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合同解除的溯及力的含义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是合同解除制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对合同解除以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处理问题。合同解除有溯及力,是指合同解除使基于合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合同如同自始没有成立,财产的交付失去依据,要发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无溯及力,是指合同解除使基于合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只向将来消灭,合同解除以前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仍然有  相似文献   

2.
文中列出的案例涉及一起典型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特许加盟合同提前解除后。双方对合同解除的后果不能达成一致的认识。这在当前的特许经营纠纷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四川君益律师事务所徐斌律师通过案例解答:特许经营合同中途解除时如何确定双方法律后果?企业应如何避免特许经营合同约纷?  相似文献   

3.
杨斐 《江苏商论》2024,(4):118-122
异议权属于中国合同解除制度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平衡双方权益的特有规则。《民法典》对原《合同法》中合同解除异议规则进行部分修改与保留,将有权提出异议的主体扩大为双方当事人,并明确异议的内容针对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而非合同解除的效力。但合同解除异议权制度仍存在异议权属性质不明确,异议期间性质不清及行使后果较大等困扰。本文认为,异议期间并非除斥期间或诉讼时效,无需法律强行规定;行使异议权后合同解除时间的认定应以裁决为主。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消费者以非传统销售方式购买的商品合同中享有"无理由退货"的反悔权,关于反悔权的性质学界说法不一,消费者行使反悔权理应按照条文的明文规定,行使反悔权按照法律明文规定的要件,权利行使后发生,解除以非传统销售方式购买商品合同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任涛 《北方经贸》2006,(12):43-45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后来被《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采纳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条款。在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另一方订立合同时期望得到并且在正常履行情况下就能够得到的预期利益落空时则构成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对其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要求赔偿。根本违约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限制非违约方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尽量挽救合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合同解除作为民法中重要的概念一直是比较受到关注的问题,合同解除具体有哪些类型、合同解除以后是否具有溯及力问题都是理论界争议较大的问题,通过合同解除制度的概念入手,读合同解除制度的性质、条件等进行论述,进而对合同解除的效力进行相关讨论和研究,以期为实务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溯及力,学界主要有直接效力说、间接效果说、清算关系说等几种观点。在非继续性合同,合同效力只能以溯及既往的方式消灭,合同向将来消灭没有任何意义。在长期购销这类继续性合同,如果合同标的物是不可分的,而供方又只交付了部分标的物,那么,合同解除应有溯及力,因为不可分的标的物硬要一分为二,对双方当事人均无益处,这也是合同自身的性质使然。  相似文献   

8.
前言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上海烟草集团商业企业都脱胎于以前的区县烟糖公司,作为单一主体面对法律问题的准备并不充分,商业企业在法规部门确立之前,往往是以应急方式处理法律问题,发生纠纷时,临时聘请律师,纠纷解决后,这种关系也就解除,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预防机制.而今法规部门成立,并且配备有专职法制员,然而在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关于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溯及力,学界主要有直接效力说、间接效果说、清算关系说等几种观点。在非继续性合同,合同效力只能以溯及既往的方式消灭,合同向将来消灭没有任何意义。在长期购销这类继续性合同,如果合同标的物是不可分的,而供方又只交付了部分标的物,那么,合同解除应有溯及力,因为不可分的标的物硬要一分为二,对双方当事人均无益处,这也是合同自身的性质使然。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一直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用低价出让土地作为吸引投资者的条件和手段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必备模式。本文拟从土地出让合同的性质入手,分析在招商引资环节中的土地出让程序缺陷对土地出让合同效力的影响以及土地出让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或者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1.
张殿杰 《商》2014,(9):160-160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国企法律风险可分为诉讼风险和非诉讼法律风险。诉讼的风险包括败诉的法律风险以及无意义胜诉(即赢得诉讼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权利)的法律风险。非诉讼风险则是指日常经营中的各种邢事、民事及行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一起船舶融资租赁建造合同争议案中,仲裁申请人(船东)提出,其作为融资租赁合同下的承租方享有解除船舶建造合同的权利,可以依据情势变更原则解除合同,并请求仲裁庭确认合同解除。仲裁庭经过庭审调查后,驳回了申请人的仲裁请求:第一,依据合同,申请人不能单独行使合同解除权;第二;申请人解除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民事合同和商事合同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故区分两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分析民事合同和商事合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一方违约时即不履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违约金的法律特征表现为:一、违约金的数额是当事人预先确定的,这样,在发生违约后,合同当事人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比如受到损失的非违约方可以不必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各地出现很多开发商以售后包租形式拆零销售未竣工商品房屋的情况。这种房屋销售模式引发了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房屋租赁合同签订以后,如果开发商以售后包租形式将该房产转让给不特定主体,承租人是否有权解除租赁合同;即承租人在出租人将房屋转让后是否有权解除租赁合同。  相似文献   

16.
刘胜利 《中国市场》2008,(18):94-95
法定解除制度赋予了一方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解除合法有效合同的权利,提前导致了合同的终止,正确行使法定解除权对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非常重要,探讨法定解除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斌 《现代商业》2011,(18):278-279
合同自由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合同自由也应当有其边界和限度。其中,合同第三人的权利就是对合同自由的一种限定。从法律正义、价值等角度考虑,应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合同第三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无效技术合同,是指当事人所确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违反法律、法规,应当依法宣布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技术合同。 无效技术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一经宣布无效,视其法律效力自始便未发生。 按照技术合同违法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无效技术合同分为全部无效技术合同和部分无效技术合同。合同所设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本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属于全部无效技术合同;合同的部分条款即部分权利与义务关系违反法律、法规,不影响其余部分效力的,为部分无效技术合同。部分无效技术合同在宣布部分条款无效以后,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被毁损的预售商品房面临着国家的救助、合同的变更、责任的承担等法律问题。在地震中预售商品房毁损的责任承担应当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过错合理归责。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有效性界定、解除及其后果,要依据重建政策依法处置。此外,要健全国家救助制度,完善地震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在一方当事人因实际违约而导致另一方损害时,依照合同债务与合同责任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当通过赔偿使受害方达到违约方完全依照合同内容履行时所应具有的利益状态,赔偿以后,合同就如同被履行一样。本文将主要针对实际违约责任赔偿范围的确定这一范畴进行理论探索,以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