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经济研究》2011,(3):56-64,11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方向,但地方政府作为现存制度的既得利益方,不会主动放弃征地模式,需要中央政府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本文的研究认为,对地方政府更大的政治压力、更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判决、农民保护土地产权意识的觉醒等因素都有助于地方政府逐步放弃征地策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未解决规划...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建立双种群进化博弈模型,寻求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政府的进化稳定策略,以及进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因素,增大博弈双方选择合作战略的概率,促进农村集体建设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顺利建立,根源在于政府行为的转变,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角色转变,应充分发挥税收在土地交易中的杠杆作用,调整我国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使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与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方向,但地方政府作为现存制度的既得利益方,不会主动放弃征地模式,需要中央政府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本文的研究认为,对地方政府更大的政治压力、更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判决、农民保护土地产权意识的觉醒等因素都有助于地方政府逐步放弃征地策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未解决规划区外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产权实现的问题,只有与建设用地的异地流转机制相结合,才能解决新的市场失灵问题。为此,应赋予各集体经济组织平等的土地发展权,通过土地发展权的交易实现规划区内外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增长、工业需求、农村发展、对外开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困难、缺乏组织和社会保障.要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扶持农村教育、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和行业工会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陈文 《改革与开放》2014,(16):21-21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成为了制约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是新形势下土地市场的发展方向。一、宁阳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实际情况1.对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动力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登国 《乡镇经济》2009,25(11):91-94
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核心,通过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明确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动因,有助于制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为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城乡利益差别、政府利益驱动、政府制度、信息化等,它们共同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当前,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助推乡村发展添加新生动力。本文基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深入研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动力机制,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共生”与“错位”运行模式,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体系,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乡关联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关联与城镇化是并行不悖的发展过程 ,两者是充分相融的。在城镇的辐射效应、乡村城镇化的发展以及科技、行政等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 ,城乡关联具有了完备的动力 ,并通过城乡产业的协调、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体制政策的协调得到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推动过程,为确保城乡统筹的有效推进,构建形成城乡统筹的有效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带有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机制设计理论以及演化博弈论是城乡统筹机制形成的两条主要思路.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可以进一步给出我国城乡统筹机制形成中的六大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罗光莲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9,25(7):15-17,21
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重要时代背景。文章通过分析土地整理与之关系,将土地整理内涵拓展为:城乡一体化框架下、区域范围内的国土综合整治,强调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相结合的综合整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项目规划综合化、工程运作市场化、具体实施社会化的土地整理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甘立彩  周宝同 《乡镇经济》2008,24(10):42-4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重点研究在城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效益”,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经济效益,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出几点建议,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用地使用效率,缓解用地矛盾,加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卞晓雯  汪霄 《乡镇经济》2008,24(8):33-36
现阶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建设用地的非规范化流转也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在研究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城乡统筹规划的因素,并提出规范化流转管理的建议是促进农村规划,推动城乡统筹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有着深刻的利益动因,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不应操之过急。文章分析了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现有土地制度的冲击、土地产权障碍、收益分享与支配、政府利益障碍、支撑体系研究滞后等,以期为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变革与完善提供借鉴,促进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李茜  毕如田 《科学决策》2011,(12):72-83
煤矿区作为城乡经济发展集聚区,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煤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乡生态化建设的内容,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内容:依据煤炭资源开发中经济变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及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提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寻求山西省煤矿区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协调。为优化资源环境经济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保障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清华 《乡镇经济》2008,24(12):32-35
我国农地制度处在两难境地——变革担心现在,不变革忧虑未来。农地制度变革机制解析有助于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实现平稳对接。从组织、要素和经济主体行为选择;个视角分析,农地制度变革的三种形式是:一体化推进型、资本驱动型和自然演化型,其核心机制分别是节约制度成本、要素替代和基于自利动机的自我选择。农地制度变革的多样化和社会性特征既是对农地制度变革形式的归纳,也是农地制度变革机制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土地市场的培育、土地经营形式的探索、农业政策的调整、政府作用的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对于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省区建立起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现存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巨大差距,削弱了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均等性,限制了农民发展的张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途径,确立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提高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杨洁  田甜 《改革与战略》2012,28(3):89-91
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着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文章以土地制度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前提,分析了土地制度的现状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制度缺陷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地入市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根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政策分析法对农地直接入市的内涵、溯源以及我国现行农地入市制度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分析现阶段我国实行农地直接入市的积极意义,并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加快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农地直接入市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