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城市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十一五”期间,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战略部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强调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个方面是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和谐西安”的目标,简称“三个西安”。“三个西安”是目前西安现行的发展理念。本文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三个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西安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必须通过从制约西安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入手,通过政府的公共治理,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宁波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六大联动”战略,正确理解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4.
陈军禄  张丁山  张永涛 《发展》2009,(10):47-48
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搭建循环经济发展平台 金昌缘矿设企,因企建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长期以来,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粗放,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路子,已成为全市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此,市委、市政府抓住资源开采的鼎盛期和经济发展的上升期,立足资源禀赋和烟气制酸以及氯气、氨气等衍生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实际,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明确提出要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着力建设“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关联性.为了推进山东省临沂市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制定低碳政策、树立低碳观念、建设低碳城市等多项举措推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七台河是以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简要分析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之后,探索性提出了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七台河是以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简要分析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之后,探索性提出了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九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文章就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经济研究》2009,(2):40-46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三江之源”位居我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草与畜、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测量仪和助推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资源税改革能够有效地转变"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约为70%。  相似文献   

12.
资源和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然而由于生产方式的非科学化和生活方式的非理性化.我国农村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现象非常严重。构建资源节约型农村社会,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更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论述了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构建措施:加快农村自然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构建农村“阳光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建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树立理性的消费等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凯 《魅力中国》2010,(15):I0003-I0004
伴随着全球能源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电力工业正朝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向稳步前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投资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正是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在这场全球经济变革大潮中的责任和追求。作为国家“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他们始终把“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项目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的全过程。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效率,谱写了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新篇章,以卓越的管理,引领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报告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要抓的工作很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情况看.发展循环经济是要重点抓好的一项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低碳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与中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是能源与环保;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和现代城市、现代企业的共同选择。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需要以企业为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碳产业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实现城市消费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6.
郭莉 《首都经济》2007,(1):26-28
“十五”期间,北京市以5.9%的能源低增长支撑了12%的经济快发展,为”十一五”时期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实现节能20%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节能潜力仍较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节能减排任务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促进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肩负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到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把“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之一。山东省委、省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战胳目标,要求到“十一五”末,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22%左右,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杨鹏 《广西经济》2007,(6):22-23
节能减排是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加强能源节约和污染防治与治理,是实现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声音     
《首都经济》2005,(7):10-10
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20.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是衡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