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瑞英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83-85
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教育、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交际和交流的作用。语言模因在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模仿的选择性、复制的周期性和传播的变异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VS语言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118-119
模因论是近年来语用学界新兴的一门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因模仿基因而得名。正如基因作为一种既来自复制而且又将不断地被复制的复制因子一样,模因也具有同样的特点。研究模因的传承。复制和演变对于研究文化的传承以及揭示语言发展和演变规律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并试图揭示模因概念及其功能.指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任何变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和发展能否最终得到认可。都得归功于模因的传播、复制和演变从而诠释了模因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孙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59-61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部分内容会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而部分内容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重构。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学习者应把握语言规律,注重语言融合点,正确认识语言模因的保留与重构,强化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因论与网络语言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4):142-144
网络语言正随着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彰显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语言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复制与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语言模因论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模因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三方面的变异进行考察,认为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马永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01-104
源自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不仅为解释众多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也为语言应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广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语体,其语言同普通语言一样,都是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具体反映,是一个民族在宗教信仰、历史文化、认知模式、价值取向、礼貌形式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文章以模因论为视角,探讨强势文化模因在广告语言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EFL学习者语用意识薄弱,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纠其根源主要在于EFL学习者语用知识输入不足。针对这一现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课堂环境下显性教学法,背诵输入法及联想教学法等对输入语用知识、培养EFL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和提高语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在大学校园并流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言语形式。它携带语言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校园语言的舞台。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视角探试高校流行语的模因表现形式,模因特点及其成因。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使大家更进一步了解高校流行语,为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些许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晶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91-192
模因论作为语用学领域一种新型理论,对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谓语言感染,就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相互复制、共同传播的一种现象。文章主要对模因论中的语言感染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瑞英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92-93
语言模因具有模仿的选择性、复制的周期性以及传播的变异性等特点。语言学习过程中背诵策略要结合语言模因的特点来实施,即:背诵的材料要符合语言模因模仿选择性的特点,背诵的过程要和语言模因复制的周期性相一致,根据语言模因传播变异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背诵材料。 相似文献
10.
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wkins根据进化论提出了语言模因论,揭开了语言发展规律:通过模仿让新信息、新思想等得到复制与传播。将表现型语言模因与基因型语言模因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模因思维,扩大语言材料的储存,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72-73,104
说话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做的语言选择没有与交际语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顺应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重视交际语境中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使我们的语言选择与之相顺应,从而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2.
王昌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77-79
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论从宏观、微观层面诠释了意象扭曲的原因,在宏观上意象扭曲顺应了文化语境,在主观上意象扭曲顺应了译者的创作需求,在微观上意象扭曲顺应了语言语境。 相似文献
13.
王展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2):97-100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对“should+have+过去分词”的语用功能分析,进一步证明:关联理论能够解释具有简单特征的语块所蕴含的复杂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81-82
法律语言以严谨准确著称,但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存在模糊现象。模糊性法律语言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营造融洽的交际氛围;增强语言表达的概括性;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维护法律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委婉语的顺应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96-98
委婉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常见形式。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它既要顺应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也要顺应交际双方共处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且是一种动态的顺应过程。这样,才能使言语交际相互顺应。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国内外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外语语用标准构建的必要性,阐述了构建标准的依据及方法,并重点设想了有待构建的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旨在更好评估和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外语语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对著名景点的旅游翻译中,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言的本质属性、商务活动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商务英语要遵循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需要使用模糊语言.使用模糊语言目的是探讨交际双方当事人如何顺应语境,选择恰当的模糊语言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交际效果.在交际中模糊语用策略的使用,受一定的语境及不同话题的限制,有时出于礼貌,使交谈双方继续保持友好关系;有时为了相互尊重,给彼此留点面子;或者为了谈判双方共同的利益.从而为谈判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9.
丁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03-104
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交际语境指译者和译文读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译者对交际语境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相互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语用失误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可以避免的。发话人明示效果低下,或误判受话人的认知环境产生的语用失误,或推理失败都会产生语用失误。要避免语用失误必须在理解对方话语的同时,准确地握对方的话语语义并调用已有的认知假设建立关联语境,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识别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