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鹏 《青海金融》2014,(1):54-56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民银行青海辖区青年行员进行调查,在了解基层央行青年人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基层央行青年人才现状及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内容、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培养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2):85-86
常言道:"国家发展,人才先行。"在基层央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强弱对央行事业的兴衰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历史、现实等,导致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新时期迫切的需要加快央行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岩 《税务与经济》2022,(1):107-112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吉林省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强力支撑.吉林省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强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各类人才留在吉林省就业创业,引才育才用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吉林省较小的经济体量、较窄的就业空间和较弱的政策落实力,导致青年人才留在吉林省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进入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黄良谋  卓佳  张耀谋 《南方金融》2012,(12):93-95,102
随着金融业青年员工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何尽快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适应金融工作需要的人才成为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青年行为学和青年心理学的观点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青年行为动力体系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着手,分析了金融业青年员工的内在需求、兴趣趋向、目标确立和行为反馈模式,指出当前金融业青年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和服务日渐同质化。在这种背景下,竞争出现新动向,由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商品转向无形的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人才战略是否落实,人才培养使用是否到位,已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青年员工思想活跃、年富力强、朝气蓬勃,成为人才培养使用的焦点。本文针对基层农行青年员工培养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加强青年员工的培养使用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金融》2014,(2):54-54
一是靠事业留人。按照青年骨干人才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等,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并安排在相关业务岗位锻炼,为青年骨干人才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发展舞台。二是靠感情留人。一级支行和网点负责人要关心关注青年骨干人才的成长,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加深同志之间的感情。三是靠待遇留人。进一步完善县域支行薪酬分配制度,建立起有一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青年骨干工资制度。四是靠环境留人。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鼓励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适度减轻工作压力,使青年骨干人才以良好的心态投人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7.
朱志卫 《金卡工程》2009,13(10):159-15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青年人才已成为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支柱力量和不可忽视的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吸引、培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基层行来说,青年员工一般比例较大,能不能在竞争中掌握先机,根本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青年是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笔者试就基层人民银行如何实施青年人才发展战略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引言: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生活中富有创造性的群体。对于资产评估这个智力型专业服务行业来说,青年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财政部及中评协各级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今年"五四"期间,中评协举办了"司局长谈培养青年"暨"研读党史、我伴行业成长、品味红色经典"五四青年座谈会,引导、推动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中评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萍参加座谈会,并围绕青年同志如何成长成才发表讲话。刘萍秘书长旁征博引,谆谆善诱,使在座的青年们受益匪浅。6月1日,财政部机关党委政工信息第99期以《品味经典伴成长——中评协举办五四青年座谈会暨"司局长谈培养青年"活动》为主题刊发了刘萍秘书长的讲话,现编发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宣传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发掘、培养精通外语、熟悉业务的优秀青年人才,9月8日,工行甘肃省分行举办了全行青年外语大赛,来自全行的25名青年选手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地参加了比赛。省分行领导李增耀专家出席了大赛,还邀请了兰州大学外语系三名教授、省歌剧院歌舞团团长与省分行企业文化部、工会、人力资源部、公司业务部等部门负责人担任了本次大赛评委。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评估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人才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执业环境,评估行业需要有一批专业胜任能力过硬、执业作风严谨、执业道德良好和勇于奉献、不断创新的优秀青年评估师,来应对市场的挑战,赢得客户的信赖,经受市场的考验,提高评估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我就如何培养和吸引青年人才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近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创业人才是其培养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已毕业并进行自主创业的青年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青年创业现状,并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从大学生创业优势、创业价值与创业思想、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政策、创业机会等方面提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加强高学历员工培养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为努力造就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梯次配置合理、适应未来金融行业竞争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了对高学历优秀员工的培养和使用.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何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行”战略,悉心培养高学历青年员工,促其尽快成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投资北京》2010,(9):28-28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用10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精心制定了12项重点工程: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首都名师教育家发展工程、首都高层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优秀企业家聚集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首善之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首都青年人才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16.
青年员工队伍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亮 《现代金融》2008,(4):48-48
首先,要培养青年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向青年员工介绍党团基本知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经济、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加强个人修养的方法,帮助青年员工拓展知识层面。提升人格魅力。其次,要培养青年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团队竞赛的形式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地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第三,不断丰富青年员工的业余生活,陶冶青年员工情操.使员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出现在岗位上。最后.各级领导要多与青年员工进行交流,多听取他们对业务经营、营销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围绕青年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展开讨论,激发青年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城南支行为例,探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加强青年员工的引导和培养及加强岗位交流,充分发挥人事激励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突破人才困境的多种路径,以期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评估行业要吸引青年人才,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机构建立以能力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资产评估机构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可以采用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模式.让有特殊技能.知识层次高的人员做有挑战性的评估项目,既体现个人价值,又提高机构的竞争力。在管理核心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机构强调以能为本、长期战略性发展的策略,通过发掘、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入驻团队、孵化器、配套服务、成功项目四维度分别对深港青年梦工场和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深港梦工场在园区布局、交通规划、人才储备、创新创业环境、政策支持这五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探讨了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有别于深港青年梦工场的优势。最后借鉴了深港梦工场的成功经验,对珠澳青年创业谷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迅速推进,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来作为有力的支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我国大学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更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作为重要方面加以对待。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更是促进我国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本文就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背景与意义等进行了深度探析,以期为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