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中国金融》1999,(7):7-7
灵活运用利率杠杆,适时调节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从今年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75个百分点,并同时降低中央银行存款准...  相似文献   

2.
王志红 《中国金融》1998,(5):34-34,41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一九九八年一季度金融运行述评王志红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5日起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较大幅度降低了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同时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这反映了中央银行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注意把握时机...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确定,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  相似文献   

4.
继今年3月25日国家调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准备金利率后,7月1日再次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并降低准备金存款和再贷款利率。利率多次下调对超负荷经营的商业银行基层行来说,必须审时度势,相应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实现减亏增效目标。一、利率下调对超负荷行经营影响透视(一)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今年以来两次存款降息,平均利率下调0.65个百分点,其特点是定期下调幅度大于活期,如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年利率下调达0.9个百分点,而活期储蓄仅下调0.27个百分点。显然有利于超负荷行减少利息支出,改善财…  相似文献   

5.
利率调整后的资金营运策略王亚峰1998年3月25日,中央银行再次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度降低了存款准备金利差,给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营运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一些资金富余较多的存差行,业务经营受到很大冲击。面对这一新情况,商业银行要实现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始动因是为了资金使用的结构性调整,这与西方国家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解决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有很大不同。为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改革存款准备金的结构;建立两级准备金制度;降低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赋予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幅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再次降低利率将产生什么影响□文珍祥杜雪松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从1997年10月23日起,将存、贷款利率分别平均下调1.1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这是继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之后第三次下调利率。我国于...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可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从1999年11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8 %下调到6 %。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为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发放创造了条件 ,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 ,增强支付能力和改善经营管理。具体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增加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 ,为扩大贷款发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政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中央银行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利率政策工具来对付通货膨胀。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选择的利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其浮动幅度;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利率;提高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和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上升;调整或调控外币存贷款利率和外币债券利率;实行差别贷款利率,提高加罚息水平,改变贷款计结息办法;改变储蓄存款计息规则。建议取消利息税。  相似文献   

10.
金融宏观调控成绩显著──一九九六年第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今年第三季度,中央银行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7月1日起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交易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8月23日起再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其中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  相似文献   

11.
理顺利率体系促进经济增长———评中央银行最近一次降息周荣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8年3月21日起降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3月25日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第四次降息。这次降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意...  相似文献   

12.
傅强 《南方金融》2012,(6):43-47,67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本文从构成存款准备金制度基本架构的八个方面着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十一个样本经济体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计提标准相对单一、计提考核机制欠合理、准备金利率调整机制僵化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按平均法计提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机制,并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更灵活的准备金利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剩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期关注金融机构“存差”持续扩大“存差”通常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减去贷款余额的差值。应该说,“存差”的适度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将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而且商业银行也须留存一定的超额准备以保持流动性,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大于贷款规模,出现“存差”现象。但是,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金额居高不下。2005年3月末,金融机构“存差”为7.1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26.4%。8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5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8.78万亿元,存差”增加到8.…  相似文献   

14.
尹继志 《金融与经济》2021,(9):16-23,41
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为了调控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而设置的政策操作系统,其运行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存款便利工具和贷款便利工具,同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控制在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利率附近,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加拿大中央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在利率走廊的构建和运行上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我国中央银行的利率走廊上限应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限可以选择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回购利率(DR),政策目标利率可以选择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为了使利率走廊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备金,由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组成。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3月17日起,人民银行总行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同业存款利率不再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挂钩,而是改由双方协商确定.这是央行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放开的又一重要利率品种,在金融机构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笔者对同业存款利率放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18.
居立 《济南金融》2005,(8):59-60
自2005年3月17日起,人民银行总行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同业存款利率不再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挂钩,而是改由双方协商确定。这是央行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放开的又一重要利率品种,在金融机构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笔对同业存款利率放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     
《银行家》2004,(11)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息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