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担保法第49条对抵押人转让抵押物规定了相对详细的转让条件,从立法上承认了抵押权人对抵押物转让价金的物上代位权,同时也加重了抵押人的责任,否定了抵押权的物上追及力,对受让人的权利未予以充分的保护。为此,有必要在将来制定物权法时予以纠正,恢复抵押物权的追及力。  相似文献   

2.
抵押权的实现是抵押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在共同抵押制度中,共同抵押权如何实现,其实现规则如何设计更能平衡抵押权人和抵押人的利益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共同抵押权的实现,通说采"价额比例分配主义".本文通过对各抵押物均设定负担额和部分抵押物设定负担额的不同情况举例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更为简便、实用、公平的实现规则"负担额比例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因其操作较一般抵押制度更安全、更高效率、更长周期而受到金融界的广泛青睐。实践中,对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实际操作和运用,我国已通过《担保法》、《担保法解释》、《物权法》等法律构建起了基本框架,但因一些细节类的规定仍不够详尽,导致实践中仍然无法很明确地进行审判和执行,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司法实务中,法院常遇到诸如担保债权如何确定、抵押物被法院查封后抵押权人是否继续享有优先权、最高额抵押期限未届满前抵押权人转让债权是否继续有效等问题,需要通过扩大最高额抵押权的适用范围、明确最高额抵押中的债权范围、确定抵押物被查封后的优先权等措施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4.
抵押担保是五种担保方式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担保方式,但重复抵押与再抵押在立法上及司法实践上一直存在矛盾。理论上,再抵押有利于保护抵押权人利益,但实践中,常因抵押权设定时抵押物的价值跟抵押权实现时的价值不一致,立法上肯定重复抵押则更具必要。  相似文献   

5.
抵押权作为"担保之王",既可以免去担保人因占有标的物所带来的负担,又可以充分发挥标的物的使用价值和担保价值。抵押物登记是抵押权获得公信力的必要途径,它对于充分发挥抵押的担保功能,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利益,避免纠纷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抵押担保是五种担保方式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担保方式,但重复抵押与再抵押在立法上及司法实践上一直存在矛盾.理论上,再抵押有利于保护抵押权人利益,但实践中,常因抵押权设定时抵押物的价值跟抵押权实现时的价值不一致,立法上肯定重复抵押则更具必要.  相似文献   

7.
仲裁协议是独立于合同存在的,法律还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但对合同转让仲裁协议是否随之转让,或就及第三人的效力,即追及力,目前法律没有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就仲裁协议的追及力存在争议。本文从仲裁协议的自愿原则,意思表达的主体特定性,论述仲裁协议无追及力,对合同转让如何确保仲裁协议效力,如何避免纠纷,顺利实施仲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担保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以不动产和特殊动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但在实践中发生的一些抵押贷款合同纠纷中,经常发现一些非当事人因素导致抵押权无法实现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地方的抵押登记机关在办理抵押物登记时,规定抵押期间。不论当事人对抵押期间有无自行约定,都只能按规定的抵押期间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期间届满后,当事人必须重新申办抵押物登记,否则,抵押权因过期而消灭。在规定的抵押期间中,有的抵押期间与主债务履行期限相同,有的长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有的短于主…  相似文献   

9.
最高额抵押制度对于促进融资和继续交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已为各国立法、学说和判例普遍承认。我国《担保法》规定了该项制度,但在最高额抵押的设定、范围和变更,以及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的转让、最高抵押权的转让和实现、最高额确定制度、减额请求权制度和消灭请求权制度等方面;尚有明显不足,急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抵押物登记具有广泛的作用,它不仅在特定情况下是抵押合同生效、抵押权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强化抵押权的效力,促进抵押权的实现。因此,在担保活动中人们应当重视抵押物登记,即使法律不要求强制登记的抵押行为,债权人也应为了降低抵押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尽可能采取登记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下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房屋典当,虽然被《典当管理办法》规定为典当,但其与传统民法中的典当有所差别。同时,房屋典当与用益物权和传统民法中的典权不也相同。从本质属性上看,其应属于担保物权。当前形势下,房屋典当的这一性质应当在司法实务中灵活处理并尽早通过立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也在不断地向着纵深发展,保险所涉及的各种法律关系也呈日趋复杂之势.例如,如果抵押人对该财产投了财产险,财产一旦受损,善意抵押权人通过设置的抵押权优先获得保险金,这从理论上来讲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问题是为该财产投保的不是抵押人而是所有权人,那么,同案中,当所有权人遇上了善意抵押权人时,所有权人投保后其本可获得的保险金却由第三人抵押权人优先获得的话,其结果是否违背了所有权人通过投保转移风险的初衷.意即,当原权利人与善意的第三人之间发生了谁能获得保险金——这一经济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的时候,我们应如何综合考虑保险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各部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从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民法和保险法的相关法理进行分析、演绎,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合理赔付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探析明代徽州典商的繁盛现象,其因由有四:在徽商崛起的动因中蕴涵着重视货币借贷业之端;明代白银货币化成为这个时期典当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宗族势力可视为徽典走盛的重要支撑;时人谈论徽典盛状应是掺有"水分"的。  相似文献   

14.
典当业务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宏  马怀树 《西部金融》2011,(9):38-39,44
典当业务创新对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对典当业观念创新和经营战略创新分析基础上,对典当业业务创新及其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典当业要树立以当户(客户)为中心的新观念;要明确当地市场定位,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策略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模式。应从典当方式、典当工具和典当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将服务顾客理念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在业务拓展、客户服务等各环节提供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地保障债权的实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成为动产抵押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文章从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动产抵押权人利益立法保护的考察探索中 ,形成对动产抵押权人利益立法保护的价值取向的理解 :体现倾向性 ,维持平衡性 ,追求效益性。对动产抵押权人利益保护的设计模式及尤为关键的几个问题 :引入登记制度 ,改变被抵押的动产的物权公示方式 ,确定动产的范围 ,对动产抵押权人权利及抵押权实现方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典当业的洗钱风险,成为摆在反洗钱监管部门及典当业管理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典当业的现状,分业务环节对典当业潜在的洗钱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在FATF“反洗钱40条建议”的框架下,对如何防范典当业的洗钱风险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是研究东北地区不动产租赁习惯法的宝贵历史资料.东北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基于逐渐积累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租不拦当、当不拦卖”习惯、“借地不拆屋”习惯、租种土地习惯、租赁房屋习惯等,构成东北地区特有的不动产租赁习惯法.这些习惯法呈现出实用性、重约性、季节性、相对公平性等特点.它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对东北地区不动产租赁习惯法的深入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典当行是古老而又兼具现代性和中国特色的特殊企业法人,是服务中小企业和小微经济主体的重要融资机构。改革开放后我国典当行业开始恢复设立,并经历了规范和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典当行业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存在的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小、弱、散、乱,信用约束不强等现实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以信用管理为突破口,以征信管理促信用管理,以信用管理促机制创新,以机制创新促行业发展,进而解决我国典当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住房抵押贷款孕含着信贷风险.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制度滞后,缺少政府机构参与,公众社会保险意识缺乏.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政府机构介入住房抵押贷款保险领域,构建多层次保险体系,推行部分保险、定期保险、浮值保险,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简化贷款手续,建立政府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庞大,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国家对城镇居民在就业政策上的过度偏护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障碍。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