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度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比较分析了度量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不同方法,构建了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数据库,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除宏观因素外,公司规模、交易价格、公司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也会影响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控制权私利测算方法的相关文献,描述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现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背景建立了一个改进的控制权私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水平进行了度量,进而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论文最后总结了实证结论,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茅理翔 《IT经理世界》2010,(23):112-112
最近,各方对企业控制权的争论愈演愈烈,主要争论点集中在创始家族控股、引入外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经理人股权激励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权集中的情况下,最终控制股东可以通过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来转移公司财富以增加个人私利.并且当对投资者的保护较弱时,这种偏离的程度越大,最终控制股东掠夺的动机就越强烈.本文对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提“质”关键。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母公司转让所持子公司上市公司股权是引入积极股东的一种路径。母公司转让所持有子公司的股权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另一种则是不丧失控制权。对后者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对股权转让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对于股权处置产生的所得税,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权益,准则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将结合未丧失控制权下股权转让之案例,对相关准则及列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企业股权转让之所得税费用列报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根源于大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长远利益的背离,可以用控制权私人收益来度量控制权利益侵占程度,对控制性股东的监督强度、控制性股东持股期限以及控制性股东未来收益的贴现因子等影响控制权利益侵占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1862个非均衡样本为对象对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及时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及时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从终极控制股东角度来提高企业盈余及时性.  相似文献   

9.
高管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的显著影响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但以往研究多以显性激励为主。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管隐性激励契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应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对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转化能力三个维度构成;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达到极值之前,控制权激励以积极性为主导从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促进效应,但超过此极值,控制权激励的消极性逐渐凸显,转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因此,保持适度的控制权激励力度、并对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进行合理配置是提升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和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收益质量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国内外现有研究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并不完全适用。所以,本文进一步对初始模型进行了指标筛选和修正,给出了符合我国现状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算例分析显示该体系不仅能够给出收益质量的客观评价,还能对公司市场竞争力、资金运作、企业成长前景等方面进行评定和分析,为投资者、公司管理者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IPO后的股权与债权的融资成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的初始市值,于是我们选取了家庭耐用消费品行业以及纺织和服装行业的上市公司,对同行业问各组匹配公司进行直接比较,从而发现:站在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角度考虑,债权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这主要是股权融资的软约束造成的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进而导致企业进行多次股权融资行为后市场价值下跌。  相似文献   

12.
融资结构可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又有不同融资成本、不同融资途径、不同债务期限。债务融资下融资成本、融资途径、债务期限和股权融资与企业绩效有何关系呢?基于此,本文运用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实证研究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融资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债务融资下资产负债率、债务期限结构与公 司业绩正相关,而银行借款率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控制权私利关系实证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1994-2003年间深沪两市发生的股权转让事件为研究对象,用控制权私利水平衡量法律保护的结果和效率.实证检验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否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高的控制权私利水平,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不同阶段,控制权私利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能起到降低控制权私利作用:1999年以前法律保护较差的阶段,投资者法律保护并没有发挥降低控制权私利的作用;但在2000年之后,法律保护逐渐发挥作用,控股股东获得的控制权私利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深、沪两市1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行业竞争环境强弱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绩效与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呈三次函数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强的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型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法人控股型;行业竞争环境弱的上市公司,法人控股型结构优于国有控股型,国有控股型优于股权分散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构建合理股权结构的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能否防范上市公司合谋,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文章通过对我国78家受证监会公开处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独立董事获得报酬不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独立董事人数与上市公司合谋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独立董事的学历与上市公司合谋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保持其独立性,建议:禁止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那里获得报酬;在聘请专业人才作为独立董事方面,应该聘请一些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时间保证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6年6月—2009年12月的大小非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从控制权市场、处置效应、信息优势的角度,检验了影响大小非减持比例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①大非的减持比例显著低于小非,但控制权市场并不显著影响减持比例;②处置效应是影响大小非减持比例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单边下跌的过程中,处置效应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这表明大小非的减持行为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③当上市公司披露业绩低于分析师预期时,在业绩披露前期大非减持比例高,这揭示了大非作为内部人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业绩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频频发生。本文考察了2001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71家上市公司,分析其重组前后的业绩变化。重大资产重组后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现金流管理、财务稳健性和经营能力指标的提高不显著。公司重组后第2年的业绩改善要高于重组后的2年平均业绩改善,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是实质性重组而非报表性重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1978--2005年相关数据对中国电力规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明确的规制框架、独立规制机构和不断成熟的规制对象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地提高了电力产业总量和效率,降低了价格水平和垄断利润.但在改善服务质量方面尚未发挥有效作用。总体看,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效果是明显的.良好的规制设计不仅在理论上有利于电力产业提高绩效,在实践中也是电力产业绩效改善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换股并购作为公司战略并购的支付方式,不仅是上市公司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也是国有独资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整体上市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998—2007年间沪深两市发生换股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累积超常收益(CAR)与连续持有超常收益(BHAR)考察了换股并购的短期与长期绩效。结果表明:短期内主并公司股东获得了正的累积超常收益;但长期内大多数主并公司股东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最后,作者深入分析了换股并购绩效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