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春阳  王永志 《消费导刊》2013,(1):23-24,27
江油李白文化资源在新时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这既是传承和保护李白文化需要,又是大力发展江油旅游业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李白文化通过旅游载体实现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李白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可以说是“灵魂”与“载体”、“内涵”与“外显”的关系,具有天然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2.
法国商业部长朗歌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在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中,文化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它既是营销的手段更是营销的内容。可口可乐通过售卖“美国梦”畅销全球;LV通过对“旅行文化”的时尚诠释而受到无数人追捧。承载了深厚东方文化古韵的中国“老字号”们能否搭载文化快舰,重新起航呢?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依托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紧密结合,从把握“三个优势”、实现“五个创新”、打造“七大文化品牌”入手,突出地域文化特点,把地域文化融入旅游,通过旅游宏扬地域及文化。  相似文献   

4.
纪筱安 《中国报业》2022,(13):50-51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等,而“礼”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理解、体会和挖掘“礼”文化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创新传统“礼”文化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通过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可以推动“礼”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重现“礼仪之邦”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传承保护红色文化,助力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进一步加大红色资源的发掘、整理、建设与保护。通过把“红色资源”“历史文化”“旅游服务业”融合的方式,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绿色有利动能,在这片沃土上开出文化繁荣的绚丽之花,结出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建设美丽富饶“新定西”。  相似文献   

6.
金少策 《浙商》2009,(13):90-91
对娃哈哈来说,在“家文化”的企业文化大旗下,通过全员持股等激励机制来“笼络”员工、经销商,让他们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从而推动娃哈哈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龙江老字号”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是“龙江老字号”企业应对挑战、快速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建设并创新有效的企业文化是“龙江老字号”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本文通过对“龙江老字号”企业的文化现状的分析,提出“龙江老字号”应在继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顺应时势,满足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决策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有效识别“员工关爱”的企业文化,检验和考察其对企业劳动力资源决策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不具有“员工关爱”文化的企业,具有“员工关爱”文化的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更高,且“员工关爱”文化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垄断性行业以及员工维权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劳动力成本的结构分析表明,“员工关爱”文化主要加剧了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机制检验发现,“员工关爱”文化通过增加劳动力资源的调整成本、促进管理层的乐观预期,进而加剧劳动力成本粘性。价值检验发现,在具有“员工关爱”文化的公司中,劳动力成本粘性能更好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高未来的公司绩效,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惠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企业文化对公司劳动力资源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拓展了“文化与财务”的研究范式,而且为改善劳资关系、推动企业文化战略建设提供了现实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偶像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追星”的行列中,“饭圈”文化也因此衍生开来。在商业经济的推动下,“饭圈”出现造谣攻击、高额消费、互撕谩骂等丑恶现象,“疯狂”的“饭圈文化”不仅干扰了正常传播秩序,更是直接危害到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各界亟须破解的难题。通过对饭圈文化的危害进行梳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推动“饭圈”文化实现良性发展,探究出“清朗”网络生态下“饭圈文化”治理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李芸芸 《商》2014,(8):69-69
民间艺术来源于人类早期的巫文化,而设计来源于艺术,故民间吉祥图案设计来源于人类早期的神灵崇拜和图腾信仰,它通过匠人、艺术家、设计师的巧妙的手,与民众内心情感本质上的沟通,映射出了民俗生活中的民间吉祥文化。本文通过对民间吉祥图案的“形”与“意”的研究探索,使其呈现出符合本土和国际需求的“形”与“意”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注重“有形”与“无形”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协调统一,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努力创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慧  夏杰长 《全球化》2022,(6):64-76+134
本文基于文化消费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对不同年龄人群,收入都是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但其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其中“90后”文化消费受收入影响较小。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文化消费的代际影响显著。二是生活压力和社会经济地位只对“60后”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保障满意度制约“70后”“90后”的文化消费支出;文化活动满意度既直接影响“80后”文化消费支出,又可以通过调整收入与文化消费的关系间接影响文化消费支出。三是文化消费已经成为“90后”的必需品;“50后”由于消费观念以及预防性储蓄的影响,调节变量中只有文化活动满意度影响其文化消费支出,“50后”的文化消费支出大多是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消费,这与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高有关。为进一步优化居民文化消费结构,促进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需求侧、供给侧上和供需匹配方面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3.
中和思想的现代释义——儒家的管理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其精义就在于通过“执两”、“用中”、“行权”,以达“和谐”之目的。在某种意义上,“中”是手段,“和”是目的,也是衡量“中”的最终标准。中和思想是符合事物发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暗合,尤其是在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之中,中和思想更是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4.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应通过语言意识形态进行价值观引导,从“顶层设计”→“素材整合”→“课堂实施”→“多维评价”四个部分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充分结合专业、行业特色,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认识文化双向交流与互鉴的必要性,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政府文化是政府价值标准、人员风气、公众形象的内在决定因素,构建优良的政府文化是塑造公务员形象、促进政府行政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政府文化概念、构建必要性、与企业文化关联性及借鉴原则的分析,提出了政府文化建设中借鉴企业文化的四种方案,即借鉴“顾客导向”原则,树立人本观念;借鉴“绩效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借鉴“团队建设”理念,营造和谐氛围;借鉴“预防”策略,提高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当代管理学语汇之一,但非专业人士想了解企业文化时,有可能迷失在文献的汪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代表性理论观点的梳理以及对“社会制序”等理论观点的阐发,以求简要揭示企业文化的性质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从几个视角剖析了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即为了走出制度“迷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为了达到“无为而治”的至高管理境界。接着又论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管理,通过对日本京都制陶公司、Intel公司和海尔等企业文化管理案例的分析举证,提出了推进企业文化首先要有好的定位,其次要研究推进的心理学机理,要“德治”与“法治”并行,要注重发挥领导者和典型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敬”文化是民航核心理念文化。以红色文化铸牢航空报国理想信念,以工匠文化夯实职业作风,以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养,构建“一体两翼三点四推进”的民航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文化融合,聚焦育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深化育人改革;通过知行融合,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何欣忆  肖蔓青  杨睿玲 《市场周刊》2020,(13):0064-0064
近几年,随着“丧文化”的流行,衍生出的“丧营销”也同时获得很高的关注度。本文旨在通过剖析“丧文化”流行的社会动因,分析“丧文化”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情绪营销”在品牌营销中展现出来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老庄文化下“水”有着十分高的地位与不同寻常的意义,且在古代汉语象形文字构词上,“水”和现代法律中的“法”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追寻水与法的两者的联系与意义,借助古代贤人对“水”所赋予的意义来引申出其对现代法律文化构建的向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