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历史发展来看,过剩经济运行状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一个国家某个发展时期来看,过剩经济运行时常交叉出现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并被赋予时代性和行业性特点。过剩经济通常由国内引发,并逐渐扩散到周边国家或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再扩散到全球经济范围。  相似文献   

2.
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9年),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到1988年,已形成813个厂家,656.4万吨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3位.在这短短10年内,中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了17.6倍;第二阶段(1990-1999年),啤酒产量和生产能力稳定增长,啤酒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市场竞争出现白热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9年),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到1988年,已形成813个厂家,656.4万吨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3位.在这短短10年内,中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了17.6倍;第二阶段(1990-1999年),啤酒产量和生产能力稳定增长,啤酒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市场竞争出现白热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  相似文献   

5.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2,(15):86-86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6.
3月9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作了“中国化纤行业2005年的运行情况以及2006年发展预测”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国内化纤产品供大于求,并且到2006年这种情况将会更加突出。然而浙江作为中国化纤产量最大的省份,在遭遇产量过剩的情况下,却能全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30%,实现利润20.8亿元,占全国化纤行业利润总额42.9%的好成绩。那么,浙江化纤行业的“突围”,无疑对当下仍处于困局中的众多化纤企业,具有诸多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与金融危机前比较,我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从局部行业、产品过剩转变为全局性过剩。在我国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这一老大难问题需要找找根源。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2,(12):21-21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受产能过剩和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影响,石化产业的效益开始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石化行业的利润下降50%以上,石化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85%。尽管现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总的来讲石化行业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消耗产能过剩、去库存化需要较长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9.
【英国《金融时报》2月23日】中国正在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从需求方面分析,采用修正后的GDP数据,我估计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固定投资占中国GDP增长的58%。产能过剩可能会迫使中国减缓固定投资。随着海外工厂向中国搬迁热的退潮,我预计出口增长将从2005年的28%降至2006年的15%。那么2006年中国的高增长由什么来支撑呢?  相似文献   

10.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2,(4):91-91
《内外失衡下的中国宏观调控》 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步出现了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国际收支失衡、生产成本上升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也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探讨中国在内外失衡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今年8 月26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风能设备和多晶硅榜上有名;8 月31 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 兆瓦以上分店设备制造”从“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删除,“2 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从“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中被划掉,多晶硅也被从《目录》中删除。新能源产业“过剩论”开始出现。从起初的鼓励大规模发展到现在的“新能源过剩”,中国的新能源究竟是怎么了?为此我们专访了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研究小组组长周海鸥先生。  相似文献   

12.
荆茂 《中国经贸》2009,(15):28-29
7月23日,工业与信息化部举行了2009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明确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对钢铁、造船、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有很大的担忧。“在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在经济上升阶段,这个问题不太突出,过剩的产能在经济上升阶段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遇到经济下滑时候,特别是在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比较突出。”朱宏任说。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国经济又经历一轮过热的周期。这一段时期投资上涨的速度大幅增长,全国的宏观经济出现过热。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过热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出来,如一些企业很快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一些企业利润开始下降,有的甚至濒临亏损倒闭的境地。2006年在一些生产资料,如钢铁、水泥及机械(尤其是运输机械)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开始显现。产能过剩将会造成通货紧缩,在这些行业将会发生投资减少甚至戛然而止的情况。未来所可能出现的这种产能过剩是由2003年、2004年前后投资过热所形成的:经济过热真正的后果,就是过热当中形成过…  相似文献   

14.
徐延辉  张艳 《辽宁经济》1999,(12):48-48
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六年的减速增长,在经济滑坡过程中,商品市场出现价格回落,生产能力过剩,资金市场上利率下调,资金大量闲置。为此,许多人把目前的中国经济称为过剩经济,把中国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甚至认为由于产品过剩而形成的买方市场状态对消费者是一个福音。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济生活的一种表层理解。首先,中国经济不是过剩经济。尽管有资料显示,在601种主要商品排队中,供求平衡的商品占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占25.8%,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许多人因此认为中国经济已从短…  相似文献   

15.
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内需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对拉动内需效果显著的房地产行业,银行信贷政策在调控的基础上有可能适度放宽。  相似文献   

16.
到2005年我国已有十一大行业存在或潜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这给我国经济持续协调运行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带来了隐患。为什么我国频繁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为什么产业结构没有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中得到升级调整?本文试从金融产业结构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得靖 《魅力中国》2011,(17):118-1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劳动力的质量跟不上需求。而农村劳动力过剩,并且城市化也加大了这种过剩力度。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难。本文将从我国现阶段民工就业现状、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农民工自身技能等方面,分析为什么在社会工作岗位富足的情况下出现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持续六年通货紧缩,在2003年宏观经济又出人意料的进入了通货膨胀时期。为什么中国经济会从货币迷失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呢?本文分析了我国从紧缩到通胀的五大原因:过去的超额货币供给显性化、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扩张、经济从相对过剩变为相对短缺、国际间的价格传导。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晓锐 《中国西部》2010,(1):126-126
说转变和调整,怎样调整呢?10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六大行业划为过剩行业。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划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近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的新的特点。文章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开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