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明白“关系、人脉”的重要性,比中国人有更高的关系编织技巧,比中国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构经营关系。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假设一个人被警察抓了,作为西方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律师;作为中国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关系。从这句话看,关系行为几乎是我们中国人的本能。在中国,无论是平民百姓、文弱书生还是巨商富豪、达官贵人都知道“关系、人脉”的重要,都不能缺少编织社会关系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不信任的情况下给出了承诺。中国的软权力急需投入精力进行建设——即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需要加强,中国魅力需要释放。所谓话语权.我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被动地令他人指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讲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企业家,就是这样一批时代的精英,然而在他们眩目光环的背后,也有许多困惑与无奈。“松绑放权”呼吁后的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发展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是当年无法比拟的。但企业家真正完全松绑、彻底解放了吗?  相似文献   

4.
流行的观点认为,由于长期受民主法制以及基督教伦理的熏陶,西方社会的信任度更高,西方人在商业上也比东方人更讲究诚信;但是,另一个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政府会讲诚信吗?布什上台为何马上就放弃了克林顿时期承诺要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其实,我们知道,在欧美入侵中国之初,就是利用中国人还没有外交的经验,不知孰进孰退,而诱骗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  相似文献   

5.
熟悉中国股市的人对“陈淮”这个名字不应该陌生,关于国有股减持的讨论让陈准成为焦点人物。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我们再次看见了陈淮的身影,并有机会近距离“捕捉”到他这个经济学人经济内外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音响往事     
白元 《新经济》2009,(9):4-10
他们是中国音响业的缔造者,他们曾是肝胆相照、在事业上相互扶持的手足兄弟。然而他们却在残酷的竞争中反目成仇。从他们身上,我们见证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经历的重重的磨难。应该说,他们是一群值得我们敬重和铭记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中国音响行业的新历史;正是他们,使中国音响跨入了世界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7.
《新闻周刊》(以下简称N):为什么你要做出这个决定?这让很多人感到吃惊。埃里克·施密特(以下简称E):谷歌和其他公司不同。而在中国的经营常让我们感觉很复杂。我们曾被要求接受一个我们很难忍受的审查系统,但是我们仍然决定在中国开展业务。因为,那样做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中国人民。但现在我们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们不能再接受并参与这个审查制度了。  相似文献   

8.
师法自然     
缪勤 《开放时代》2001,(2):102-104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这或许有着自己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己的文明呢?  相似文献   

9.
我想对梁方仲教授在中国经济史学史中的地位谈点认识。这是旧话重提。1988年的这个季节,我和梁先生的学生周秀鸾教授(内人)应邀参加纪念梁方仲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的学术讨论会。我们都发了言,周教授介绍了梁先生的一种研究方法,我谈了梁先生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建立过程中的功绩。后来要出纪念文集,嘱将发言稿整理成文。我们以二人发言的内容都单薄,遂合二为一,这就是《梁方仲——中国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为什么要旧题重说呢?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那么不平凡,让我们悲喜交加。在这一年里,中国人民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千年飞天梦想,喜迎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但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天灾和人祸。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空前的同舟共济、百折不挠的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国民,也震撼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进程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样一家企业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创造出了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供参考的模式——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皇明模式”。  相似文献   

12.
祁禾 《新经济》2009,(1):10-11
去年岁末在美国的一家酒吧里,一个犹太籍的美国同学用微醉的口吻对我和她另外一个犹太籍同学说,你们亚洲人和我们犹太人都是最聪明的人。听到这句酒后之言,我也没有多想。过了两天,听我同学说,最近一个美国公司笔试,美国人都不会做,在场剩下的都是中国学生,但公司却不招人了。最近看罢《明朝那些事》,心里突然感慨,其实我们中国不缺乏优秀的个体,每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总能出现力挽狂澜的英雄,每每在万马齐喑、奸臣一手遮天的时候总能出现仗义执言的忠臣,不少华人的科学家也在顶级科研机构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却缺乏将这种个人的优势转化为持久的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典力秋 《新经济》2002,(5):86-89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大多在探索我们自己的问题,在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而这一批人,他们是在探索全球性的问题: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问题——新经济。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海归派还是本土派,我看他们的共性更重要:义无反顾地探索新经济,年轻有朝气,充满了梦想,这是最关键的。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和当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那一代人去抑接中国的科学与民主一样,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10日18点35分,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一声槌响,中国正式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为了这一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无数的坎坎坷坷,到如今已经为之奋斗了15年。应该说,这是个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但我们还是以非常平静的心态迎来和度过了这一时刻。“入世”——对于13亿人来说,这已不是悬念,尽管我们已经等待了15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开放国门,已经没有了改革开放初期那种“狼来了…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在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了以前留下的粮票,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不禁让人想起,曾几何时它们是那么不可或缺地主宰着人们的生活,现在它们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物静静地被人收藏了。也许不少人会认为,中国粮票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见证,仅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而已。殊不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存在着令人玩味的美国粮票。为此我们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粮票。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语:“法庭上见”、“找我的律师谈”,已为我们所熟悉,并让我们不断体会到了西方人强烈的法律观念和权利意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莱温斯基事件,现任总统布什及英国首相布莱尔因对伊战争情报有误而受到本国议院的质询,法国总理施罗德曾因染发遭到公众的试信质疑等,西方的政治文化与体制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方深厚的法治传统。西方人对法律、诉讼、权利与权力的看法以及相关的行为习惯、政治行为等,展现了完全不同于我们中国人对待这些问题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80时代,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腾飞,孕育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尤其是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0年代后,人们对工作的全新认识,将工作对人生的意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工作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让我们充实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早叫庐 《新经济》2003,(8):100-101
我们不妨从现在起真正重视小区业委会建设,将它作为一块中国民主试验田,在业委会的产生中培养中国人驾驭民主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年寄语     
又到新年。本刊在此给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的读者拜年了。拜年是要送礼的。我们拿什么送给亲爱的读者呢?我们只有把杂志办得更好,才能回报读者的厚爱。自2002年7月份本刊全面改版以来,我们一直竭力提高本刊稿件的质量。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家三者互动的平台,并向整个社会辐射,成为中国社会核心人群所倚重的经济思想和观点来源,从而铸就中国最权威的经济类杂志。按樊纲先生的建议,本刊“权威论坛”栏目中开辟了“长安论坛”,每期首发一二篇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论坛”上发表的最新学术观点及成…  相似文献   

20.
季红 《经济导刊》2006,(7):26-33
28年来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重塑了中国,改变了世界。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改革各方面的争议,存在一种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为此,我们访问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他从始至终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非常熟悉。他曾经说过,有很多人认为历史上改革都没有好下场,但必须坚持改革,否则中国没有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