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志敏 《农业经济》1994,(10):22-23
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郭志敏农村劳动力是从事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结构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在重视和发展农业政策的指引下,依靠科技进步使我省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非农...  相似文献   

3.
4.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产业结构调整从表象上看,是各种有形物质资源的流动,使经济布局更合理,结构得以优化,但其深层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及优化配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质上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的反映。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密切联系、互相制约。如何合理解决山东省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杜鹰本文依托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及其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使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本课题组1995年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实...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市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京市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评价(一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1 三次产业的发展都很快 ,特别是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三次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的比例看 ,三产增长幅度最大 ,一产也有一定的改观 ,二产比例相对有所缩小。2 行业、门类比较齐全 ,轻、重工业比例渐趋合理。北京市乡镇工业已经形成了 40多个行业门类。其中发展规模比较大的有金属制品、服装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随着市场的变化 ,产业、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 ,出现了许多新产业、新品种 ,如家具制造、塑…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能够协调发展既是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实际,分析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要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势头,支持和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并论证劳动力流动与劳动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的价值创造能力取决于劳动力富有知识的劳动.富有知识的劳动是由劳动力具有的知识与体能劳动复合而成.因受劳动生产条件限制,部分企业对劳动力富有知识的劳动的价值创造能力构成抑制,导致劳动力不能得到与其价值创造能力匹配的薪酬回报与价值肯定,从而激发劳动力参与市场流动的动...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计量及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兵团科技进步与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的关系 ,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 ,如何利用自身科技优势 ,发展兵团人力资源 ,促进兵团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就是20多年里有1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占农村总从业人员的30%左右,使乡镇工业成为我国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人以上,其中有1.2亿人进城务工。面对我国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必须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距区区域流动。全面地分析流动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寻求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健康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和制约效应。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有:帮助劳动力增加收入更新观念;为输入地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各项改革深入进行。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效应有:引起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对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的流动与易地就业,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在我国形成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的由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却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根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布署,我们在辽宁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对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就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不发达国家,云南是不发达国家中的不发展地区。怎么办?唯有加快发展。所谓经济发展,就是要走得比别人快一点。云南的发展问题,就是要走得比其他省区快,比发达地区快,并且能够持续下去。否则,一、二十年或者三、四十年后,云南省仍然是一个不发达地区,比起发达地区来,  相似文献   

19.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障碍及其排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是指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之间和乡村之间的互动和优化配置过程,它有利于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共同发展。目前,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大多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很少关注城市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问题,实际上,只有城乡劳动力实现无障碍的双向流动,才能确保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互动的视角,综合分析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所遇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排除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或迁移对人力资本积累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的人认为劳动力流动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但是我国特殊的城乡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积累却有“双刃剑”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这种特殊的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正负影响及其原因,提出尽快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其他二元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降低城乡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的消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