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蓄水后,大藤峡库区武宣县的勒马、古炼至大古尖复建公路将受淹没影响,为了保证水库蓄水后库周交通畅达,故需将现有公路进行恢复和改建.文中采用地质调绘、坑探、试验等手段对路基部位进行勘察,结合地质调绘布置探坑进行勘探,同时进行了取样试验工作,得到了详细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可以很好地对工程进行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内乡县多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按照深入调查,科学规划;全面封禁,狠抓管护;植树造林,全面绿化;多管齐下,综合防治的工作方法,探索总结出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必须要妥善解决好生态与增收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封与用、封与牧、封与育、封与建,完善好管护机制、激励机制、投资机制、监督机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做好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控制面源污染。在收集区域各县资料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题资料,获取了不同尺度的规划数据。选取人口密度、水资源量、总氮浓度、垦殖指数、坡耕地占耕地比例、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等指标,采用指标权重综合分析方法,对43个控制单元分区进行排序,并确定了19个控制单元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相关成果为在库区科学规划水土保持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数字地形数据和气象数据,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等评价因子,对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一般偏好.较好的占总面积的43%,一般的占47%,较差的占10%.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海拔地带分异和区域差异,低海拔地段相对较好,中高海拔地段相对较差;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好,北部和西部相对较差.文章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杰  周全  李丹 《人民长江》2010,41(11):89-92
为提高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成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在规划设计中引入GIS技术,利用ArcView等软件对规划区域的各项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提出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方向及措施布局,能更精确地确定项目区建设规模。介绍了GIS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并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湖北省郧西县某项目区为实例,简述规划过程。应用结果表明:引入GIS技术后,规划设计成果的直观性及关联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水库移民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萍 《水利水电快报》2006,27(4):19-20,26
在开展移民规划设计时,必须确定符合国情、人情、实情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规划设计原则;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认真作好移民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对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进行详细的调查,为规划设计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对拟接受移民的区域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以确定移入某一区域的移民数量。为移民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合理评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开展的多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对后期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和综合治理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7 a后,其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经济林综合效益最为显著。为此提出,库区应适当提倡经济林种植,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坡耕地现状,实施以土坎梯田为主、石坎梯田和植物篱为辅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库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水质安全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在分析评价丹江口库区水资源质量状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近年来库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库区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阶段进一步加强库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溪洛渡水电站山区河道型水库库区复建公路库区塌岸、库区滑坡、库岸蠕变等典型工点,从公路设计角度提出水电站库区复建公路库岸再造影响区设计理念与治理思路,以减少库岸再造影响区的治理费用,为水电站库区复建公路设计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阐明了库区港口淹没复建规划的内容;提出了库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复建赔偿和复建扩建这两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建设规划,在港口港区划分上的统一性和在现状与建设发展上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地质灾害防治十分重要。通过对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了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为塌岸和滑坡。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机制,并对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口库区移民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库区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移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保障重点水源区水质安全意义重大。运用水质监测、遥感监测、水文地貌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现状,针对性地探讨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农药化肥施用监管不严、污水垃圾排放清运不规范、人工改造使河流地貌特征改变等影响河流水质的问题,并提出了精准分区和分区治理的措施。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库区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寻找目标市场、发挥核心竞争力是做好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前提,库区旅游能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有利于带动汉江中上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至美 《人民长江》2008,39(12):100-102
湖北省丹江口库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极高的景观欣赏价值、极为广阔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景.立足丹江浩淼的水域生态,依托武当山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抓住南水北调工程、中部崛起战略及国家扶贫政策等机遇条件,丹江口旅游区正大力构建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实施"环保立库、开发富库、旅游兴库"的发展战略.采用描述性研究方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揭示了丹江口水库旅游区游客的构成规律以及流向特征,预测了旅游客源市场的未来格局,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该旅游区市场开拓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妍妨  程洋  王永 《人民长江》2022,53(5):101-105
丹江口水库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良好的水质状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所在。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获取了水源区和库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库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的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总面积约327.59 km2,发生率23.11%(为水源区的5.7倍)。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地质特征,按照主控因素建立了库区石漠化的3种典型模式:人类活动形成的石漠化、自然条件形成的石漠化、自然条件主导下人类活动加剧形成的石漠化;同时分析认为地质条件是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自然气候是石漠化形成的背景因素、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动力条件。该石漠化特征模式和成因的提出,可为库区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对其他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薛显林 《中国水利》2009,(10):41-41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移民数量大,范围广,迁出时间集中,移民的期望值和政府的要求高。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关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管理,关系移民的长远生活和发展。笔者深入丹江口库区河南省移民安置区开展调研.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移民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彭芳 《陕西水利》2017,(3):183-184
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和重要水源地,结合对丹江口库区陕西段及其上游流域水源保护区社会经济、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现状,提出防护优先、加强部门行业间协作、制定水源地保护专项政策、加强监督监测等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保障丹江口库区陕西段水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叶立涵 《中华建设》2012,(9):120-121
正1.概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可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重要工程,大坝将由162米加高到176米,淹没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涉及到数以万计的移民安置。移民安置工作是调水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工作,可以让动迁移民得到妥善安置,为移民今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