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媛 《改革与开放》2015,(6):59-60,62
对互联网应用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简要介绍.从微观上,分别对“情感欺骗”、“竞价排序”和“新闻娱乐化”三种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矛盾分析.然后,根据网络社会的结构特点做出宏观分析.创新点在于对道德失范现象的矛盾分析.  相似文献   

2.
和谐视域下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原原 《黑河学刊》2011,(6):206-208
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产生了许多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包括网络道德意识混乱、网络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以及网络道德监管缺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针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应该从规范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监管三个层面着手,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约束网络道德行为,净化网络道德环境,实现网络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姜利 《魅力中国》2009,(4):45-45,3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显,本文尝试从社会因素、个体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构成的主力军。网络提供的无限的虚拟空间也对网络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诸多负面现象,本文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研究着眼点,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诱因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浅议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青少年来讲,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有:道德意识的弱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失范;自我情感的迷失、社会化不足;对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对策有:网络立法;“网德”教育;建设青少年网站。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所谓的“道德真空”,造成社会成员的行为失范,其表现有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文章提出的概念——“街头失范”。这种特殊的失范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既具有一般社会失范的共同特征和危害,又具有其独自的特点和特殊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所谓纯正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危害计算机数据和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犯罪。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纯正网络犯罪的主体,并且呈现出手段更加智能化、学历层次多元化的趋势。犯罪学中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较多,许多理论都可以用于解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但是在诸多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中,默顿的失范论对于解释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原因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青少年群体的学习能力强、好奇心重、主张个性,并且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通过正当化的手段难以达成其自我实现的目的,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青少年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而使得青少年产生了失范行为,进而进行网络犯罪。对于青少年计算机网络的对策与防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完善和变革才能遏制当前愈演愈烈的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许东玲 《改革与开放》2012,(12):127+129
现代社会,“官二代”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官二代”现象在社会也引起了广泛影响.“官二代”大学生是官员的后代与普通大学生比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心理、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以预防、消解他们心理、道德、行为上的失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使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洗礼和冲击,“道德失范”问题表现突出:经济生活领域里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加;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腐败现象突出;思想、文化生活领域里的价值偏离。产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市场经济自身的原因;既有发展过程的失误,也有法制不健全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克服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互不兼容的错误认识,加强道德教育机制的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保障社会公平,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可以有效的规避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1.
“小悦悦事件”中对于众人所产生的冷漠行为,包括道德冷漠和心理状态等内因,也包括社会历史文化、群体影响等外因.针对这些内外因,可以从社会层面包括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建立道德赏罚机制、积极引导群体规范与舆论等和个体层面包括培养健康的道德心理、亲社会行为、良好的价值观、移情能力和强化道德教育等方面减少冷漠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提高与创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实现了昔日的上学梦。然而在这光鲜的表面背后,却藏匿着无数不为人所知的校园欺凌。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体现出青少年道德失范的现象。校园欺凌视角下道德失范的主要心理成因可以归结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待遇、家长对孩子的放纵以及一些青少年胆小怕事,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教师的素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孩子方式与方法,提高青少年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网络带来的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也给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道德教育如何适应并满足网络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之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世界"企业非道德性神话"的破灭,企业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而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发达国家社会愈来愈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要遵循道德标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营销活动中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行为,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这一现象之一。本文针对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危害,提出了防范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为大学生开拓视野、交流情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网络环境、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分析成因,提出矫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工具,已经形成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会.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学术界未能对随之而来一系列网络行为失范现象做好足够的准备.文章以网络行为失范为研究对象,归纳概括网络行为失范的特点、产生原因,并从技术、法律和道德教育等角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大学生党员成材、成人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当代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危机,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产生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侯贵青 《魅力中国》2010,(2):129-129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它不仅支配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态度和各种社会行为,更直接支配着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从而影响到道德的社会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开展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事件管理中要兼顾群体原生消极心态和次生消极心态,其中切断其转化路径、破坏其转化条件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继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非人性化等特点,使得个体道德自律对于网络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培养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培养网民的“慎独”精神等方式来培育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