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政治的暴力手段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政治本质和性质是由进行战争的政治决定的。我认为,战争不仅仅是政治的,战争是对立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战争可带来和平,和平中又孕育着战争。  相似文献   

2.
卞秀瑜 《黑河学刊》2010,(11):11-13
"和谐世界"理念之"持久和平",是历史上人类和平思想的深化与升华。二战开辟了战后世界总体和平的新时代。战后世界和平是"和谐世界"理念提出的现实基础和构建和谐世界的根本前提;和谐世界的构建也必将有力促进战后世界和平及人类持久和平的实现。中国是"和谐世界"的首倡者和主要践行者,为战后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在为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冷战继续。世界动荡不安,人类走向何方?直到A十年代,不少国家的人民和明智领导人,开始认识,全人类应该永远告别战争和残杀,告别贫困和愚昧,走向和平,走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个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转折,一个人类最崭新的历史时代,正在向全世界人民走来。面临着这个新的历史巨潮,一些国家都在重新研究新的世界战略和各自国家的战略重点。日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困难重重?为什么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为什么一些落后国家以及一些民族、宗教纠纷严重的地区,政权不断更迭,局部战…  相似文献   

4.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I0001-I0001
正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双方都想通过战争来实现自己的意志。战争虽然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但在人类社会初期客观上却起到了打破落后的封闭、促进生产的发展、传播文明、择优发展的作用。就如同动物界的进化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人从动物进化而来,却又主宰着动物的性命就是如此。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武器的创新,战争变得越加残酷贪婪,更具有破坏性。国家出现之后就变成了侵略与吞拼,战争夺去了众多人的生命,毁灭了一个又一个文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和巨大的破坏,但最终正义力量赢得了战争。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文明发展阶段,形成了要和平反对战争的共识。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大规模的战争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5.
很长时间以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历史经验的研究等,都受到冷战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总结中,也存在着冷战思维。在冷战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应该有超越冷战意识形态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一恐惧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留下的最主要的精神遗产就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当然,前提是对战争的恐惧。在二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尽管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人类社会对持久和平的追求从未改变。人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苦难中汲取的最基本教训是和平与…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15世纪的东西方大航海与中西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历史进程有内在联系。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化之路由大航海开启,西方国家通过海上扩张与殖民征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其间充斥着战争、殖民与掠夺;而我国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是中华民族和平基因的最集中体现,正是基于自身的历史和国情,中国的现代化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东西方大航海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深刻影响并奠定东西方在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差序格局中的坐标与地位。现代资本主义的扩张运动导致传统中国在近代脱离渐进累积的既定轨道,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急遽挑战下开始现代化的尝试。近代以来,中国不同社会力量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两个结合”,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史为鉴,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模式的突出特征,建设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和平海权的新型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结合”的国际背景分析,认为“第一次结合”是在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为时代主题,共产国际和十月革命道路给中国革命的实践带来了双重影响的条件下展开的;“第二次结合”则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转变中,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影响与国际形势变化的积极回应.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结合”的国际条件分析得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其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具体表现为崇尚和平、协和万邦的世界情怀,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包容观念,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价值思维,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想追求。坚持胸怀天下背后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百年历程,以及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的实践探索。坚持胸怀天下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新境界,厚植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彰显了新时代东方大国的责任担当,增强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主动性,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声音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不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典上如是说自5月1日起,菲利普·斯本德将接替执掌长安福特5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一些代表提交了"九一八事变"应改称"九一八战争"的提案,分别受到提案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是九一八战争70周年,确定其正确称谓,明确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尊重史实、正视历史、如实反映历史面貌的需要;是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不容忘却,人类须行大道六十年前中国之伟大胜利,为世界铲除战争恶魔,开创和平局面之始;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大民族之列,结束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始。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劫难,中华民族继承五千年古国至大至刚之浩然正气、百折不挠的坚韧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爱国忠贞,以数千万生命伤亡的巨大代价、数千万亿的国力耗损,赢得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大部分时光,人类是在争夺、战争、对抗和战争恐惧中度过的。冷战结束以后,人们期盼着21世纪能是一个祥和安宁的世纪,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文明新时代。但科索沃战争却把人们从憧憬的梦幻中惊醒。不少人在思索,即将来临的21世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和平,还是战争?一、当代高技术对国际战争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影响现代高技术战争是当代高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冷战后新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国际斗争激化的结果。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学意义上说,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前提。人类物种产生于自然生态环境,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系统。作为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实践活动分析,以历史的、唯物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主张实现人类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共生。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理论逐步深化,着眼于自然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震撼世界人心的"9·11事件"是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时刻.新世纪伊始,全球化时代的人们在同一时间经历了这一悲剧.不仅如此,冲击过后,人们又不得不面对国际社会与恐怖主义之间的新战争.恐怖主义的新威胁与反恐怖主义的新战争为21世纪的世界和平笼上了浓重的阴影.然而,国际社会反恐怖主义集体行动也许是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如同二战后塑造布雷顿体系一样(那个体系是为了根除导致二战的深刻经济与政治根源),而反恐怖主义集体安全体系可能使得千呼万唤的冷战后世界秩序成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地、历史地、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地指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依据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战争本身的巨大破坏性刺激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战争中出现的核武器成为和平运动贯穿始终的斗争目标 ;战后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对和平运动有利 ;战争本身及战后改革将德、日法西斯势力改造成为和平力量 ;发展中国家成长壮大 ,成为和平运动的生力军 ;联合国组织对和平运动的声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人类头一件大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问题的时代大背景据说人类历史已经有几百万年了,但工业化开始至今,不过200多年,这200来年才算是真正开始翻天覆地。地球,45亿年来,也算第一次被人类活动震动了。被工业化的力量所震动。所以,今天谈环境和生态,必须考虑到工业化史的历史大背景,人类不可能再回到小农经济时代。现在的问题是:人类智慧创造出的工业化成果,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另一方面,又在极大地破坏着人类生存条件。人类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竟成了当前"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所以说,现在的环境问题不是一国一洲的问题,更不是一乡一县的问题,而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事关生死存亡的最大问题。很多人,包括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他们仍然往往把诸如战争与和平问题、政治问题、经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存在永恒的主题,那么"战争与和平"无疑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主题之一.多少年来,在这个主题之下演绎着无数英雄豪杰的悲壮故事,诞生了众多催人奋进的传世之作.然而,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后者明显处于失衡状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表现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作品远不如战争诗篇那么撼人心魄,和平年代的军人们也没有战火中的勇士那么光彩照人.出现这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然军人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和平,但一旦长久的和平得以实现,军人就失去了最能证实自己价值的阵地.这就使得军人在反映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影视作品中的处境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19.
徐丹丹 《理论观察》2023,(11):38-43
《共产党宣言》诞生至今,经历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唇枪舌剑与激荡碰撞,见证了国际社会的跌宕起伏和风云变幻。170多年来,改变的是生产力发展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人类社会的历史向度。马克思主义是立足现实的科学真理,历史越是向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进程的论断与阐释就愈加清晰。针对“共产主义违背人性”的污名化言论,一方面要基于历史维度去认清共产主义社会人性的本质,从人性第一需要、社会人的重要特征、对个体的态度、人性缺陷、理解人性“爱”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社会人性予以纾疑解读;另一方面,要基于现实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人性解放的追求中展现出推动时代发展的多重价值,从而驱除对马克思主义的诟訾。  相似文献   

20.
日本建立战争经济进行对外侵略的透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刘业础,朱庆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日本是这次战争的亚洲发源地和主要参战国之一,为实现其征服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扩张野心,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