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不应该仅仅是模仿中央政府的大部门模式,而是要找到大部制改革的实质.作为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它的宗旨与实质性的目标,应该落脚于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是机构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各地的改革更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地区发展特点,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模式.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大了,但是职权要变小,机构变小了,但是职能、责任要变大.  相似文献   

2.
大部制改革在十七大召开后走进大众的视野,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推行大部制,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纵观行政改革发展路程,由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变、由注重意识形态向注重发展效果转变过程中,其转变有诸多原因组成,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原因,也有人民主观诉求的原因。不论何种理由,这些都指引着我国行政改革的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3.
徐逸 《改革与开放》2014,(15):38-40
经过几年努力,虽然我国大部制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公务人员对改革认识过于表面化,将改革定性为行政部门的合并与基层公职班底规模的调整。事实上,大部制改革是建立在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上,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型,通过转型调整行政资源的配置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系统。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大部制改革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4.
陆威 《理论观察》2008,(4):38-39
各界对于大部制改革讨论的热情趋于冷淡,但是学界还需要对这个事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大部制的改革走向、改革的阻力、“三权”之间关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大部制改革加深认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李治 《特区经济》2009,240(1):156-158
国家目前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本文从交易成本的定义入手,指出大部制在中国推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随后从产生交易成本的三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分别论述了大部制改革可以从不同方面制约交易成本的产生;并提出了对实施大部制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董彦  孙玲  王哲 《中国报道》2013,(4):34-36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力度很大,在全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中,也不乏对这次机构调整过程可能带来的系列问题的担忧。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官员,希望就大部制改革中的重大难点问题,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2、1988、1993、1998、2003和2008年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取得的成效更大。  相似文献   

8.
徐寅 《改革与开放》2013,(10):1-2,4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从而开启了新一轮的行政机构改革。这种高效率、低成本、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部制模式,是全球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趋势。作为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其大部制改革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日本的大部制改革在背景、主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促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积极稳妥实施地方政府大部门制,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受制于国家制度化规范供给对社会的组织化生长的隐形侵蚀、权责同构压力型体制下政府越位对社会公共空间的显性蚕食,以及刚性维稳思维下政府对社会的组织化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意规避,当前我国社会及其组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大部制改革对社会协同的要求,改革进程与政府治理绩效被无形迟滞和销蚀。今后一段时间,深化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必须着眼于其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展,坚持两者在时间上同步推进、内涵上统筹发展和区域与行业上强优扶弱的原则,积极形塑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超越实用导向的平等互信关系,科学厘清两者的职能领域,有效协调两者在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创新政府大部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政社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刘杉 《中国经贸》2009,(4):27-28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体制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四大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是大部制机构改革的经济基础;辩证法和系统论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政府职能转变是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职能基础;有限型、法治型、服务型的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政权基础。这四者有机联系,组成大部制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以系统论和辩证法为指导,以法治政府为核心,以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职能。  相似文献   

11.
推行"大部制"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稳固器,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权力整合、机制磨合与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是伴随"大部制"推行进程始终的难点.应以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推动"大部制"的建设;在内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加大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控制可能形成的"部上之部";将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同步进行;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设置法制化,巩固"大部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田芳 《发展》2008,(9):111-1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一个受人民群众拥戴的公共服务创新与治理完善的现代化政府,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此次“大部制”改革,在管理模式上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经验,对于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围绕“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中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宏观和原则表述及对改革路径的关键词。让社会各界对十八大后的改革充满了期待。有专家在解读报告中有关“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表述时说。这意味着大部制改革即将紧锣密鼓地展开,并逐步从中央推广到地方。也有学者指出,如果对报告中的某些表述作进一步引申,则可能瞥见大部制改革下一步的某些端倪。  相似文献   

14.
我很关注贵刊2008年3月的《大部制——开启政改新幕》等一组文章。“大部制”改革是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引人关注的话题,网上对此问题的讨论也比较多。我感觉贵刊的这组文章分析得比较到位。  相似文献   

15.
早就从各类媒体上了解到,大部制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现在看来确实是要动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动因、条件为切入点,阐述了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大部制"改革下,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为深化"大部制"改革成效,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娇 《改革与开放》2014,(15):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的职责体系。国务院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优化配置政府内部的权力,职能转变的目标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目前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借鉴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模式,在大部制改革的启示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对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津滨海新区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经济高速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逐渐暴露,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成为其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推行大部制是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滨海新区在推行大部制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组织结构设置中体现了本地的特色,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将部分政府职能让渡给社会组织,实现职能的无缝衔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寅 《中国报道》2013,(4):38-39
此次大部制改革涉及交通、卫生、能源、文化等众多部门,官员、专家、媒体对此次改革的机构调整的讨论也一直未停。宏观话题自然值得讨论,但普通百姓关心的小事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0.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一膨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