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新还旧"又称"以贷还贷",指同一借款人在未清偿债权人银行的前一笔到期贷款的情况下又与该银行签订一借款合同用新贷款来偿还其前一笔贷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假资产保全为名,发放借新还旧贷款。《贷款通则》第四十八条规定:贷款人对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应当要求其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原贷款债务的清偿责任。其目的是落实改制企业的债务,明确清偿责任,以维护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然而,由于人为以及历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今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低,经营风险也较大,个别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指标未能达到上级行核定要求时,往往以企业改制为名,发放借新还旧贷款,以调整资产质量结构,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二、假盘活沉量为名,发放无效“启动盘活型”贷款。个别…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银发[2000]303号)第九条中反映的“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未归还,又重新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情况,在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称为“借新还旧”。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力度,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普遍存在着对贷款人的不良贷款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来降低不良贷款率,产生了巨大的不良效应。一是虚增账面利润,影响商业银行的盈亏真实性。“借新还旧”后,贷款由“不良”转为“正常”,计入表外的应收未收利息相应转入表内,虚增了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和…  相似文献   

4.
保证合同是从合同,保证人是否承担责任,依赖于主合同是否有效成立及保证合同是否有效成立。保证人只有在主合同有效成立前提下,才可能承担责任。在"借新还旧"主合同中,保证人是否承担责任,应以保证人是否知道主合同是"借新还旧"为判断标准。本文主要研究实际经济生活中哪些行为应属于"借新还旧",在"借新还旧"主合同中,保证人如何举证主合同的性质及保证人事后知道是"借新还旧"的是否应承担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5.
一、存在的问题(一)贷款业务方面1.借新还旧掩盖了贷款形态的真实性。经抽查县联社营业部当年12月份的贷款业务,发现借新还贷业务35笔,占当月发放贷款总额的50.80%,其中30.84%用于归还逾期贷款,60.56%用于归还呆滞贷款,8.6%用于归还逾期的正常贷款。县联社下辖的某乡分社也存在同类问题,且在同时间段同口径收回贷款中以借新还旧方式收回的贷款占93.3%,收回货币资金仅占6.7%。通过这种方式县联社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一增一减,表面上看既完成了放贷指标又“优化”了贷款形态,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6.
“借新还旧”是指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时以货币资金形式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该类贷款的合法性已得到最高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确认。其作用在于克服了诉讼时效的法律限制,进一步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并要求贷款企业完善或加强担保,弱化即期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7.
王娟 《活力》2009,(14)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2006年对会计准则做了调整,新借款费用准则针对旧准则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大的改进,使得我国的借款费用准则更加完整严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有关规定财政部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变化很大,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了具体规定,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等方面的规定更多地体现了国际趋同,同时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增强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间借贷活跃,"过桥贷款"在目前企业外部融资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还旧借新"持续取得银行贷款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银行信贷部的一项"灰色业务",对银行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本文深入分析银行员工违规操作"过桥贷款"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引发的主要问题,并探讨防范与化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是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作为借款人的贫困大学生还款能力和借款意愿的重要因素,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均衡与实施成效极具影响力.因此,很有科学设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原准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新准则与原准则之间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有些借款者缺乏融资理财意识,落签贷款协议随意,所以往往在贷款过程中人为造成“费息”。预扣利息贷款有些银行为确保贷款利息完整到位,往往在发放贷款时从应发放贷款本金中预扣全部利息。由于这种方式使借款者可用的借款资金养活因而承担的实际借款利率便相应超出其签订的协议利率。客观上增加了借款成本。例:借款者从某银行取得的一笔期限为一年的借款200万元,合同签注借款年利率为5.85%,借款日,银行预扣全部借款利息并在借款借据上注明。而借款人对此却没有提出任何质疑。所以在此笔借款中借款者所承担的实际利率=借款总额×借款利率…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2月间,原江苏省丰县顺河镇黄庄村民委员会因农电改造急需资金,由时任村委会主任的黄佑山、会计黄元跃出面,以村委会的名义在村民贡学祥处借款1万元,约定借款月利率2.5%,期限3个月,双方签订了书面借款合同,合同上加盖了村委会的公章。逾期后,贡学祥多次向村委会催要,均未果。1998年4月,原村委会分立为黄庄村委会和苏庄村委会,但两个村委会互相推诿,仍拒绝偿还所借贡学祥的款项。贡学祥无奈之下,遂于今年1月诉至丰县人民法院,要求村委会偿还债务。黄庄村委会辩称,原村委会是否向贡学祥借款不知道,因为村财务账目未办…  相似文献   

