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 对政府卫生支出与居民健康产出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为政府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支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8年政府卫生支出与居民健康水平(孕产妇死亡率(MMR)和围生儿死亡率(PMR))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政府卫生支出水平与MMR、PMR之间均为显著的负相关;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烈。结论 随着政府卫生支出的不断增加,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对于卫生资源充足的东部地区,政府需要提高卫生资金支出效率,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则需要优化政府卫生支出的分配预算。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最大经济增长率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部、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中部地区要合理配置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而西部地区支农支出远未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因此,更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东、中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东、中、西部的行政管理支出均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这表明,三个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有很强的产出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中国大陆199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GIS技术、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与Markov链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的空间格局分异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测度。GIS可视化方法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空间非均衡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中部地区在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具有显著的均衡性。对比来看,以绝对指标衡量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地区差距明显大于相对指标,换言之,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所度量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空间分布更为均衡。从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来看,东、西部地区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水平的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地区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Markov链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状态之间的流动性正在得到改善,有助于地区间的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水平实现"收敛",但初始公共卫生支出水平较低的省份若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则十分困难。以此为基础,在明晰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前提下,从空间均衡理念出发,提出促进公共卫生支出均等化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基于2002年大样本家计调查资料,本文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医疗支出的关系。就中国整体而言,收入相关的居民医疗支出集中指数为48%,而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是45%,这表明医疗支出具有累退倾向。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不公平性根源在于中国城市与农村居民医疗支出严重失衡,城市居民的平均医疗支出几乎是农村的6倍,换句话说,医疗支出方面的公共资金大都集中于发达的城市医疗部门。在中国农村内部和城市内部也存在医疗支出不公平性问题,这种层次的不公平性大多可以归结为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在平均医疗支出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可以说居民医疗支出的不公平主要是由于地域上的差异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国公共卫生投资缺乏公平性,如果中国政府有意改变这种情况,那么在区域之间重新分配国家补贴就势在必行。在公共卫生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医疗补贴流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而流向中国城市地区,特别是东部城市地区的补贴应该减少。  相似文献   

5.
以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考察公共财政资金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财政投入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状与影响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投入存在着关系不顺、制度不全、监管不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2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老龄化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会促进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而老龄化则会抑制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经济发展对公共卫生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体现得最为强烈,老龄化对公共卫生支出的负向作用在西部地区体现得最为强烈。因此,应加大对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城乡统筹等,以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27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本地区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存在交互抑制效应;在邻近城市与本城市之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存在交互促进效应。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的交互抑制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强度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作用更显著。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的估计结果显示,提高教育支出效率、市政基础设施支出效率和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可显著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进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了研究启示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二是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第一方面的问题非本文主题,故不展开讨论。就第二方面的问题而言,则主要表现为医疗的过量投入和公共卫生的过少投入同时并存;城市医疗支出的过度投入和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严重不足共存。我们以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9.
构建DEA模型分析了我国29个地区对人口素质的财政投入效率,并利用受限Tobit面板回归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省际技术效率差距在2000年之前有所扩大,但此后逐渐缩小。分区域来看,1993年开始,东部技术效率反超中、西部,并逐渐拉开差距。规模效率上,东部在大部分年份都要高于中西部。2000年之后,三大区域的规模效率差异有缩小趋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素质的财政投入效率有显著影响。分税制改革提高了西部地区在人口素质上的财政投入效率,但对东、中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最低层次的公共服务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上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仍显不足,不同地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可得性仍有显著区别。本文通过对公共卫生投入和公共卫生产出两类指标的计量分析,得出河北各地间的财政投入差距明显缩小,但实际产出均等化的效果仍不容乐观,这需要政府适当调整未来的支出结构,更加注重对公共卫生资源产出效果的评价考核。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财政投入机制的效应和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英 《财经科学》2010,(1):114-120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促进作用。但目前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由此影响了财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为充分发挥财政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对现行西部地区财政投入机制的效应和局限性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革完善西部地区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西部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构建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与住房支付能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差异、收入差异为视角,利用2000-2006年我国29省市的数据检验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住宅价格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低于东、中部,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住房贷款利率和居住消费支出在中、西部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医疗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东、西部.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影响因素的不同制定政策,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对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界也对社保投入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对西部地区的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显得捉襟见肘。文章选取1995年-2011年的西部地区的数据,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对西部地区社保支出和经济增长两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研究样本,检验地方教育投入对各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滞后作用;分区域来看,中部地区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效果最小。教育投资的增加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长江 《财经科学》2011,(4):94-100
公共卫生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合理界定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31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城市化程度与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膨胀程度与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财政分权也只是对公共卫生支出产生很小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1.首先需要政府改变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重视经济增长,又要强调包括建立农村医疗体系在内的涉及民众福祉的社会发展。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职责,我国卫生资源的财政投人重点应当是广大农村,各级财政支持是保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正常运转的关键。切实加大农村卫生支出的总量,加大财政投入从根本上依赖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财政实力的不断加强。但是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针对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领域投入少的现状,需要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真正重视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7.
张晓云  贺川 《当代财经》2021,(11):28-40
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财政投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对于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省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卫生总费用筹资数据双重视角,通过构建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投入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政府间互动和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同时,区域间财政透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异质性因素对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强度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前大部分省份处于递增效应阈值区间内.因此,应提升财政资金投入强度,拓宽公共医疗筹资渠道,增强各省份医疗服务供给上的协同合作与空间联动,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低、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静 《当代经济》2021,(11):48-51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以财政支农支出为代表的政府财政措施和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工具在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在东、中、西部地区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作用效果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勇军 《经济师》2009,(10):202-203
西部中等城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区域,公共财政政策的合理选择,决定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文章就某市近年公共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共财政转型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卢洪友  田丹 《技术经济》2013,(8):100-106,129
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指数,运用200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式财政分权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绩效,特别是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绩效和产出绩效;将财政支出权利下放与严格的问责机制相结合能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