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史学经历了两个时期,具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形态.传统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孕育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胚胎,它们和“西学东渐”引进的新术语共同促进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回顾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变迁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路径,两种情况.整个20世纪,现代中国经济史学三个发展阶段的术语转变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科向前发展.解决中国经济史学术语变迁中的问题,成为学科未来发展中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赵靖先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生涯中,他拓展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特有的研究模式,构建了科学的学科研究体系.赵靖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之路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外部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文章根据1980-2008年间中国与他国相关数据,采用瑟尔沃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总体上并没有受到国际收支的约束.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JOHN WONG  John  Wong 《经济学(季刊)》2005,(3):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各国积极加入区域化经济组织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进一步发展中仍然有许多障碍需要中国与东盟继续努力、共同克服.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卢慧黎 《当代经济》2016,(15):13-14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同样,中国城镇化也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近年来,社会生产力在逐渐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本的农业型社会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转变,逐渐过渡到现代化城市型社会.中国城镇化的扩大,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本文针对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经济要想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化转变,也要充分践行低碳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助推作用.只有保证良性生态的经济结构转变,才能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体的健康养成.本文对于低碳经济的基础化模型建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强化阐释了中国经济模式在低碳经济促进下良性转变的策略,旨在提升全行业进行经济改良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新增长经济学关于各种变量因素估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实际经历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早已对这种快速增长寄予厚望.中国不处在热带地区,不属于内陆国,自然资源也不富裕,但是,中国是一个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过一段短时期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只是长期战乱后的经济恢复而已.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之后,持续的快速增长的时代才到来.经济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的事实在跨国研究的发现中也得到了印证.但是,在中国,并非所有与GDP的高速增长相关的因素都很完美.比如,在法律规则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然而,1978年后,经济政策的改变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而较高的全要素增长率和GDP的增长又反过来加速了资本的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开放政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外民众更多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因此,对外传播媒体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作出了正面的、积极的、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拉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帷幕.但是中国近代经济始终没有发生质的飞跃,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匹配.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以要素产出弹性的变化为主要标志区分经济结构并划分经济发展阶段,是审视经济发展的一种甚长期视角.从甚长期的视角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依次经历了劳动主导经济、土地主导经济、资本主导经济和人力资本主导经济四个阶段.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中国30年高速增长,主要是靠高物质资本投入带来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但这并不表明其不重要.中国经济处于土地主导经济向资本主导经济收敛的过程中,并开始出现一些人力资本主导经济的因素.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人力资本意义凸现.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是一个具有时间指向和空间特征的非线性复杂过程.现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可概括为结构-增长分析和制度-增长分析两类模式,但都忽略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从而难以全面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有的空间组织基础,现有的行政区空间组织基础是中国二十多年来体制改革的逻辑结果,已经难再满足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空间组织模式从行政区经济转换到区域经济,这一转换既为缓解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要切入点,但也对深入推进制度变革尤其是构建区域综合治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邵娜  李婧 《时代经贸》2008,6(5):32-33
本文主要分析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双重影响,介绍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各反面侵略逐步扩大的具体情况和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了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大量财产的同时也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造就了双重资本积累模式,即内资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积累和外资主导的全球低端制造平台积累.这一模式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削弱了经济自主.反过来,中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多方面影响,包括改变劳资利益格局,推动各国产业重组,改变金融市场结构,加强中美金融依赖等,这些影响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将日趋显著.因此,中国必须立足内需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依靠技术创新来控制资源和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6.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奥运会不仅使世界了解了中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的总结,一定会触及中国经济成功是否创造了一种发展模式的问题.通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成功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并建筑在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竞争格局基础上的.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不同,也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模式有所区别.因此得出结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既是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在分析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和阐述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本质理论、旅游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改革理论、旅游经济开放理论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之下,中国经济已初步呈现复苏迹象,专家担心仅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外贸出口仍不容乐观,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以经济的增长也不应过分依赖外贸的拉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使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更加紧迫,也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机遇.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多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调整经济结构的方针.本文着重从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入手,从不同层面分析研究和列举实际数据说明相结合,进一步证明中国经济只有做好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20.
潘隽永 《时代经贸》2008,6(4):81-83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发展时中国国际贸易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式和竞争需要提出几点关于增强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建议,对增强中国世界贸易竞争力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