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收入分配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文章通过测算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碳排放量,选用1995—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和验证了经济增长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存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而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正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为正,这样会进一步加重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算1981~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利用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再分配机制对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其中二次分配收入在2004年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逆向调节",三次分配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经济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因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达到拐点。  相似文献   

4.
构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环境质量及能源消费关系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则人均能源消费越高,环境质量越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1983—2011年的时间序列,实证检验基尼系数与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工业废气排放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基尼系数与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都呈正相关关系,即缩小收入差距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表明,中国已经具备缩小收入差距的趋势和动力,能够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节能减排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1985—2011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1985—1994年、1995—2003年、2004—2011年三个阶段,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1985—2011年的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2004—2011年的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效果更为明显;1985—2011年的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外开放、通货膨胀和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2004—2011年仅城市化的系数显著为正。因此,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应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驱动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全社会消费能力中,居民消费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近年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城镇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对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采用简单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增强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两种有效途径是提高居民的持久性收入并逐步缩小居民的贫富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部12省(区、市)2013—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TSLS估计方法,分析缩小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实证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已跨越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进入缩小阶段;(2)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是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两者占比为77.52%,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两者占比为77.06%;(3)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缩小经营性城乡收入比、财产性城乡收入比、转移性城乡收入比,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等财政占比的提高,能显著缩小工资性城乡收入比、经营性城乡收入比,而城镇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支出财政占比的提高,显著扩大工资性城乡收入比、财产性城乡收入比。结论部分启示为:城镇化倾向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更加重视乡城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为乡城转移人口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公共服务支出的城市化偏向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今后应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2010~2016年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实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人均GDP增长率以及财政收入水平都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评估模型,使用个人所得税面板数据,估计了个人所得税系统1997年到2006年的再分配功能。研究发现,我国个人所得税呈现出累退性,它在扩大可观测总收入不平等和净收入不平等的同时,对以消费基尼系数近似表达的真实不平等也存在一定的显著影响。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在逃税的情况下,税收再分配可能增加实际收入不平等;在较为民主的环境中,税收再分配有利于减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加工装配、收入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实证研究了加工贸易及其引起的劳动力流动和收入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加工贸易活动引起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部门,这些外出打工者又将在加工企业的打工报酬汇回农村老家,提高了农村的人均收入。但是,如果以户籍人口来计算人均收入的话,在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加工贸易增值率上升的情况下,加工贸易活动引起的劳动力流动未能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农民工的代际更替,加工贸易活动将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影响税收公平。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应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征收制度。在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下,对性质相同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合并征税,有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解决税负不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会计收入涉及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确定,其确认与计量由《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范。应税收入涉及一定时期企业应交各种流转税和所得额的计算,其确认与计量由《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把握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的联系和区别,对正确提供会计信息和缴纳各种税金及附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全面收益概念、改造传统的利润概念,形成以利润和全面收益两个指标共同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格局,既可以通过全面收益全面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又可以提高利润指标的预测价值和质量。因此,全面收益表应在我国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助于缩小居民在初次分配后形成的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利用相关数据分析2000年以来个人收入税、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税虽然对于不同收入等级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但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较弱,社会保障对再分配的力度远大于收入税,但其调节效果也十分有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系列原因,可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当初设置个人所得税以调节收入差距的本意已基本丧失。由于费用扣除额过低,普通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却又少有条件像高收入者那样享受税收转化创造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分类所得税制往往违背量能负担原则;起征点“一刀切”缺乏人性化关怀;重征劳动所得,优惠资本所得,直接助力公民贫富分化。改革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将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分析和定位可看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惊人,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从基尼系数分析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了国际警戒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个人所得税不能充分执行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通过对税收制度方面和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缺失的研究.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原因有个人所得税没有体现税负公平的基本原则、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低、调控客体不完全到位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八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制课税模式、功能定位、税收扣除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由于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具有隐蔽性,且不易被官方统计所观测,因此,我国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比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要大得多。积极开展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统计既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当前应加强抽样方法中有关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在统计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寻求测算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过程中,工资薪金免征额起到减轻纳税人负担的作用。工资薪金免征额的调整应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职能,提高所得税的主体税地位。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工资薪金免征额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免征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