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在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以厦女主人公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雷》与《榆》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显了家庭悲剧所映射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萧红在一生短短三十一年的岁月里,为我们留下了近百万言的文学财富,有小说、散文、随笔杂记等,其中小说的价值最大。在小说中主要包括长篇小说四部《生死场》、《商市街》、《马伯乐》、《呼兰河传》,他们大都是以萧红的东北家乡为背景,描述东北人们的爱与生、挣扎和麻木以及看不到未来的生活现状。而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作品中的奇葩,作者感受着时代的气息,在自己的创作中实现了自我文化心理的展示与追寻。本文主要结合作品《呼兰河传》,探讨萧红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苔丝》和《红楼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演说的都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爱的历程为主线,传达着历史转型时代人物丰富、活跃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其间蕴涵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的参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时代风貌的矛盾感情,并体现着同一悲剧根源意识。两部作品在内容主题和反映社会现实方式上不仅相似,而且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矛盾心理也是相似的,表现的都是人生似梦、如同过眼云烟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部作品拓展了艺术真实表现生活体验的空间。这两部作品是两位伟大作家对生命与灵魂的叩问,表现出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和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努力追求向上的灵魂。笔者试图从两部作品的爱情、死亡主题和船的意境进行比较分析,再现主人公对现世的抗争,试图从爱情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归宿,坚持内心的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5.
《雷雨》和《北京人》在其创作主题、艺术特点及类别性质上 ,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各具特色。这两部剧作分别描写了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的周公馆和封建世家的曾公馆 ,通过对剧中周朴园、曾皓、蘩漪、曾思懿、鲁侍萍等典型人物的塑造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灵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还是《北京人》中隐晦、曲折的纠葛 ,最终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剥削阶级大家庭必将走向坟墓的命运。《雷雨》是一部悲剧 ,而《北京人》则是一部悲喜剧交融的社会正剧。  相似文献   

6.
中华戏曲剧目自古以来累积数目达到万种以上,而将剧目资料介绍出来,连缀于剧目创作的历史进程之中,使我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戏剧黄金时代的代表元杂剧和人文思潮涌动时代不断演进的明传奇,二者不仅成为了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两大高峰,并且二者的发展变化也在许多剧目演变的过程中留下了印记。本文分别选取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无名氏的《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和《金印记》传奇作比较,探讨这两部剧作的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形式、本事来源、作家思想创作宗旨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等等,并将浅较二者。  相似文献   

7.
谈迁的《北游录》是清代一部史料笔记。其中包含大量有关运河的资料,反映出运河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精神文化。突出表现在详记治河修运及水闸里程,反映运河管理制度,描绘运河沿线的商业城镇,论述运河沿线的民间风情并创作了大量运河之诗。探讨《北游录》蕴含的运河文化价值,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黄强 《企业家天地》2010,(5):182-183
由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是把《哈姆雷特》放在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下的重新演绎。此部影片在继承莎士比亚剧作方面抓住了作品中的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的元素,主要体现在:描述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将其塑造得更加合理;塑造了美的形象的同时也把这种美表现到极至;延续死亡阴影的同时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最鲜活的历史教材,是中华民族历史洪流中的精神财富。红色电影外译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取中国拍摄的《长津湖》及美国拍摄的《龙种》红色题材电影,建立两部电影的英语字幕类比语料库。通过统计两部电影英文字幕的词汇密度、词长、高频词、时态、句长、连接词等,分析对比《长津湖》与《龙种》字幕翻译风格,探究中国红色电影字幕外译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中国红色电影字幕外译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与《荒原》在神话结构的运用中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因素,即神话预言结构的使用,警幻仙姑和索梭斯特里斯太太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两部作品神话预言结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这一相似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神话预言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长篇小说《土门》最直接的主题应是对现实题材即城镇化的关注,从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心理来看,《土门》应是一部关注现实与改革的“主旋律”之作,而从其创作历程来看,《土门》又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再次转型之作。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琵琶歌》的写法,但在创作动因上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异。相较而言,《琵琶行》的诸多创作动因更符合诗歌艺术的审美要求。正是这些创作动因上的差异导致了《琵琶歌》与《琵琶行》在艺术效果上的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15.
《哈姆雷特》创作于资本主义已开始出现社会罪恶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是在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哈姆雷特》的剧情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对人性污点的斥责.作者从对封建王权和黑暗势力的鞭挞以及哈姆雷特的古典主义人性和人文主义理想中来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6.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17.
《白鲸》被认为是麦尔维尔的一部史诗般巨著,对《白鲸》的评价历来大体上将其置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考察视野。但后殖民语境为我们解读《白鲸》提供了新的维度。在笔者看来,《白鲸》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创作倾向,作者的创作策略与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一种共谋关系,它或多或少地参与建构了殖民话语,有意或者无意地参与了美国的殖民扩张。  相似文献   

18.
《夜空中银河低垂》选自施光南创作的大型历史歌剧《屈原》第五幕,本文主要从歌剧简介、结构分析、艺术形象分析、演唱分析等不同视角来诠释,通过对女主人公婵娟《夜空中银河低垂》这一经典唱段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情感以及歌剧的戏剧效果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作品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工业题材电视剧成为剧集市场新亮点。以《麓山之歌》为例,探讨工业题材电视剧在集体记忆再现方面的艺术探索和价值挖掘。梳理该剧对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写照,分析剧中通过日常情感表达和非工业元素的引入所再现的工业集体记忆,探讨人性化叙事对集体记忆的再现,探究如何借集体记忆再现凸显工业剧的时代价值,从而深化人们对工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对国家工业技术进步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从《摩登家庭》的叙事与文化分析中入手,浅析了《摩登家庭》作为一部美国家庭情景喜剧,不仅展现出社会家庭文化,而且展现出它的叙事艺术与风格,从中折射出美国当下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