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公益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虚假募捐、人才缺乏、已有的慈善法律法规跟不上网络公益事业发展步伐等现实问题。为保证网络公益的健康发展,需要从网络公益人才培养、公益法规政策制定、公益组织内部治理等方面探索网络公益良性发展的有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刘荣艳 《商》2014,(23):182-183
自媒体的发展为社会组织运用网络新技术进行公益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目前,国内关于社会组织运用自媒体进行公益传播现状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1家社会组织的运用自媒体即微博、博客、微信及机构网站主页进行公益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社会组织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公益传播来提高社会组织透明度,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学术)》2014,(7):83-83
《意见》为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7个方面12条途径的指引,七个方面包括开展社会捐赠、设立慈善组织、与慈善组织合作、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在投资兴业中吸纳困难群体、传播慈善文化、创新其他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周达人 《现代商业》2012,(11):184-18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也出现失灵。非营利性组织中,公益腐败、公益低效和公益异化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不到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表现为统一登记、双重负责以及分级管理三个方面。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存在着政府监管理念较滞后、双重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我国从树立有效监管理念、摒弃双重管理体制、完善监管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5.
国网北京电力全面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履责实践品牌化"以及深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工作部署,在全面总结公司及各单位公益活动开展情况基础上,公司策划了"电力爱心教室"公益项目,整合现有各类面向学校的公益活动及特色做法,发挥政府、学校和公司各方的优势,形成各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公益运作模式,推动公益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以及社会责任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各阶段的公益发展具有不同的要求与特点,在经历了传统公益的长期发展和新媒体公益时期的爆发性增长,品牌公益走入了与自身利益发展相矛盾的尴尬时期,过度的营销传播或和公益结果的泡沫化致使了公众对于品牌公益的不信任。面对发展困境,品牌公益需要走入新商业化公益的新时期,探索更为有效的公益实践和内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宁博 《商》2014,(15):118-120
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通过分析对比中国公益诉讼网公布的公益诉讼案件记录,可以发现公益诉讼主体存在一定的错位。在原告方面,仅凭《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作为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而公民个人诉讼不仅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在被告方面,应该把相关责任单位及其监管的行政机关一同作为公益诉讼的被告,运用法律的力量来警示相关职能部门合理、合法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源头上预防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锐词     
《WTO经济导刊》2012,(1):53-53
【月捐计划】 所谓"月捐计划",是腾讯基金会牵手公益合作伙伴一起,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公益方式,通过打造"开放、公开、便捷、透明"的平台,让合作伙伴通过月捐计划募款,让网友通过月捐计划自主选择自己支持的公益项目,鼓励爱心网友成为公益的主角。腾讯副总裁郭凯天在当天研讨会现场直言,"我们不希望有大事才进行捐助,而是首先让人们参与进来。一个月捐10块钱,连续捐一年。这是对公益理念无疑是很大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边微 《对外经贸》2023,(4):21-24
从公益广告到公益传播,是广告传播行业一直探索的重要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营销环境的改变,构建公益传播的路径极其重要,如何推动公益传播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是研究的重要问题。从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渠道以及传播效果几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构建企业公益传播的路径,以其为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且履行公益传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社交网站上的公益组织营销传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大数据的分析工具,了解公益组织在社交网站上的营销传播特性,为公益组织运用社交网站进行公益传播运作给予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钟雯 《中国报业》2023,(11):58-59
本文分析公益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阐述乡村振兴的内容,探讨目前公益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不足,提出要从人才建设以及平台运营、品牌建设等方面,为公益传播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创设有利的环境,通过公益传播使更多人支持乡村建设,让公益传播更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  相似文献   

12.
赵建中 《商》2014,(26):191-191
非营利组织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税收优惠,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人员,并享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主要从事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公益性的活动。但是随着非营利性组织的快速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出现了一些偏离其宗旨的现象。社会大众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共性和信任度提出了质疑,红会的郭美美事件、天价招待费事件以及中华慈善总会的诈捐门事件再次把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推向了舆论的顶端。  相似文献   

13.
"品牌并非只是一个标识,而是企业通过做事和做人长期积累形成,品牌价值最终是要靠社会和大众认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经这样说。近年来,联想在缩小数字鸿沟、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责任实践,将品牌注入责任的内涵。其中,联想在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责任实践开展得风生水起,特色鲜明,尤为值得一提。它通过引入公益创投模式,创新思路,对接社会热点与责任做乘法,在支持草根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支持青年人公益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更加丰富了联想的责任品牌价值内涵,更加赢得了社会和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传播志愿奉献精神、弘扬阳光乐观青春正能量,净化和升华大学生心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秀莉 《中国广告》2012,(4):146-149
不健康的现代工作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了各类慢性疾病的频发,严重影响着国民的健康素质。各国政府及相关的公益组织正努力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说服人们进行观念上和行为上的改变。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分析美国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对"抵御肥胖"健康主题的信息传播与说服的手段、策略,并与我国相关主题的健康传播手段进行比较,由此提出了我国的政府及相关公益组织在进行相关信息传播时,应尽量避免呆板生硬的教科书式宣传,要从整合营销和社会营销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观念推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11日,北京繁星戏剧村伍剧场,在电子投影布做成的三块蔚蓝色背景板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湛蓝、温暖。13家公益组织、企业的代表将手中各自机构的手型模板粘贴在标有第二届"芯世界"公益创新奖的"大树"上,由此启动了英特尔联合众多跨界合作伙伴"寻找公益创新的力量"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有效载体,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去推动。我国的慈善组织尚处于初创和复苏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专项法规和政策不健全,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慈善组织认识缺失等问题。为此党和政府要抓紧完善我国慈善立法结构;全社会需要重视和支持公益慈善事业,慈善组织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文娟 《商业科技》2011,(13):33-35
本文以卷烟"五叶神"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战略、客户界定、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品牌识别、传播模式五个方面对品牌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五叶神依靠低害香烟的战略设定、中高档细分市场的选择、低害和"闯"精神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及有效的品牌传播使其获得了成功,但在产品结构、品牌要素的建立、组织品牌联想、品牌个性联想和传播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最后,结合相关的分析笔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公益创新模式,既具备商业的高效、专业和灵活,又以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在公益筹资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具有传统公益组织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是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新动力,应在政策上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一、公益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式: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在传统社会中,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是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公益价值观是影响国民公益意识和公益行为最根本的因素。本文认为通过建设公益文化来培育国民公益价值观,提高国民公益意识,是促进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