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主要通过剖析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名作<大街>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刘易斯本人创作的矛盾心理.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既对美国和国人不满,但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特征,成为其作品一个典型的特征。在莫言的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特征不仅体现在叙事结构和语言上,还体现在狂欢化人物的塑造。莫言小说中狂欢化叙事特征,从本质上看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与人道主义,正体现了理性的高扬与野性的人文情怀,使莫言在叙事实践和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给读者带来另类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剖析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名作《大街》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刘易斯本人创作的矛盾心理。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既对美国和国人不满,但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象的眼泪》通过后现代主义独特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片段拼贴式的叙述展示了主人公苦乐参半的人生;两个不同时期的“我”的叙述呈现了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越的感觉;狂欢化的语言和场景给读者提供了在大萧条时期人们生活艰辛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荒谬年代悲剧人生--读懿翎的长篇小说《把绵羊和山羊分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懿翎的长篇小说《把绵羊和山羊分开》用狂欢化的形式展现了文革中一群被流放到偏僻小县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从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荒谬性。在荒谬面前,无论是躲避它,还是一味在这泥淖中苦苦挣扎,都只会加剧人生的悲剧性,只有直面荒谬,并敢于用乐观的态度嘲弄它,用顽强的意志同它相抗争,才能真正战胜它。 相似文献
8.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加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资料。本文以《左传》中出现的数例神话为例,剥茧抽丝,还原其本来面目,以此来探讨《左传》中神话的历史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实施专题化教学,是进一步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院实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考核方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专题化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应提高专题化教学质量,完善专题化教学形式,形成鲜明的特色,这是进一步探索和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品,为作家带来了名誉和地位,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这本书写于美国社会的转型期,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触及到人性深处。《在路上》所纪录的并不是两个社会边缘人漫无目的的流浪,而是其精神追求和成长。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在路上》的狂欢化特点,对话和未完成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揭示其叛逆的生活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和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重要内容的廉政理论一般原理,要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党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颁布是党中央面对新时期的具体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经历了无数艰难闲苦,经过五十余国,花了十七年时间,才从印度取来了六百多部佛典回国?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取经故事自唐末、五代以来在民间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特别是流传到了南宋的杭州,就从民间故事传说阶段逐渐向文学说唱阶段过渡,成了瓦子中“说话”艺人最热门的题材,如“小说”《芭蕉扇》(“灵怪”类)、《骊山老母》(“妖术”类)以及《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深受杭州听众的青睐。其中《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还被书会才人整理成话本小说付印出版。 相似文献
14.
在《左传》中记载看一些女性的形象,例如:德貌双馨的庄姜、息妫;深谋远虑、宽容大度的晋文公之妻姜氏、怀赢;恃宠谋私乱国晋献公的宠姬骊姬等。她们的存在使春秋时代这块历史的大画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更加富有人情韵味。了解《左传》,了解春秋,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重视这些使历史流光溢彩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第一部小说,小说的主题、人物、结构等各方面的写作手法在作品甫一出版时曾遭受猛烈的抨击。二十世纪后的研究风向逐渐转向,评论界对小说的评价日益提高,但对某些写作技巧的质疑仍然存在。本文从小说中对男女两性人物所采用的不同写作手法入手,分析、展示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与娴熟,反驳对艾米莉写作技巧的某些质疑。 相似文献
17.
12月5日,海通证券联合艾瑞咨询集团举办了2014中国首届互联网证券金融论坛并发布了首份《证券行业互联网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是证券行业的“互联网化元年”。2014年,基金销售的电子商务化的比例将达N50%,与2013年的46.5%相比,高出3.5个百分点。《报告》指出证券化网络的两大趋势,即良性的金融生态与中产阶级的财富管理挖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语域理论为依据,从翻译中如何根据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异同再现原文语域特征的角度,对比分析《还乡》三个中文译本中小标题翻译和克锐这一角色的语言描写翻译,从中得出张谷若第二个译本的标题翻译最为出色,而其在两个译本中克锐语言描写的翻译也更胜一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中的“至情”,表现为个人的种种情感和欲望,它能够超越生死、阴阳的界限。突破现实和梦境的区别,是对天然人性的本能追求。由于女性是晚明受封建礼教桎梏的典型代表,即成为剧中“至情”意识的表达者,这种表迭以杜丽娘为主,侍女春香次之。春香是人性意识的直觉展现者。她对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然、生命之羡的追求,源自其本能天性,也启蒙着杜丽娘时青春和爱欲瞬间觉醒。而杜丽娘作为人性意识的觉醒者,因情而梦,因梦而亡,又因情而复生,表现出强大的“至情”力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