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鹏飞 《西部财会》2008,(11):58-58
针对乡村两级债务负担沉重,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深入开展的问题,富平财政结合农村经济的整体形势和结构特点,采取对乡村债务核清账面、落实债务,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债务不同处理的办法,逐步解决消化。一是对非公益性债务和乡办村办企业的债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偿还”的原则,落实债务人予以清还。二是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采取拍卖、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的施行,乡村债务引发的问题不断显现,不但影响了乡村两级政权的建设,也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此,笔者结合乡镇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情况,就如何解决乡村债务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乡村债务已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还直接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能否巩固和向纵深推进等全局性问题。巨额的乡村债务,使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工作的吸引力下降。乡村债务的形成,既有政策上的原因,也有管理上的漏洞;既有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又有无计划开支、盲目铺摊子,监管失控因素。化解乡村债务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控制与消化并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乡村政府是我国政府体系中的基础环节。近年来,由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村的“三提五统”,乡村两级组织的运转经费相对短缺,运转极其困难。加之,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乡村两级组织在发展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乡村政权运转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5.
乡村不良债务困扰了乡村两级干部,影响着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化解乡村不良债务,解脱乡村两级干部的困境,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认为,从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勇 《企业导报》2012,(9):15-16
<正>截至2005年底,我县乡村两级债务总额为40720万元。我县乡村两级虽然拥有债权8806万元,但绝大部分是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所欠"三提五统"和各种税费及其他欠款,基本处于死滞状态,已不具备回收的基础和条件,更不能平衡和冲减债务。乡村两级高达40720万元的债务,绝大部分都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形成的,90%以上的债务已经到了还债高峰期,而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对广大农民来说是阳光灿烂,但是对于乡村两级组织却足一次考验,尤其是日益严重的乡村债务问题,已成为一道难解的“多元方程”,这不仅使政府背上了沉重包袱,而且有损政府形象,影响党群、于群关系;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解决乡村债务问题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我们对某县25个乡镇、66个村的债务进行了再次审计核实。发现乡村债务反弹问题突出。据统计,截止2005年7月底止,全县乡村两级共有债务比2001年省审计认定数增加8494万元、增长25.91%。我们认为,在治理这个问题的进程事,应当注重:  相似文献   

9.
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范,地方政府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原则安排支出,既不允许公开发行债券等方式举债,也不允许存在隐性负债。然而,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03年,西部某省开展撤并乡镇工作.原来隐藏的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查明乡村两级负债达到75124.9万元。2001年,据农业部统计.中国乡级债务已达1776亿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沉重的乡村债务,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障碍,甚至有学者指出,目前,乡村债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农”问题。本文就乡村债务的现  相似文献   

11.
王军 《西部财会》2006,(7):52-52
面对总额8576万元的乡村债务,商南县制定了七条措施防止乡村新增债务。一是清理旧债。对2004年底以前的债务进行清理核查确认,逐乡镇逐村建立债务台账,并根据债务的性质、数额、用途,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办法,积极做好化解工作,确保基层组织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强化乡镇债务管理。明令禁止县级部门向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不得举债建设、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等,违反规定形成新债务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由签字人偿还。三是建立乡镇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各乡镇每年底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债务化解和新增债务情况。四是完善村账乡管制度,严格支出审批手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乡村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文章主要介绍了乡村债务的构成、特点及现状,分析了乡村债务的成因,并探讨了农业税的取消对乡村债务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多种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在化解乡村债务时,要保证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卫丽 《西部财会》2005,(12):29-30
本文从村组债务的形成原因及债务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村组债务形成的根源。结合近几年来西安市灞桥区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化解农村债务的主要做法。归纳了有效化解农村债务的一些经验。对化解村组债务从政策、集体经济和控制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乡村负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在如何防止产生新债、如何有效地化解旧债方面,虽做了很多努力,但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有的甚至愈演愈烈,直接影响着税费改革的推进。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巨额债务从何而来一是集体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近二十年,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有些乡村组织头脑发热,纷纷举债大办乡镇企业,“村村点火,组组冒烟”,但由于机制不活,管理不善,一些乡村巨额举债、盲目投资上项目没有回报,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乡…  相似文献   

15.
三农点滴     
政策●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规范村级收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乡村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工作进展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对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提出七方面意见:全面清理核实,锁定债务数额;严格执行政策,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化解乡村债务试点范围和顺序;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增收节支偿还政府债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收支行为;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化解乡村债务创造良好环境;明确责任,加强对清理化解乡村债务…  相似文献   

16.
受到项目体制和乡村社会这两个核心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村级债务问题演化愈发严重。化解村级债务问题不能仅依靠事后财政支付转移,更为重要的是事前风险评价与管控,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抓手,是防范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债务不断攀升的内部保障。文章依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尝试划分内部控制视角下村级债务风险的评价指标,探讨风险评价流程。可为后续村级债务风险溯源、风险管控和完善村级债务风险评价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安康市乡村不良债务的现状或许对我们深刻认识这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服务和服从扩大农村内需、改善农村民生两个大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深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化解农村“普九”债务的验收工作,探索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化债试点,  相似文献   

19.
虽然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财务管理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中日趋规范,但是全国农村“普九”债务高达500亿元的严峻形势却令人难以轻松。作为学校财务人员,在寄希望于国家每年给予适当财政补助,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并建立起化解乡村债务和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稳定机制的同时,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意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务工作,认真分析查找当前学校财会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未能全面完善落实,财务管理和资金运行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的现状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全县8个办事处、部分乡镇及村级组织,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走访等方式,就2002年实施税费改革和2005年农业税减免之后乡村两级组织运转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发现影响乡村基层组织运转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乡村两级负债严重,消赤减债难。据调查,全县43个乡镇都有负债,累计债务总额超过亿元,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1个,负债在500万元以上的3个,负债100万元以上的33个,负债50万元以上的4个,负债在50万元以下的2个。全县659个村,没有债务的村不到100个。乡镇债务主要是各项公益事业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