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社会社区建设备受瞩目,人们通常把社区视为社会的缩影,认为社区的公共管理、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具有民主实践基础的含义。中国城市社区是在西方经验传入和单位管理城市的背景下应现实需要出现的。因此本文从西方社区发展历程和单位体制入手,探析中国现代城市社区的特点和社区建设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参与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峰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34-136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在社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城市的社区参与存在总体参与率低、参与被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只有增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进一步促进社区参与,进而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治理”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也是我国社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住房市场深化改革,我国城市的住房获得路径逐渐多元化,社区制度环境也呈差异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住房获得路径的异质性如何影响我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社区治理数据,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市场、国家和家庭三种住房获得路径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社区治理合作生产中,居委会作为常规生产者,其治理效能、信息透明度、干部回应性显著影响居民作为“消费生产者”的社区治理参与意愿;在三种不同住房获得路径下,居民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社区治理参与意愿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若干住房获得路径差异化背景下促进我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公民的单位角色失落后,社区空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目前城市社区研究多关注于社区自治、社区机制体制创新、社区参与、社区权力、社区服务等方面内容,对社区公共空间这种物质基础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少有人做研究.社区成员是社区发展的主体,只有社区成员充分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社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公共空间则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公共空间开辟的程度决定了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进而影响到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是社区建设中深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从而为居民参与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促进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丽莉 《活力》2010,(10):124-125,12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之中,使城市社区民主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社区民主建设相关法律制度滞后、城市管理体制与社区民主发展要求不适应、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社区民主自治缺乏有力的财力支撑等。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完善社区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社区赋权成为英国城市复兴政策与实践的核心要素.但在其实施过程中,社区赋权政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实际改变,相反成为政党或利益相关者实现其目的的合法性手段,社区合作伙伴组织的赋权职能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局限,这些问题构成了社区赋权的“政策悖论”.梳理西方学者对英国城市复兴中社区赋权政策的实施成效研究,有助于借鉴西方城市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以促进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社区归属感与社区满意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统研究模式,验证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来自于居民从社区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而社区质量又是促进人们对社区满意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9.
陈立媛 《中外企业家》2013,(11):253-254
城市社区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建设问题意义重大。发展城市社区民主,关键在于坚持“自治”主题,从明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定位、实现政府服务职能与社区自治功能的互补双方面着手,使社区自治功能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应从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能力,使得社区自治获得具有较强参与意识和民主能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下,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但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从对泰州市莲花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调研来看,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参与的内容多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参与意愿不强,多被动参与;参与行为零碎化、非组织化。制约莲花社区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既有体制上的,又有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调整社区建设的路径,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求居民参与的生发机制,寻求居民社区参与的契合点并提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长春市一个自发社区组织"和心俱乐部"的一手调查资料,从它的生成过程、活动方式以及与外界组织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自发社区组织的经验及其意义.和心俱乐部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发挥了老年群体在社区工作中的作用.老年群体闲暇时间多,可以开展大量的时间密集型的公益活动;而且以老年群体为纽带,便于把社区变成熟人社会,构建自我照顾的社区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2.
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与安全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所倡导的“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并与政府组织合作,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协调和整合各社区,使它们与整个国家的生活合为一体。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关注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发展问题,并对中国正兴起的安全社区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LGBT + communities have obtained significant victories in terms of recognition and civil rights in Western countries. Nonetheless, various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re still common, and a wide extent of variation is observed in societal attitudes towards LGBT + people. Several reasons may explain this heterogeneity, including religion. This work proposes a novel measure of tolerance towards LGBT + people, i.e. the Queer Friendliness Index, based on microdata drawn from a survey of citizen perception in Italy. Subsequently, we analyse the effect of active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on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towards LGBT + communities. To address self-selection among parish members, we resort to the Heckman procedure. We find that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reinforcing traditional values and creating strong relational ties among parish members, distorts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olerance, producing an adverse effect. This problem may explain the large territorial differences observed across Italian macro-areas.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其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红 《城市问题》2011,(12):79-83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它关系着社区的健康发展。根据目前城市社区发展的状况,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承担四种角色:社区建设的指导者;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者;社区自治组织的监督者。这四种角色均有自己特定的职能。社区建设的指导者具有制定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宏观指导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引导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职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具有为社区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秩序、为社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的职能;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者具有培育非营利组织、培育社区文化、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的职能;社区自治组织的监督者具有监督居民委员会、监督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社区的本原应归属社会学意义,在于居民的参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居民参与环节却十分薄弱.美国学者梅尔霍夫的《社区设计》一书给了我们较大启迪.我们应当借鉴《社区设计》,使城市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参与的场域.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民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现代环境治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环境治理是以公民的参与为重要特征的.论文从环境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的主体,并据此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系统构成.公民对环境治理的参与主要体现为个人和NGO组织两种形式,论文指出了它们各自对环境治理的不同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手段,由此,提出了企业信息公开、社区参与以及科学商店等可以有效促进环境公民社会对环境治理作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廖丹子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60-65,81
安全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公共产品,社区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公共安全产品的供应能力是衡量现代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当前各种复合性灾害、危机与风险使得社区安全面临愈加严峻的考验,加强社区民众防护工作日益紧迫。社区民防是个全新课题,构成了当前城市安全建设的新路径。杭州市社区民防探索经验,为城市安全目标指引下进一步深化社区安全建设提供了新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的社会环境下,适应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格局是城市设计导则实施其控制引导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的理念、方法和效果的核心.论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开发中各个"参与方"的动机分析,就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到实施的各个阶段作了系统的归纳,提出导则编制应以市民利益平衡为出发点,注重公众参与,明确政府部门的权责关系;结合我国规划编制体系现状,强调了以利益平衡为宗旨下的设计导则实施机制的可操作性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An 'activism index', combining data on membership of civil associations and societies and the level of activism suggests that, notwith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civil activism in European countries could be a great deal higher than its current level. If higher civic participation is to be achieved, each stakeholder group within local governance can play an 'activation' role in relation to citizens, both as individuals and in relation to th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which represent citizens in their collective activities. In practice, different stakeholder groups play this role in widely differing ways in the contexts of Germany, Spain and the UK. In the future, we can expect the lead role in activating civil society in each country to be taken by different stakeholders, depending on the trust currently placed in them by other stakeholders in the community and by the resources which they command.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城镇化及人居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事关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的疫情防控战"疫"中,城市社区是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堡垒,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空间。以安徽省Y县城C社区疫情防控实践为例,分析了大规模城镇化推动的城市空间重组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认为物理空间重组加大了疫情扩散与异地传播的风险,社会空间重组凸显了疫情联控与人口结构的矛盾,心理空间重组加深了疫情恐惧与社会心态危机,网络空间重组促使疫情防控与信息管理更加复杂。基于此,提出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的基本策略,即建章立制辅以精细化管理,严控物理空间的越轨行为;协同适应,营造社区共同体,筑牢群防群治的社会基础;扩展心理空间,释放情绪压力;净化网络空间,维护舆情健康与信息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