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在创新过程中,组织运行模式在企业进行创新过程中具有平台支撑作用.组织运行机制是企业进行知识-技术-产品-资本-知识可持续创新的保障,生存系统模型实现了控制与分权的协调,为组织持续创新体系的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并结合我国某科研院创新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圳创新文化系统案例,从历史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了表现层面上资源与力量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进而深入核心层阐述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理想与信念, 揭示其发展四阶段、八要素之间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以及系统构成与要素间的交互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从国家创新系统(NIS)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发展现状、构成及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括政府、军方、国家实验室、军方实验室、大学及产业界共同构成的军民融合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六边形”模式,并分析了“国防需求牵引”、“市场需求牵引”和“科技自由探索驱动”三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关键环节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许多高新科技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等,都未成为高新科技园区创新的重要动力源.高新科技园区产学研合作互动的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长远发展乏力.只有构建多元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健全多元互动的激励机制,推进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多元主体合作,完善多元互动的风险投资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创新动力机制,中国高新科技园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发展表现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高技术企业创业机制是创业家、创业环境和企业战略行为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创业家的培养、创业资源的整合和企业战略的调整,从而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创业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以云创新为基础,从企业获取创新源到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实现利益的过程入手,构建高技术企业云创新系统,初步确定云创新系统的相关主体,明确各主体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技术企业云创新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保障云创新系统顺利运行的相关措施,为推动云创新系统良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各行为主体自身的建设固然重要,但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主体之间的合作更是充分发挥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关键。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分析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的创新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行为主体间的创新关联。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技术集群产学研集成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个维度的邻近度——地理邻近度、知识邻近度、组织邻近度,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提出了高技术集群产学研集成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建立了高技术集群产学研集成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提高知识邻近度或组织邻近度时,高技术集群产学研创新能力确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若能使得两种邻近度同时得到提高,集群的产学研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研究亦取得了重要实证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他们共同揭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但共同缺陷是将欠发达地区广大传统农村和初步工业化的农村地区排斥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北区域的特点与背景,分析了湖北科技创新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以及湖北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系统的网络构架。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黄宝 《经济地理》2014,(6):100-107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退状态;②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③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和劳动力两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及当地科技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能力成熟度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介绍关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能力成熟度的测定方法,并对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能力成熟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孙志伟 《经济论坛》2009,(16):67-70
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决定性因素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构建一流的区域创新系统是实现内蒙古现代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依据内蒙古总体经济实力及区域创新能力,地区间不平衡的经济实力和偏弱的科技、教育实力的分析设计了短链结构、网络结构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极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实践,有效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益最大化。旨在深入分析广东在区域创新道路中实践,分析其作用途径和特点,为其他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发达城市的经济活力越来越体现在某些高度依赖创新的产业活动上。城市所带来的集聚效应给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创新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和主要驱动力,全国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城市创新运动。另一方面,创新和技术进步只有充分扩散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经济的影响。正如空间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重要的,创新扩散也离不开空间的作用。如何将创新驱动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推动创新在城市系统内部这个特有尺度内实现有效集聚与扩散,提高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效能,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城市创新空间网络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的实例,提出了城市创新空间网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并构建了城市创新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经济效益三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G1-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和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07-2011年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普遍不高,且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明显强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并且差距在逐渐扩大。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明显,中部、西部、东北三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有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创新一直是企业界、政界和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然而只有将企业置于创新系统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创新。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创新系统,文章首先回顾了系统论和创新理论的演化过程,进而针对系统的三因素,即结构、要素和功能,对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汇总和归纳。最后,对创新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石峰  戴冬阳 《技术经济》2013,32(1):40-43
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区域创新系统环境、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理论、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对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赵炎  王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195-200
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群创新及其创新系统的文献综述,对其与空间特征紧密联系的合作创新、知识生产和传递、创新桥梁、区位分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内容、方法论和研究视角三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企业营销模式的生态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的生态化建设,是从建立一种或多种能为最终用户带来巨大价值核心产品或服务开始构建强大的规模经济支撑体系。营销生态化实质是生态圈中成员个体通过共栖,杂交,寄生,繁殖等方式达到系统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