13.
采用委托贷款模式进行放款和贷款,主要会涉及到以下几笔费用:一是委托贷款手续费。委托贷款手续费是指银行接受委托人申办委托贷款,根据委托贷款金额、借款期限、违约行为等约定条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09,(5)
案情简介→被告劳燕分飞,原告财房两空原告李森;被告杨丽、郑建华(两人原系夫妻,2007年12月30日离婚)2007年8月9日,原告李森与被告杨丽签订借款协议,协议约定:被告杨丽向原告李森借现金50万元,借款期限为半年,以被告杨丽、郑建华共有的杭州市文园房屋作为抵押,如到期不  相似文献   

15.
正定县审计局查出一种变相提高利率的手法□正定县审计局最近,正定县审计局在对某农村信用社进行审计时,发现该社贷给农户的抵押贷款约定期限均为七个月以上。而还款记录表明,大多数贷款实际使用期限尚不足半年,有的只有几天。为什么贷款实际使用期限这么短,而借款合...  相似文献   

16.
【案情】1996年3月,王某在县农业银行贷款3000元,双方签订了书面的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6个月,月利率1.8%。但期限届满后,王某分文未还。2001年4月3日,银行向王某发送书面逾期贷款催收通知单,并在通知单上限定王某于当月15日前付清借款本金3000元及利息。王某在银行送来的催收通知单上签字。但事后王某仍拒付。2001年6月,银行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判令王某立即归还所欠借款本息。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某欠银行本金3000元及利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在超过诉讼时效后,银行向王某发出逾…  相似文献   

17.
律师先生: 马某是生意人,他在1998年2月因进货缺少资金向我借款4万元,当时未约定还款期限,借条上仅写明:"今借方浩现金4万元,借款人马某."自1999年2月到现在,我口头催要过几次,可他一直不还款.听人说,借款超过两年便不受法律保护了,即使起诉也不能胜诉.请问,该借条还有效吗?  相似文献   

18.
以贷还贷,也叫以新贷还旧贷,是指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在旧的贷款尚未归还的情况下,签订新的贷款合同,约定以新贷款清偿全部或部分旧贷款.以贷还贷在目前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实践中,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收回逾期贷款,采取了各种清收活动.通常采用的有金融机构对贷款进行延期,也有我们这里所说的以贷还贷.但是延期款项最初的贷出时间仍然是较早的,会直接表现出其属于陈年贷款,不符合清收贷款的要求.因此许多金融机构采取了以新贷还旧贷的方式来处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9月初,全省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审计调查培训班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在省审计干校举行。此次培训班传达了全国培训班的精神,并对我省外国政府贷款审计调查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同时部署我省此次审计调查工作。张兆喜副厅长在培训班上作了重要讲话。 张兆喜副厅长指出,目前我省在“九五”期间累计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达8.4亿美元。目前这部分债务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底数不清,借、用、还相互脱节,监控难度大。近年来,随着外债偿还高峰期的到来,一些项目经济效益差、借款单位到期无法偿还、借新债还旧债、…  相似文献   

20.
王娟 《活力》2009,(7):32-32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2006年对会计准则做了调整,新借款费用准则针对旧准则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大的改进,使得我国的借款费用准则更加完整严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有关规定财政部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变化很大,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了具体规定。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等方面的规定更多地体现了国际趋同。同时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增强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