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月份中国通货膨胀涨幅超过预期,站上了10个月来的新高,让人们对2013年的中国物价产生了些许怀疑。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跟国内春节期间的涨价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以当前全球化经济形势来看,如果将眼光只是简单停留在国内的话,那未免过于局限。最近,有一条比较重要的新闻被媒体淹没了,那就是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问题。中国在2013年面临的通胀压力,不在于这次春节期间3.2%的数据,压力在于未来。这种压力不单来自于自身经济运行周期的问题,更来自于美元泛滥后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3.
正如摩根大通分析所示,我们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性政策放松周期,但各国央行都保持着相当克制。市场的疑虑和担忧情绪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沈建光 《中国外汇》2019,(22):12-12
11月5日,央行进行400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将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3.25%。这是MLF利率自2016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调,也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来央行首次通过MLF利率引导LPR下行。笔者认为,当前,在“降成本”与“猪通胀”的冲突之下,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此次央行将MLF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是权衡之下的折中选择。在笔者看来,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利率时代”呼唤独立有效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就在于央行还不能有效运用利率政策这一工具来改变金融市场的预期,对此,央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通过设置新的规则来改进管理,提高贷币政策的有效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引入非常规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框架面临进一步转型压力。目前,全球货币政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包括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渐失效、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正在调整、央行自主性面临挑战、技术进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加大等。  相似文献   

7.
由于通胀压力增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央行势必会加强对通胀预期管理。而在货币政策层面,考虑到通胀及国内外经济复苏的前景,央行在二季度左右试探性加息或者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8.
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7月6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是一次迟到的加息,同时是一次犹豫的加息。并不能说明央行试图通过连续的加息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恰恰相反,是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反映,我们将为目前犹豫的加息付出代价。今年年中CPI处于高位,达到6.4%,下半年通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来,决定全球货币政策走向的经济基本面与金融稳定因素发生趋势性、转折性变化,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均存在转向举动和预期。经济复苏力度不同决定各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存在差异,但整体将继续趋于收紧,政策转向对发达经济体自身和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将带来外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加剧,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多国央行降息,利率再度降至历史低位,部分经济体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深。作者主要论述了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情况、原因和经济影响,并针对多国负利率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全球央行降息潮再起。据统计,截至3月16日,全球2020年以来共计降息41次,而2019年全年全球共降息132次。除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成为近期央行降息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未来半年内,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基调将呈现出趋同的格局,加息的可能性显著下降,停步观察的经济体数量将会明显增加,巴西的基准利率则有继续下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和6月,越南爆发金融动荡,汇市、股市,楼市全面暴跌,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失去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国际热钱获利后迅速撤离、贸易与财政赤字严重、外汇储备不足、汇率贬值预期较强等.越南金融动荡的爆发对新兴市场国家敲响了警钟.在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和局部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紧缩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通胀某种程度上是由几年前过多的货币数量带来的,目前对货币数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将有一定的政策时滞,通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应考虑将利率提高到正的水平上。从长期看,为了避免未来通胀再次产生,央行应将更加重视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避免因资产价格泡沫产生通胀。  相似文献   

15.
钟正生 《证券导刊》2014,(21):16-19
当前货币政策之所以选择定向发力,而不是“水漫金山”式的全面宽松,最主要是因为降准降息无法控制资金流向,并会带来融资刚性部门杠杆率的进一步攀升。可以说,央行并未真正放弃推进金融体系去杠杆的理念,只是在宏观经济转弱的背景下,其采用的方式不再像去年那么刚猛和激进而已。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央行在2005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非常注重以下因素:(1)密切关注CPI、PPI和经济走势。由于PPI的上涨预期带来CPI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2)考虑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偏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方面,经济整体呈现好转态势,货币政策也从宽松走向趋紧。尽管由于天气严寒和基期因素,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回落,但整体仍向好,  相似文献   

19.
崔惠民  李文庆 《上海金融》2013,(3):46-51,117
本文采用Andrews(1993)未知断点检验方法区分了通胀的不同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SVAR方法探讨了不同通胀区制下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序列在2003年7月份发生结构突变,并以此划分区制,发现2003年7月之后直接紧缩信贷工具调控通胀的效果得到加强,而间接紧缩信贷工具效果却稍有弱化,但整个样本区间,直接紧缩信贷额度政策在调控通货膨胀方面的效果更佳.这意味着直接紧缩信贷工具一直以来是中国调控通货膨胀的最佳选择,而且这一实践趋势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17年3月9日20点45分,欧央行公布3月货币政策决议,决定维持三大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笔者对货币政策决议主要内容、市场反应和政策预期进行了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