任何悬疑,最大的考验将是如何运营好各自的3G网络。做好这项工作,绝非像2G时代那样靠简单的垄断、价格战、互联不通、人海战术、终端补贴和成本领先等老一套经验而能轻易奏效,单就3G的营销渠道来看,对各电信运营商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为用户购买和使用的最终途径是通过营销渠道来实现的,而3G业务特点、目标用户、终端和产品与2G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因此,如何构建面向3G的营销渠道网络,建立一个渠道与产品、客户间的价值配称体系,对运营商来说将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今天电信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传统电信商业模式的冲击.百年来传统电信实行网络与业务运营的统一,主要依赖话音业务收入来支持网络的发展,业务收益与业务所占用的网络资源密切相关。但互联网的出现开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网络平台,业务运营与网络运营可以分离,“体验”与“眼球”成为赢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邮电企业管理》2009,(9):60-61
德国电信近日透露.公司计划在2010年年初,整合其在德国的宽带、固网和移动业务的运营。目前.德国电信在本国的宽带和固网业务运营由T-Home负责,而移动业务则由T-Mobile负责。整合业务运营的方案还要获得在今年11月中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的批准。  相似文献   

9.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在以话音业务为主体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降低资费仍是撬动用户增长、话务量增加的有力工具。但是,伴随着运营收入的增加,由激烈的价格战导致的移动通信企业量收不匹配现象也更加突出和广泛。同时,在这种增长的背后,企业还需要付出更大的网络投资和营销支出,利润增长因此呈现放缓甚至下降趋势。在新的规模效益型发展思路下,移动通信企业的经营者们越来越困惑这种资费与投资拉动的经营方式是否经济、科学,越发关心资费下调在带来收入增加的同时,是否仍能促进公司利润的增长;今后在应对竞争的同时,是否还有进一步降低资费…  相似文献   

10.
上一讲论述了目前网络中业务运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下一代网络的开放业务平台的要求,本讲则重点介绍实现下一代网络业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编按]  相似文献   

11.
王砾瑟 《当代通信》2005,(17):28-29
如果用“赌博”来形容移动增值业务,那么赢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用“倒啤酒”这个细活看待它的运营,那么倒得“满当”的学问是什么?近日记者与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副总工、原情报所周光斌先生进行了沟通。从全球的运营情况看,他认为当前中国移动增值业务的运营应该重视认识上的几个“不”字。  相似文献   

12.
支金龙  王琳 《当代通信》2005,(14):38-39
为充分发挥视讯会议业务跨地域的优势,适应市场对视讯会议业务需求,中国电信在原有各省独立建设的视讯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联网,统一推出了“新视通”视讯会议业务品牌。“新视通”系统的全国联网不仅仅局服于简单的各省互联,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全国新建了两级运营支撑系统,以实现视讯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联网后的“新视通”视讯业务网络已经实现了“全国统一的视讯业务开展、不同厂家视讯终端的统一接入、视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合理调度及统一的计费和结算”等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不时传来“手机大战”、“公专网装机大战”、异地揽收业务、低价出售邮票等消息,为此,信息产业部和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严禁这种非法竞争。但有些企业的经营者仍乐此不疲,继续挑起一场又一场价格战,并且美其名曰这是“企业行为”、“市场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最有效策略”等等。他们以为,只有降价,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才能挤垮对手。而事实并非如此。 价格战是一种破坏性竞争。价格战过后,置身其中的,包括挑起者本身,无不伤痕累累,精疲力竭,没有赢家。价格战弊大于利,害处多多。 价格战使经营者利润下降,国家…  相似文献   

14.
信息盘点     
通信政策信息信息产业部提出今年行风建设着重解决六大问题——继续解决电信运营企业间互联互通问题,坚决杜绝人为中断电信网间通信和通而不畅的行为。——坚决制止电信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突出解决电信运营企业以低于成本价进行各类电信卡的低价倾销问题。对擅自违反国家电信资费政策打价格战的行为和在广告宣传中诋毁竞争方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必须坚决加以纠正。——继续制止邮政部门强迫用户汇转储。——切实解决选号费问题。要建立公开、公平的选号机制,今、明两年之内要取消全部选号费。——坚持鼓励电信运营企业逐步向用户…  相似文献   

15.
电信增值业务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富琪 《当代通信》2005,(15):15-16
在我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转型,专业化分工日益显现,一大批国有、民营和个人投资的电信增值业务运营商纷纷进入运营市场,与基础运营商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因此,对竞争与合作环境下的业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中国电信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数据业务的发展,国内电信运营商原有的竞争手段,如价格战、行业垄断优势、促销策略等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运营商需要一套强大的IT支持系统帮助他们从自身市场数据中获得能够真正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有效信息,并依靠其对市场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市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由此,商业智能(BI)的价值在电信业日益显现。BI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最早,BI系统的定位就是建设报表系统,把业务运营的数据有效展现出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参考。随着整个市场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BI系统的要求也随之发展。BI发展到第二阶段,不仅要展现数据,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承担一些分析、决策和业务运营的工作。第三阶段,也就是到2003年前后,对BI提出了预测要求。第四阶段,BI系统已经发展成为智能分析系统,要求分析数据运用到业务运营过程中。发展到今天的第五阶段,企业已不仅仅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业务运营,更进一步要求一个实时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成为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力助企业提升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价格战一旦燃起,就很难将它扑灭;局部的价格战往往演变成旷日持久的行业价格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运营商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业务种类的增多,通信网络的成熟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运营方式的持续探索,运营商网络运营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价格战通常是利润丰厚的企业用来打败其他竞争对手所惯用的手段。大公司经常用此来打击其他一些刚起步的小型公司,因为大公司的高额利润可以让它们承受暂时的策略性利润亏损。但中国的价格战大多并不是由利润丰厚的企业发起的,而如果没有以往的高利润积累作支撑,价格战的后果很可能使打价格战的企业最终永远退出这一行业。  相似文献   

20.
变“价格战”为品质引领 2010年4月初,黄冈公安“警务通”公开向社会招标,很快引起了几家电信运营商的强烈反响。当时,黄冈公安系统干警3963部存用手机中,982%为竞争对手的客户,而中国电信“天翼”手机仅有76户。其他电信运营商倚仗在移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