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当股市的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多时,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增加到18万多亿而上涨了5倍多时,当股市一天成交高于以往一月成交量、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时,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市场的内幕交易泛滥时,当大量的民众都涌入股市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不是什么要争论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白明 《新财经》2001,(11):30-30
中国股市所有的病根都集中在一级市场。因为它是股市怪胎的滋生地,是抬高市盈率的罪魁,是股市不公平竞争和上市黑幕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易宪容 《沪港经济》2008,(10):18-18
最近有一份市场调查显示,42.99%的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在15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25.49%的投资者认为,在20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只有不到20%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的股市有投资价值,而且40%以上的投资者认为,今年的股市要下跌72%以上才有投资价值。这说明了尽管今年的中国股市在世界市场上表现最惨,但投资者仍然对当前的市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决定了股市泡沫形成的必然性;市场投机行为活跃程度的差异造成了股市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的形成。本文评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测定股市泡沫的方法,同时对其中的若干方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测定股市泡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04,(2):10-13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融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曹凤岐 《首都经济》2008,(11):35-3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股市风雨18年,暴涨暴跌18年走到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是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中国股市有16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曾达到过32万亿。但到今天.中国股市连IPO都无法进行,再融资也近乎枯竭。如果再这样下去.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就回归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中国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有根本性的制度缺陷.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投资者很难在股市赚到钱。  相似文献   

7.
唐兵 《环球财经》2009,(11):113-113
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中国股市在短短9个月内翻了一番,给那些在2008年底盲目跟风看空市场的投资者上了很好的一课。同样,今年8月份的股市大跌在反映了获利了结的短期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说明了投资者对高估的股市价值的担心:2009年7月底,中国A股的市盈率高达35倍,为全球之首。  相似文献   

8.
从市盈率指标、市净率指标、市场交易状况综合判断,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价值高估现象。由于股价高估会引导上市公司从事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活动;结构性改革蕴含利好因素;上市公司将更多利用理财技巧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以及人们的市场预期会在股市调整之后更加乐观,我国股市仍存在快速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朱基在谈到我国股市的格局将是"注重企业业绩"、"总体向上、涨幅有限"。"总体向上、涨幅有限"股市格局是比较符合中国新兴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的,它应是98年中国股市的基本特征。一、"总体向上、涨幅有限"的股市格局是我国近阶段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面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面三者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股市既不会大涨,也不会暴跌。首先,近阶段的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面决定了98年股市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不大,这一判断最主要基于通过近几年来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已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08,(5):92-93
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跌跌不休,投资者痛心疾首与寒风瑟瑟的股市形成对照的是艺术品市场的红火,藏友们忙忙碌碌,各古玩市场人头攒动。受艺术品市场巨大财富效应的感染,股市投资者开始向藏市观望——  相似文献   

11.
活生生的现实演绎了股市真正的“二八定律”:基本面决定股价的70%,情绪面决定股价的80%。所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必须尊重股市的无形之神:市场信心。一个本来应为确认牛市基调的印花税率上调,何以演化为疯狂抛售?因为它动摇了市场信心,挑战了市场情绪。市场信心一朝动摇,股市何时企穗回升,就变成如何让市场重拾信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房产是家庭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中国家庭在房产上的过度追逐必然影响到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文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不仅研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已有学者得出的住房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又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住房负债对该挤出效应的影响程度。首先,文章研究发现,住房对家庭参与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住房不仅降低了家庭进入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概率,也降低了家庭参与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深度。其次,文章研究发现,房屋负债抑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但房屋正规贷款和房屋民间借款对股市参与的影响相反,房屋正规贷款能够促进家庭参与股市,降低住房对股市参与的抑制作用;但房屋民间借款的存在增加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文章认为,严控住房市场,抑制家庭多套房的投资行为,使多余的资金合理的流向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市场,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由于“股权分置”、由于“一股独大”、由于恶性圈钱,致使才十几年的市场对投资者来说却变成一个净亏损的市场,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一个套牢的市场。正因此,也造成众多投资者纷纷逃离股市。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2005年之后中国股市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2005年之前,政策对市场起主宰作用,市场波动的特征是涨跌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属于脉冲式的行情,不存在真正的牛市和熊市。2005年后,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张及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主宰市场,政策的作用逐渐弱化。这样看来,2007年底以来的下跌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  相似文献   

15.
陈向阳 《南方经济》2003,(12):33-35
中国股票市场中并存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但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政府失灵。本文从我国股市制度变迁路径和寻租理论分析了股市中政府失灵的深层原因,对政府在股市中的角色进行了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何晓晴 《改革先声》2000,(11):41-44
大家一直在困惑,在国外能够充当经济发展“协调枢纽”的股市红红火火,而反观我国,却始终是大家非议颇多的投机之所,根本没有发挥其重要资本市场的作用。 出路何在? 如今,正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股市上市场的力量开始发出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全流通”是解决中国股票市场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分割的成因,指出市场分割是中国股市全部问题的体制性根源,解决市场分割问题需要高速现有思维方式,彻底转变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以适当的方式实现股市的全流通。  相似文献   

18.
岌岌可危     
1995年的股市是极其复杂的,这一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中国股民也在一次次跌倒中逐渐成熟起来,现在经常谈起的股民风险教育,在当年的市场环境下,股民时不时的就被市场教育一次,当年的股民是摸爬滚打一路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能支撑股市长期发展,但近期已呈现结构非理性成分。货币政策需关注这种现象,但不必要刻意调控资产价格,重要的是应该提高市场基准利率水平,为资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同时,应以规范和发展为重点,来处理当前股市存在的问题,推动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8月23日】在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心态紧张以及价格走低之际,东方却有一块人气高涨之地。欢迎来到中国股市!今年该市场已较上年同期累计上涨75%,在全球其它市场关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并进行抛售的时候,中国股市却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创造着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