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在政策刺激和市场调动下,上市公司的转型扩张战略使得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并引发了商誉泡沫。随着业绩承诺的到期,高溢价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带来了巨大的减值风险。以上市公司减值现状为基础,立足商誉减值测试案例,剖析减值测试实务处理中的相关问题,尝试规范商誉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2.
李春健 《当代经济》2007,(20):76-77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商誉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成为实务和理论界普遍认可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研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已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芬芬 《时代经贸》2012,(14):60-61
合并报表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中的常见报表,信息需求者对合并报表的真实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商誉,这个特殊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就成为合并会计报表中的难点,尤其是。商誉减值准备”确定的方法。如何确认和核算“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表明在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中,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都是采用减值测试法.相比于以前的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确实有诸多好处,然而,我们不可否认,减值测试法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针对其不足的地方,我们可相应作出一些调整,以使其更能满足成本效益性和实务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商誉减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时代经贸》2008,6(8):17-18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商誉减值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资产减值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商誉减值理论、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芳 《时代经贸》2008,6(5):17-18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商誉减值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资产减值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商誉减值理论、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数据实证检验高管变更与商誉减值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未发生高管变更的企业相比,高管变更的企业计提了更多的商誉减值准备,且企业业绩对两者间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机构投资者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均对高管变更与商誉减值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变更会导致企业利用商誉减值会计规则提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进行盈余管理,且该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而不是传递高管私有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于上市公司执行商誉减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并对于商誉减值中的价值以及及时性两个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商誉减值中的计提时点相对于股票中的收益率降低的时点有很大的延时,延期计提中的时点可以分为两期,所以商誉减值施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企业或者是公司披露自身信息的有效性,同时使得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判别或者是参与的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的新概念,并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在信息披露方面更加规范,必将有助与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海外业务的扩张,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已逐渐趋同.然而我国对商誉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商誉减值的计量、披露上有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可通过补充企业商誉减值会计准则、增强第三方监管力度、完善企业商誉计量模式等建议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赵刚 《经济师》2010,(7):140-141
随着2006年我国会计新准则的颁布,我国商誉会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与国际趋同。文章通过研究新准则下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变化,着重探讨如何解决我国商誉存在的问题,包括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公允价值的不精确、负商誉的处理以及减值测试的难以操作等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期解决企业并购中所面临的商誉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准则(一)商誉减值测试时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相似文献   

14.
邹金姬 《当代经济》2008,(11):118-119
2007年我国新准则处理商誉用使用减值测试法替代十年直线摊销法,这也正是国际趋同的表现。本文分析了商誉处理方法变更的原因和产生的经济后果。以及我国商誉处理变化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陆国华 《经济论坛》2006,(24):140-14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第8号准则对商誉减值的处理做了相关规定,对此,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外购商誉的后续计量(一)外购商誉后续计量的传统方法各国关于外购商誉及负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不尽相同,同时有关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各国在外购商誉后续计量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各国关于外购商誉的处理方法大致有三种。1.立即注销法。该方法认为,外购商誉是特定资本交易引起的价值差额,因此不将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基于管理层权力视角对商誉减值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商誉减值损失与管理层所有者权力显著负相关,与组织权力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自信程度越高且个人能力权力越强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小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跟踪了并购事件层次商誉从形成到首次减值的过程,并将商誉减值时间和减值风险分为合理减值和延迟减值两部分,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模型的半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理减值时间和风险无法衡量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并购特征中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与商誉减值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并购时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高估并购溢价,对后续期间的商誉减值风险认知不足,进而延长商誉减值延迟时间、降低商誉减值及时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誉减值及时性领域做出了有益补充,为有关部门完善商誉减值相关准则和制定商誉减值风险管控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一、新旧准则资产减值的差异 1.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原准则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及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12)
现行的商誉及其减值的做法在实务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文章分析了商誉及其减值的利弊及其影响,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通过在深入研究探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如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适应未来的情况,于2006年正式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重新定义和规范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该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