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态环境较脆弱和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是山地旅游城市的重要特点。在旅游开发中,山地旅游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对旅游用地的规模和方式产生影响,旅游用地策略应建立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典型山地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例,基于山地生态特征和人为活动状况,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水域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等5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指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得到张家界市域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张家界市域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明显,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面积比重分别为研究区总面积的20.93%、67.16%、11.57%和0.34%。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态敏感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用地措施,为张家界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情况来看,河南省17个城市属于5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城市,其中仅有郑州生态化程度较高,濮阳等8个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安阳等5个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信阳等2个城市生态化程度低,商丘生态化程度很差.  相似文献   

3.
李文君  田巧娣 《经济视角》2015,(1):11-14,71
生态城市建设顺应了城市演化规律,并能促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城市转型的最佳选择。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思想,结合陕西省西安市的实际,构建生态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市生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全面呈现西安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以期西安市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全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确定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层、系统层和基本层构成,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4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简便易行,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化过程中对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但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指标分值计算的科学性、权重赋值的客观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评价指标的标准选择、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区域差异问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单一的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文章强调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①为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的反映各城市及所在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优劣势,提出了各城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晗  周健 《当代经济》2023,(5):66-74
为深入研究分析新疆地区旅游业、经济和碳生态的发展情况以及三者的协调状况,通过构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2009—2020年间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而碳生态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新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协调度逐年增高,但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碳生态对于整个旅游循环经济的影响效果显著。该结论有助于更切实际地把握新疆地区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追求共生关系和动态平衡关系提供借鉴,从而实现新疆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是一个复杂体系,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对于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国内学者郝寿义将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指标划分成6大类、21个具体指标。通过整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城市竞争力主要由以下12个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4)
基于生态城市的内涵,运用综合评价思想,结合商洛市目前城市建设情况,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商洛市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商洛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提供商洛市生态城市综合评价的指标框架,为商洛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国内37个代表性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总结了影响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仍是决定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城市综合宜居水平仍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玉树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给玉树灾后重建提出了严峻挑战。但玉树境内丰富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区域地位和享有的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条件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创造了可能,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正确处理好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灾区规划重建与搞好生态移民的关系、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旅游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科学、和谐的道路上建设和发展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2.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环境压力较小。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的频率增高和范围的加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来。凤凰古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近年来已经成为全国的旅游热点古镇,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凤凰也不可避免地被旅游的负面作用影响,旅游污染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凤凰古城的污染现状,提出了关于治理旅游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 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 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 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 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 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 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 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 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 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 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4.
黄山市文化旅游资源漏损问题暨开发的动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黄山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深入调查,指出该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四失”等资源漏损问题,即利益失衡、文化失真、管理失控、服务失范等,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性质、危害给予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有关对策性措施;最后提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云南花卉旅游品牌培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花卉是云南最为鲜明、最具特色的旅游资弹。云南花卉产业已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利用其感召力来培育花卉旅游品牌产品,既是打造云南旅游品牌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实现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云南花卉业的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出发,对云南花卉旅游品牌内涵创立,云南花卉旅游品牌培育模式,以及云南花卉旅游品牌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旅游合同作为规范当事人在旅游活动中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旅游合同的现状,从旅游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方面,对旅游合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晓松 《经济问题探索》2005,(3):103-105,108
文章介绍了生态安全的内涵、组成要素、衡量的指标体系、生态安全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生态安全的实施机制,提出架构与地球保持和谐的生态法则,使人类活动日趋符合生态规律要求,日益实现在生态上的合理过程。生态安全下的旅游蕴涵着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从生态保护和开发经营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要重视和保护自然。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促进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信息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机制,讨论了信息经济环境下旅游产业中信息的分类、构成、作用方式和流动过程,并基于信息流动的特点给出了旅游行业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恰当的草原旅游,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大多数草原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约束明显,所以在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