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汇票是交易性票据,必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它的产生与商业信用紧密联系,商业信用越发达,使用商业汇票越多,票据的承兑、贴现、再贴现业务量越大,承兑、贴现、再贴现市场就越完善.商业汇票有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之分,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出票,经付款人委托其开户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嘉兴市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剖析了当前银行承兑汇票在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完善和改进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竞争的加剧,部分银行尤其是经营相对灵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转向对银行依赖程度较高,客源相对稳定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但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只对银行承兑汇票信息进行了详细登记,对商业承兑汇票的登记管理却未做具体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商业承兑汇票时,并未将有关信息报送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风险定价的管制与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承兑汇票既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一种贸易融资工具。如果说贸易真实性是其支付结算功能的基础,那么商业银行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所暴露出的对真实贸易背景审核的形式化,则显示出其融资功能日益为银行和企业所强调。但基于支付结算功能的价格管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权,导致企业在贷款与具有同样风险度的银行承兑汇票间的监管套利,从而使得虚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屡禁难止。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定价权的放开,将有助于促进银行承兑汇票向真实票据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5.
高波 《西部金融》2003,(5):11-12
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依靠自身信用签发并由企业到期兑付的一种结算工具.我国最早从1985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商业承兑汇票,但由于当时缺乏信用基础和部分企业的违规操作,这一工具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1994年,为了解决企业间存在的严重三角债问题,国家又在煤炭、电力等五个重点行业推行商业承兑汇票,但当时使用和认可商业承兑汇票的企业和银行范围都比较小.近年来,为了弥补票据市场发展中票据种类的不足,也是为了解决信用制度缺失和企业发展对资金短期需求大的矛盾.人民银行各地分支行积极进行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推广,取得了积极成效,使商业承兑汇票越来越多被更多的企业和银行所认识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间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日益普遍,对企业在银行承兑汇票收取、传递、保管、转让各环节存在的各类风险.如何进行事前的控制应对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各环节风险提出了各项内部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银行承兑汇票”属于商业汇票范畴。频繁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结算方式,既延迟时间又增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难以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应当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酒泉市票据融资市场发展迅速,融资额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由于融资品种单一,承办银行积极性受挫,制约了票据市场健康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改善票据融资市场发展环境,积极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改革票据融资指标的统计归属,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率,以促进票据融资市场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筹集办学渠道的拓宽,银行承兑汇票越来越成为高校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结算工具。本文从银行承兑汇票的识别入手,论述了银行承对汇票的识别、记录与保管等高校财务管理的手段,对高校的财务结算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屡屡爆出重大案件,其风险不断增加。分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票据本身、交易背景和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银行和企业方面的原因,认为票据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票据凭证的鉴别、审核、审查工作,改进现有的查询途径和票据的印刷,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强化银行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近期,河南省金融机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快速增长,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大幅提高。调查河南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票据形式的信用扩张对于实体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建议完善票据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健全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各基层金融机构中得到迅速发展.周宁县,这个隶属福建闽东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县,金融机构各项工作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一枝独秀,取得瞩目成绩。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工农业均欠发达的山区小县金融机构是如何赢得这块“蛋糕”呢?文章调查分析了该县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原因、对当地经济金融造成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并针对该县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银行承兑汇票因为经过银行承诺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被广大企业所接受,故有流通性强、使用方式灵活等优点,很大程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几年通过票据犯罪行为呈现上升势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损失,风险防范成为必然。及时查验票据的真伪性、保证票据记载各方有真实的交易背景、重视付款人的信誉、使用电子承兑汇票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承兑汇票风险,保护持票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4.
翟志华 《新智慧》2005,(12):51-51
应收票据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根据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重点对某公司应收票据的贴现业务进行案例审计。  相似文献   

15.
对现金流量表及其编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振林 《新智慧》2005,(1):26-27
一、有关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问题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其中,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但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臻完善,银行承兑汇票具有风险几乎为零、易于背书转让、急需资金时能够及时到金融机构贴现等特点,它相对于银行借款等融资手段更加快捷、手续简单且融资成本低廉,因此已成为企业问结算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备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等现金等价物的基本特征,因此笔认为,也应将银行承兑汇票纳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范畴。  相似文献   

16.
商业票据(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在背书转让过程中,因各承兑行对有关法律、法规理解的差异,对商业汇票背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使得票据到期得不到正常回款,对不能正常回款的票据无人愿意接受,从而影响商业票据的正常流通.只有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解决票路畅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智慧》2006,(4):73-75,76-7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业务中,不涉及货币资金核算的是( )。 A.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收到银行本票一张 B.企业开出转账支票用于支付购货款 C.企业销售商品收到购买方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 D.企业用银行汇票到外地购买商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银行承兑汇票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对票据业务资金回流的操作过程及其各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加强监管、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票据业务得到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它有效改善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了盈利能力,促进了经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随着票据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存在的一些管理和操作问题逐步暴露,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给银行资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同时也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尚存缺陷。本文主要关注商业汇票中涉及银行信用的银行承兑汇票,就其发展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应收票据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文根据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重点对某公司应收票据的贴现业务进行案例审计。2003年12月20日,企业将一张票面金额为2000000元、利率为2.16%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该票据出票日期为2003年10月21日,票据期限为90天,开户银行按2.475%的贴现率贴现。经审计,该企业实得贴现款1995852.72元,但记账凭证附件中却无银行出具的相关原始凭证。企业2003年12月20日所作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995852.72元,财务费用4147.28元;贷:应收票据2000000元。通过实质性测试,审计组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了这样的记录:经查,某企业2003年12月份持有带息应收票据一张,系银行承兑汇票。该票据出票日为2003年10月21日,票据期限为90天。经计算,该票据到期日为2004年1月19日。企业于2003年12月20日持票到银行贴现。截至贴现日,企业已经持有票据60天,贴现天数为30天。审计时计算的票据贴现为:①到期值=2000000+2000000&;#215;2.16%&;#215;90&;#247;360=2010800(元);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