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海海派商业文化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在理论与实残的结合上、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上,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海纳百川、中西融合的特点起来趟凸现。表现在:商业管理文化更具有魅力商业营销文化更走向现代,商业环境文化更展现风采,商业服务文化更体现诚信,商业人才文化更显示品位。海派商业文化建设,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海派商业文化的内涵。商圈文化是在商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围绕商圈经济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商圈特色的文化。其主要的特征是:商圈文化与社区文化的结合;商圈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商圈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商圈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反映了商圈所在地区的风俗民情和地区的品格品位。推进商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圈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进了地区经济、地区文化的发展,从而又促进了上海打造更新、更浓、更亮丽的海派商业文化,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8,(22):108-108
商圈,汇聚人气的跑马地。市级商圈一旦成为时尚地标,可以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商业需求,提升消费能级,让硬件环境优良的地域转身成为汇聚财富的黄金沃土。作为上海“第七大CBD”所在地,上海中环商务区正在打造市级商圈,集娱乐、餐饮、休闲、购物等时尚商业元素于一体,凭借商业中心聚集的鼎沸人气,打造西上海财富新航母。  相似文献   

3.
豫龙坊点亮豫园商圈新地标 近期,在上海市商委支持、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和上海商学院共同主办的"2008上海城市商圈新地标"评选活动中,上海豫龙坊项目因其带动整个豫园商圈的商业发展并促进了周边商业、文化、经济发展、带动消费人气等贡献而荣获"2008上海城市商圈新地标"称号.  相似文献   

4.
上海商业的竞争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上海商业的竞争力是在众多品牌的努力下形成的,上海商业的竞争力是在各类业态业种的成长壮大中形成的,上海商业的竞争力是在几十年重视规划先行、重视业态创新布局中发展的.同时,上海商业的竞争力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上海商圈的特点及竞争力 在上海商业中,最富有竞争力的是上海的市级商业中心——大型商圈,其特点是商业商务集中,商圈范围大,覆盖面广,对周边的影响和辐射力强.近年来的发展中,出现了以下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在一片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呼声中,商圈的战略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目前上海的一些商业研究机构联手举办的商圈发展战略论坛上,对上海区域性的商圈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点评.  相似文献   

6.
一、市级商圈 南京东路 南京东路商圈浓缩了上海160多年的开埠史,以南京东路为统领,涵盖北京路、福州路、金陵路等商街的南京东路地区,区域面积为3.2平方公里,具有超广域商圈特性、网格化商街特点和综合性功能特征三大独特优势,是展示上海商业繁荣繁华的窗口,也是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的要地,商业销售在全国同类商业街中名列前茅,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目前,该地区对区域经济贡献度约占70%.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城市商圈发展与商业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学武 《上海商业》2009,(11):32-33
城市商圈的发展与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后劲。我在回顾上海房地产市场建设中感到.城市商圈的发展在规划过程中与商业房地产开发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作为商业承载体,我国城市商圈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大型商业设施发展过快,商业项目建设较为盲目,商业同质化、商业结构与布局失衡和无序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们徐家汇工商所地处上海知名的徐家汇商圈,辖区内现代商业经济发达,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新型消费领域和消费模式不断呈现。我们认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离不开监管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商业》2008,(1):40-40
上海“六百”,老上海百货的“号码店”,是徐家汇商圈中历史最悠久的零售企业。在改革开放、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坚定不移,一路走来,依然朝气蓬勃,成为徐家汇商圈中的一棵商业“常青树”。  相似文献   

10.
腾玥 《国际市场》2012,(Z3):32-35,6
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新兴城市化地区和新兴商圈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连接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的重要结点,是产城融合的先试先行地,是上海大都市产业、人口、居住、生态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区。七宝商圈就是上海重要的典型地区。七宝商圈位于闵行区七宝镇七莘路沿线,主要由中段、北段及南段商业设施集聚而成。随着七宝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内轨道交通体系建成贯通、新  相似文献   

11.
朱连庆 《上海商业》2008,(11):22-23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商业地产迅猛发展,各种商业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大街小巷.以“四街四城”为代表的层次性商圈风姿绰约,竞相纷呈。商业地产不光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态风貌增光添彩.而且为上海的经济增长,为丰富市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年唱响的“快乐大转盘”虽然早已淡出荧屏,但它的“参与性”“感动性”让多少上海人至今记忆犹新。如今当上海商业的商圈从当年的“三街一城”发展现到现在的“四街六城”(即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徐家汇、不夜城、新上海、中山公园、五角场)十大商圈时。上海人玩商圈就像走进新版“快乐大转盘”:转呀转呀转,停呀停呀停。  相似文献   

13.
长宁区中山公园商圈,汇集着我国最大的三家家电零售企业——国美.苏宁。永乐,它们相近相邻形成三角鼎立之势。最近,世界500强企业“百思买”也直奔中山而来。中山公园商圈的家电零售业从原有的三雄逐鹿.演变为四国大战。它们虽有竞争,但也相融、相济、相携.成了上海唯一的家电特色商业圈。  相似文献   

14.
《商业企业》2009,(4):39-40
依托五角场商圈建设成为上海商业新地标的发展规划.作为五角场商圈唯一的超大型家居生活馆——HOLA特力屋,于去年年底开始移步三楼进行全面改装,以大陆首家新概念店的面貌于今年五一期间同特力时尚汇一同全新亮相。时尚的定位、全新的空间布局为杨浦区块的广大消费者带来完美的“居家生活提案”。  相似文献   

15.
豫园商圈地处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地区,占地5.3公顷,商业设施约10万平方米。该商圈亦称上海老城隍庙、上海豫园、上海豫园商城,实为同域异名。上海豫园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颇具个性特征的民俗风情以及融庙宇、园林、商市于一域的鲜明特色,成为上海的重要地标和形象窗口,每年吸引着约3700万名游客和消费者纷至沓来,上海世博会期间,年接待量更高达600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商圈是城市商业及现代服务业聚集的中心地,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本文从经济博弈的角度分析城市商圈形成的经济基础,认为商业具有自发集聚形成城市商圈的趋势。现代城市商圈在与渠道主体尤其是供应商的博弈过程中,与相关主体共享渠道价值增值收益并掌握了渠道控制权,为商圈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双目 《国际市场》2005,(8):10-13
徐家汇,上海西南地区的一扇重要商业窗口。不管是本地品牌还是舶来品牌,这里是商家必争之地。多少年来,徐家汇向来以商圈内各家商店定位不同。经营内容不同形成错位竞争,受到同行的称道,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外来商业大鳄的进入,这种平衡渐渐失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在上海的快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上海商业的面貌。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成型以及商圈的重新划定,在各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上海市商业规划中已经确定的市级和区域级商业中心大力进行功能提升和现代化改造,各商业中心都在打造以购物中心为核心的商业  相似文献   

19.
肖流 《上海商业》2006,(12):23-25
从上海到厦门再到成都,菲律宾第二大连锁摩尔品牌——罗宾森连续在中国内地进行“组合拳”式的迅速布局。被誉为“菲律宾华商五大班”之一的顶峰集团创始人吴奕辉家族对于中国内地的信心越来越强,这已直接促使其在华东的上海嘉定新城商圈、厦门火车站商圈和成都营门口相继斥重资建设大型商业项目。其中上海罗宾森购物广场还只是顶峰进入上海商业地产的第一站,而另一  相似文献   

20.
商圈生态     
城市商圈生态是指各个商圈相互的依存、竞争、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类似于生物系统.商业街区各种企业是商圈的主体,他们的规模和结构对商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商业开发一定要关注商业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