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而政府行政模式创新,既是一个政治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内部各系统协调建构的问题。综合来看,政府行政模式创新,就是要将政府行政模式从管理型政府向效能型、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传统的人力型政府向电子型政府转变,从官本位政府向民本位政府转变,从免责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2.
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律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行政现象,具有行政管理无法替代的法律地位。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积极推进行政指导的法治化进程。实现行政指导法治化,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革除体制弊端,提供制度保障入手。  相似文献   

3.
政府行政理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此,政府的行政理念必须:行所创新,以适应这种职能的转变。政府行政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树立责任政府的理念、有限政府的理念、服务政府的理念、透明政府的理念、诚信政府的理念、人本政府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提倡以人为本、民主参与、依法治国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行政职能,建立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而传统的行政文化理念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下严重阻碍行政职能的发挥,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要求对长期以来的传统行政文化理念进行扬弃和重构。  相似文献   

5.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政府、运转协调的法治型政府、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从创新行政管理理念、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和创新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探讨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从而构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给付行政是近几十年来频繁出现的名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对给付行政的恍惚不定态度,使给付行政在中国一直是理论上概念上的范畴。同时,实践层面中的给付行政的种种弊端使其艰难前行,而《预算法》的颁布与实施将会给其以立法形式的保障,给予给付行政制度的发展一种可与不可求之机。  相似文献   

7.
<行政许可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推进我国建设法治政府产生了重要影响:<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促进了政府内部管理的规范,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的规范,使政府执法行为规范的制度体系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在法律实施基础上建立的一系列运行规范,影响了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模式,促进了公务员行为方式的调整,直接和间接提升了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推行行政问责制几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应该从人治型问责向法治型问责转变,而制定《行政问责法》是实现这个转变的最好方式。本文是基于行政法律视角下的研究,即通过制定法律来对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方式进行系统的建构,从而实现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是行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高度的调节性和强烈的变动性等特征,它通过"软约束"机制对行政人员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行政文化对行政领导、行政人员和行政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行政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官僚理念"向"责任理念"转变、"管理理念"向"服务理念"转变、"封闭形态"向"开放形态"转变、"权力型"向"规则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行政成本是衡量行政效率的主要量标之一。要实现政府行政成本合理化,必须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确定合理政府的规模,从以权力为中心的政府向以制度为中心的政府转变,树立正确的政府行政价值观念,逐步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遇到很多技术问题。特别是大部制改革背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必须对当前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建设深入思考。根据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及西方政府的发展经验,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处在旧范式的基础正在破碎。新范式基础尚未建立的阶段。该阶段的范式构建要以现代管理型政府为基础与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并重,借鉴西方政府建设实践,关注我国政府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治理本身是否和谐。而在公共治理的主体中,尽管其他组织也能在公共治理中扮演一定角色,但最主要的仍然是政府。现阶段存在着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从治理的角度而言,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治理的失衡。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选择在于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制度,将潜在的制度供给转化为现实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转变思想观念,把握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4.
非领导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和形象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形象和效率。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加强对非领导行政人员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引入360度绩效评估对非领导行政人员进行全视角的考核,有助于激励其为组织目标积极务实工作,促进文明行政。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土地整理转型是中国社会治理机制转型的缩影。1949~1966年,高度行政集权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延伸。1978~1998年在行政放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农民成为有独立经济目标的个体。1999至今,在新《土地管理法》约束和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的互动增多。土地整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转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治理机制的转型过程,而中国治理机制转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转换、经济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子。因此,土地整理成为社会转型的风向标。但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顺畅化。  相似文献   

16.
完善行政法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行政法制的完善行政立法是根本。目前我国的行政立法从立法观念到立法监督都存在问题,需要更新立法观念,通过改革立法体制。完善行政法律体系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合同特权责任是行政主体在契约行政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合同特权而引起的兼具行政属性与契约内涵的特殊行政责任形式。其基本构成要件为责任主体、主观过错、客观行为以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责任形态在行政合同的缔结阶段、履行阶段以及后契约阶段均可存在。其主要责任形式为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补偿金以及作为特殊补充责任形式的违约金,但违约金责任的适用应作严格规则控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思辨方法研究表明,人才生产力提高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和党政机制的共同作用.市场与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具有明确的职责边界.人才的开发、配置和使用需要在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下,发挥党和政府在人才战略规划、发展方向、政策激励、环境建设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西方行政与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局限而非反腐败力度不足;主要性质是一般规律性现象而非特殊的偶然现象,即主要是我国的行政环境而非制度供给不足的结果。因此,反腐败的主要指向是腐败行为而非腐败现象,主要原则是与改革、发展、稳定、转型相协调而非相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