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帆 《改革与开放》2011,(18):81-83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必然趋势。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其会对企业的会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构建适应的会计体系成为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其概念及特征入手,结合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影响,从与其有关的会计目标、经营、投资、融资、碳税制度、信息披露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国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碳会计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分析,之后分别从财务和管理两个方面对碳会计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涉及到了排污权资产类型的确定,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碳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多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存在企业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大的困境.构建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应强化环保意识、 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会计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和加强对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环境管理会计要采取编制格式化的低碳会计报告、 丰富环境管理会计额外信息披露和重视低碳长期规划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于1992年提到联合国日程,并于2012年底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拥护和积极落实《京都议定书》框架提出的减排目标.低碳经济也成为环境成本管理和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背景.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应用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创新、主体错误和理论与制度支持不足等问题.构建适应低碳经济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首先要具备前提保障、明确管理体系和确定体系构成内容等,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应注意将反映低碳要求的准则融入到环境管理会计准则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江苏省制造业低碳发展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梳理了“双碳”与制造业的紧密关系、江苏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的良好基础,旨在从政府、企业和行业3个维度去构建相应的科技情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制造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3月15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四五”这个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此次会议从能源体系、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绿色低碳生活、生态碳汇能力、国际合作等7 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7.
周斌  胡茂斌 《科学决策》2022,(7):121-131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为探究造纸企业低碳转型的路径与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政府与造纸企业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建立复制动态方程,运用Matlab软件对博弈双方的演化路径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的监管成本、政府的惩罚与补贴、造纸企业低碳改造成本以及低碳生产的额外收益都会对系统的演化结果产生影响,造纸企业低碳改造成本以及政府监管成本取值不同,演化路径呈现的趋势也不同。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政府监管机制、探索企业低碳技术新方式、构建新型碳排放补贴与惩罚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造纸企业低碳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其核心任务之一是"降成本"。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碳排放量是一项重要的成本要素。文章在分析企业碳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认为应从构建低碳的社会文化、科学利用作业成本法等五方面入手,为企业有效控制碳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推动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碳排放现状的分析,针对湖北省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存在新能源技术利用率偏低、低碳技术工业化应用不足、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尚未成型等问题,提出了碳达峰科技理论支撑、明确重点行业科技减排路径、构建湖北省碳达峰科技支撑体系、开展低碳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为科技支撑助力湖北省早日实现碳达峰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曲祖芹 《中国经贸》2023,(14):169-171
文章以管理会计视角为内容,探究了内控控制体系的完善及构建,分析管理会计以及内部控制间的关系和含义,发现构建以及过关内部控制体系,可有效有效监督以及约束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以此能更好实现管理会计视角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构建,提升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运营中构建有效性作为目的,旨在为有关企业内容控制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俊勇  刘世锦 《改革》2023,(2):62-74
碳标签是将产品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通过标签标示出来,从而引导公众低碳消费,促进企业低碳生产。国际经验表明,碳标签对推进本国低碳转型、提升国际低碳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推广应用碳标签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了公众参与,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为此,中国应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补齐基础数据库短板;加快培育第三方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推广应用碳标签,促进低碳生产;引导消费者认可碳标签,促进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城市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系统分析我国构建城市低碳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低碳生活观念培养机制;发展绿色建筑体系,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与碳审计体系;多渠道增强低碳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碳汇载体;健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来构建我国城市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蕊 《宁波经济》2021,(9):17-18
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多重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说. 他提到,以紧迫的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我国将全面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产业支撑体系向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进程进一步提速,未来将逐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技术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然后提出对策。当前,应充分认识绿色低碳技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系统谋划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体系和创新路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财务已不只是算账、管钱,而是以会计语言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从"大经济财务"角度去思考问题。"大经济财务"解决的不仅是会计、税务、融资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需要通过财务管理、读懂政策,创造经济效益,构建好企业资金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体系、财务信息化体系等,从财务角度充分支持、配合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更好地利用企业整体资源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碳新兴业务体系、发掘碳资产的业务潜力与市场开拓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举措。本文从碳资产、碳管理、碳业务等概念入手,构建碳新兴业务体系,明确碳新兴业务体系的内涵、业务类型、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和重点,并以电网企业为例提出碳新兴业务发展策略与重点举措,为能源电力企业构建碳新兴业务体系、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后,“低碳”一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做到“低碳”,如何做到保护环境早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各个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本文就影响低碳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碳足迹、碳排效率、碳排弹性)做了进一步的低碳竞争力成因的分解分析,本文采用DEA评价方法,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DEA模型,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低碳竞争力评估值中,期望增强企业低碳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和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既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分析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结合国外低碳交通运输的实践和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策略和"政府—交通运输企业—社会公众"的三方互动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电是现代能源系统的中心,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分别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单位供电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面对广东电力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多角度剖析。在此基础上,研判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电力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最后从优化电源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力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推动电力产业集聚发展,统筹推进电力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广东电力行业降碳路径,助力广东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所突显出的信用本位制下无约束的货币泛滥,碳货币既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国际意义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事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则从全球碳交易体系的货币视角提出了"碳货币"本位的全新货币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