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新形势下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论文主要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及如何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贫困生的不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人格的发展,因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高校应从切实解决其经济困难、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关注和缩小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及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调节等方面入手,真正把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引向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是贫困生物质上的贫困,但是在经济贫困背后的心理贫困更值得我们关注。文章通过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现象和原因,探讨提高贫困生心理脱贫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福建省四所高职院校的244名贫困生和118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通过与非贫困生的对比,探讨我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结果发现:1.贫困生和非贫困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差异;2.非贫困生的性格更倾向于胆汁质类型,而贫困生的性格更倾向于粘液质类型;3.神经质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均有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经济贫困,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受学校内同学影响,受社会风气影响等因素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矛盾冲突明显,两极化心理并存,负面心理状态明显。应该从改进贫困生的经济资助运行方式、创新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方式、改进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探明贫困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幼师学生进行部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贫困生多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和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说明幼师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问题;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教育措施:完善贫困助学体系,加大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加强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高校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贫困生档案的调查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贫困生要差;(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更加"缺乏自信心",而非贫困生更加"缺乏耐力";(3)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贫困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高校内贫困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贫困生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并探索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手段陈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的问题。深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提高贫困生自身修养,培育贫困生积极人生态度,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全人格,改善贫困生生存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全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96年高等教育实行全面并轨以来,高校贫困生数量和比例都在呈上升趋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已初步形成“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助困体系。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等工作起步较晚,奖学金、贫困补助的工作力度也跟不上贫困生需求,单纯依赖国家、政府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因此,通过政策制定社会保障措施,开展教育储蓄等,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争取社会各界设立助困奖学金,以及建立经营性的勤工助学基地,都是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入户实地实验的方式,从贫困农户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入手对"穷人思维"进行解读。在广西、贵州两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进行的抽样调查和实验发现,贫农普遍厌恶风险,特别在面临可能的损失时风险厌恶程度显著上升,但也有部分风险偏好者,在面临可能的损失时却更为偏好风险;越是厌恶风险者获得的实验收益越低,相反越是偏好风险者获得的实验收益越高;配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贫农的风险厌恶程度;家庭承受的教育负担越重,贫农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扶贫政策的开展和实施应考虑贫农的风险态度,完善针对风险偏好者的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和针对风险厌恶者的低息金融扶持,能覆盖更广泛的贫农群体。长期来看,教育扶贫应当成为一项持续的重点扶贫政策,降低家庭教育负担、提高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加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都将产生长期、积极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入户实地实验的方式,从贫困农户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入手对"穷人思维"进行解读。在广西、贵州两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进行的抽样调查和实验发现,贫农普遍厌恶风险,特别在面临可能的损失时风险厌恶程度显著上升,但也有部分风险偏好者,在面临可能的损失时却更为偏好风险;越是厌恶风险者获得的实验收益越低,相反越是偏好风险者获得的实验收益越高;配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贫农的风险厌恶程度;家庭承受的教育负担越重,贫农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扶贫政策的开展和实施应考虑贫农的风险态度,完善针对风险偏好者的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和针对风险厌恶者的低息金融扶持,能覆盖更广泛的贫农群体。长期来看,教育扶贫应当成为一项持续的重点扶贫政策,降低家庭教育负担、提高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加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都将产生长期、积极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对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该文旨在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关系,结合典型案例对贫困大学生情感关系进行考察,总结分析贫困大学生的情感关系特征,探索家庭困难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语言范畴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典语言范畴论、家族相似性范畴论、模糊语言学范畴论和认知语言学范畴论从不同角度阐发同一问题,各有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种市场机制欠发达的环境中,家族企业不失为一种适应性制度安排。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家族企业不仅是“现代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而且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形态之一,因而家族企业可视作是由“家族基因”内生性决定且由企业环境选择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建立评价银行服务顾客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测评发现某省会城市银行服务顾客满意度偏低,顾客对银行服务不满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等待时间长、差错纠正及时性差、合同条款缺乏平等性、服务收费不透明等许多方面。银行必须采取必要的服务补救策略提高银行服务顾客满意度,提升银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CHNS数据,采用Logit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分析影响城市、农村贫困的因素,进而提高社会救助针对性。研究发现:城市、农村贫困均具有不流动性,在城市一旦陷入贫困则比农村更难脱贫;家庭人口结构对贫困有影响,且城乡存在差异;健康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工作状况影响贫困,农村非农收入降低贫困可能性;城市就业冲击对陷入赤贫有影响。因此,低保救助应关注持续贫困家庭,减弱贫困不流动性;人口结构应成为低保救助依据;社会救助中应考虑增加医疗救助;应增加城市贫困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为农村贫困家庭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应增加贫困家庭教育补贴,降低城市儿童看护成本。  相似文献   

18.
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家庭财富配置和增长的基础,住房财产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住房财产与家庭收入的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居民住房财产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住房财产占有对高、低收入组家庭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住房财产的占有具有重要的收入分配效应,能够带来家庭收入的增长;住房财产的离散程度远远地大于家庭收入离散程度,居民住房财产占有的差距较大;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更多受制于家庭个体特征因素,高收入组家庭的收入更容易受住房财产影响,并进一步解释了住房财产占有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9.
国企职工(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直接承担了国企改革的成本,而自身利益却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通过有效补偿保证送一群体的利益,切实缓解因贫困造成的生活、家庭、心理压力,有效化解危及社会稳定的“突发性冲突”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甘肃省国家级贫困县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调研数据,分析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的增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的提高和农户贫困发生的减少,人力资本与家庭禀赋对自主创业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对兼业和非农务工以及农户贫困的影响具有替代关系,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与就业选择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家庭禀赋增加比个体人力资本增加的减贫效应更强,自主创业的减贫效应大于兼业、兼业又大于非农务工。因此,农村劳动力就业层级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配合,还需要家庭禀赋的支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层级应与其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升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