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金融电脑》2013,(3):77-77
日前,美国亚马逊网站大数据类最热门图书《驾驭大数据》的中文版在京发布,并已经在各大网上书店和新华书店热销,成为大数据类最受好评的图书之一。该书由全球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厂商Teradata天睿公司联合人民邮电出版社推出,作者为Teradatal人睿公司全球合作伙伴计划首席分析官Bill Franks。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电脑》2017,(2):94-94
近日,在2016中国软件大会上,《数据新势力一发掘大数据的新生力量》专著重磅发布。该书汇集了业内知名企业的经验和见解,从不同视角展现和解读了大数据企业走向成功的神秘之道,为行业前行开辟了新的思路。神州泰岳(股票代码300002)作为大数据明星企业代表入选该图书,并得到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3.
王静 《中国外资》2013,(17):46-46
到2017年,重庆要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近日,重庆印发了《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了重庆市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根据《计划》,到2017年,重庆要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还未走下神坛,"大数据"便已汹涌来袭,从马云的卸任演讲到《大数据时代》的热销,再到"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等热词红极一时,"大数据"一夜间倍受世人瞩目。"大数据"其实质是以冗杂多元化的海量数据为基础,结合"大数法则"和"大概率事件"理念,进行相关性、非精准的预测和目标探索。与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2015,(1):14-17
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中国大陆上各行各业的领袖们都在谋划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提升自身实力,在新的经济浪潮中占领先机。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大数据时代》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维克托教授提醒:"未来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抢占资源赢得先机是企业家、股东们争相寻找的。大数据在新经济时代可以将产业链上的供求信息、风险信息、企业数据信息有效分享,这样产业链变得更加紧密,产业链的各环节数据的互通,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此外,大数据使得产业链的结构变得更加稳固,有助于将原有的一些产业链的过多环节省去,重新打造更高效的产业链结构。《国际融资》将分两期刊发九次方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产业链大数据白皮书》  相似文献   

6.
1980年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对各行业发展都将带来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征信行业如何应用大数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大数据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正如维克托所言,从商业科技到政府、医疗、教育、  相似文献   

8.
《国际融资》2014,(11):22-26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其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报告中指出:"大数据之大,通常是指数据量大到超过传统数据处理工具的处理能力,是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此外,大数据又被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收集、分析海量数据获得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实验、算法和模型,从而发现规律、并收集有价值的见解和帮助形成新的商业模式。"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的来源。但反过来,大数据对于金融行业新时代发展的助推作用也逐渐浮现。本刊分两期刊发九次方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2014年中国金融大数据应用白皮书》  相似文献   

9.
刘洋 《金融博览》2013,(17):43-43
“云计算”还未走下神坛,“大数据”便已汹涌来袭,从马云的卸任演讲到《大数据时代》的热销,再到”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等热词红极一时,“大数据”一夜间倍受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融资》2015,(2):19-23
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中国大陆上各行各业的领袖们都在谋划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提升自身实力,在新的经济浪潮中占领先机。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大数据时代》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维克托教授提醒,"未来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抢占资源赢得先机是企业家、股东们争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国家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丁梅 《大众理财顾问》2016,(11):117-118
2014年被业界誉为"管理会计"元年.2014年年初,为了促进管理会计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同年10月27日,该指导意见正式发布.管理会计是"业务性会计"和"战略性会计"的结合体,如今,管理会计已成为互联网经济下企业发展的"预测者",会计人员要想更高效地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中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大数据,并且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2月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好屋中国联合主办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房地产创新峰会暨好屋中国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礼堂盛大启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中海地产集团副总裁曲咏海,新欧鹏集团副总裁李战洪以及好屋中国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妹玲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4.
当云计算的热潮尚未消退之时,麦肯锡公司在2011年发布了《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向世人宣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该报告的发布,使各界对大数据的关注空前高涨。大数据似乎已经抢过IT的“领跑棒”,成为新的技术焦点。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曾言道。“这(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正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同时,伴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银行业发展和创新的最大瓶颈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紧数据管理应用、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步伐势在必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大数据应用的必要性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通信学会副会长邬贺铨将"大数据"描述为"没有办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结合。"他同时又指出,大数据本身的规模标准在不断变化中,以前叫海量数据,现在数据比海量数据还大量。简言之,"大数据"的特征为:数据量极大,数据的种类繁多,数据增速加快,数据来源多样,数据必须经过处理,数据具有定向性。浩如烟海的"大数据"用处极大,完成了以往"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4,(6):102-103
十年后,首席财务官或CFO这个职位将会过时,取而代之的将会是首席财务与技术官,简称CFTO。此预测来自于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与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撰写的一份最新报告:《大数据:福音与祸源》。  相似文献   

18.
于跃 《新理财》2013,(7):65-66
"在目前的银行业内,只有一小部分的从业人员能够真正理解IT和数据对银行的影响和作用。但在未来,大数据会推动整个金融业的深刻变革。"在拥有海量数据的金融行业,大数据正在改变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运转模式和经营理念,甚至可能对未来银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正如国家开  相似文献   

19.
Gartner在一篇题为《CEO Advisory:"Big Data"Equals Big Opportunity》(CEO报告:"大数据"=大机遇)的报告中,将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机遇做出如下描述:大数据是一个影响传统认识和业务模式的紧迫问题,它打乱了现行趋势,同时代表了公共部门、业务和IT领导者们无法忽略的巨大机会。Gartner的研究员表示,IT部门应直面大数据时代的挑战,确保一定程度的成本控制和协调,避免大数据"机会"成为大数据"混乱"。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数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中产生的数据量也逐渐增多,人们已经走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传统经济造成影响,大数据经济学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经济学受到的冲击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经济学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