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经济人假定1.经济人假定的含义经济人假定的完整思想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阐述的。亚当·斯密认为,自利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有效展开的内在动力。他指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  相似文献   

2.
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博弈及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竞争(co-opetition)首次是由Nalebuff和Brandburger提出,并用博弈论来对包含有竞争和合作两个环节的现象进行描述.竞争使自利成为一场争输赢的斗争,而合作理论则是通过利他而达到利己的目的,将自利整合为共同实现的目标.合作竞争不同于竞争与合作,它是一种博弈关系,强调同一关系的两个方面--合作与竞争,独立的竞争者通过合作强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当前会计理论界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四个假定:①会计主体;②持续经营;③会计分期;④货币计量。会计假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这一作用的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假定建立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之上,它会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相反,当假定失去了支持它的合理事实基础或者当假定所依据的事实与现实不一致且相差甚远时,它便如空中楼阁,反而会阻碍本学科的发展。本文根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对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持续经营假定提出质疑,提出了尚且经营假定理论,并对会计要素概念体系、会计恒等式、会计报表结构进行了修正,以此来弥补持续经营假定所产生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两人在独木桥的中间迎面相遇. 如果两人都极端地"自利",均坚持自己先过,最后是"两败俱伤",谁都过不去;假定两人走另外一个极端,完全彻底地"利他",均坚持让对方先过,决不退让,结果还是谁也过不去.  相似文献   

5.
对于慈善行为存在过三种解释:1、完全利他.别人的福利提高就是他的最主要目的.2、潜在自利.如改善穷人经济条件,万一自己那天落魄街头,希望得到别人同样的待遇.3、自利.如捐助医疗研究的人,希望未来自己能用的上此研究成果.以上是对慈善行为人来说是慈善物品的影响可以度量的,如果慈善物品过大,或者捐赠者过多而使得慈善行为人不能...  相似文献   

6.
刚性楼板假定是总信息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总信息是建筑结构分析中影响整体的参数群,它的变化直接影响整体计算结果的合理J性.由于程序编制人在计算理论和对规范理解上的差异,加之侧重点不一样,总信息在各个程序中会有差异,就是同一个程序的不同版本也有所不同.所以,在使用时应熟悉和理解程序的编制原理和使用说明,正确理解各个参数的规范依据和力学概念,从规范要求、力学原理和工程经验等方面加以分析后合理选取,并按规范要求,对电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李达琳 《企业导报》2012,(8):104-105
<正>一、经济人的概念及其内涵(1)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的概念来自亚当.斯密《国富论》(斯密的经济学著作)中的一段话:"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不  相似文献   

8.
一、道德危机 道德行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克制和利他。因为 完全由自然倾向支配的人的行为,很难避免对别人 的伤害,道德的功能便是以自我克制来限制破坏性 的、不利于人们之间合作与和谐的自然行为。道德行 为的利他特征,则旨在补偿人的“有限同情心”,培养 对别人利益的关注。 以自我克制和利他为特征的道德行为,并非是 人的自然气质的直接后果,这就意味着道德行为的 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只有当道德主体之 间有足够的相互信任,才有可能产生道德行为。信任 是道德的一个根本支点,没有对别人的信任,人就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以实例分析为基础,引申审计基本假定的概念和内容,论述当前审计人员职业责任的重要性,并运用审计假定确定审计人员在揭露欺诈舞弊方面的具体责任,揭示审计基本假定在我国审计研究和审计工作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他性利己"价值观是在认可人的利己本能的基础上,对人的利己行为的升华。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存的基石,是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利他性利己"价值观体现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利益观和个人价值观。"春种一粒粟,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信用担保市场主体之间的策略交往及相互影响。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博弈双方的行为将演化为两种模式:(自利,自利)和(互惠,互惠),前一种模式为行为演化的不良"锁定",但可以通过调节博弈双方发生自利行为时相对于发生互惠行为时的收益来跳出不良"锁定",改善双方的行为,实现双方均采取互惠行为的理想模式,实现双方的合作,促进信用担保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鑫  李敏 《价值工程》2012,31(9):100-101
企业品质并非利他行为,而是在利他的考量下,追求自利的表现,从自利的过程中达到利他的效果。企业品质于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实践表明,影响医疗机构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面向,即高层主管行为、员工价值观、员工不伦理行为、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通过有效耕犁四个面向的内在机制,贞定出医疗机构品质的实践运用在于追求自身与社会的互利,此为确立竞争优势的基石。借此为发轫契机,研究建议从医疗机构的伦理气候、医疗机构的伦理观、医疗机构的伦理规范与善尽社会责任这四条枢轴来关怀员工、注重沟通、建立互信,以期为医疗机构的和谐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3.
王棣华  孙朴村 《会计之友》2009,(12):102-102
一和谐财务文化构建的前提是互利文化 互利文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文化。人有自利的一面。社会生活和经济在许多方面离不开互利合作。如果抛弃互利文化,单纯强调自利文化,这个社会只有一个前途,那就是灭亡。互利文化除了源于人类的善良本性和道德情操,更多的是源于单个人的弱小,而只有合作互利才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在具体经验科学的层面已无法理清社会-经济演化基本假定的争论,本文尝试运用拉卡托斯((Imre Lakatos))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观点重新梳理有关争议,为社会-经济演化基本假定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容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墨子《商之道》在两千年前已道出商业的本质逻辑;当代日本经营教父稻盛和夫将自己的经营哲学总结为八个字:"敬天爱人,自利利他";马云把阿里巴巴的成功归结于"为教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赋能"理念的终极胜利。时代物业近二十载坚持为客户创造优质生活,成就业内高端品牌的一面旗帜;互联网转型  相似文献   

16.
段溢波 《中外企业家》2014,(10):264-265
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条逻辑线索。本文追溯了西方人性假设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到"文化人"的演进,梳理了相应的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放权自治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到文化管理理论的发展,揭示了西方人性假设和管理理论从低级向高级、从表层分析向深层分析、从分析性研究向整体性研究、从强调人的自利性向关注人的利他性、从以控制人为中心向以发展人为中心、从硬性强制模式向柔性协商模式转变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西方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人的经济秉性的双重性:利己与利他人是否具有利己与利他双重经济秉性,二者的相互关系如何?我们首先应当搞清楚有关这一问题的基本的理论,然后才有可能对于实际问题进行清醒的、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博弈 "博弈论"中,无论是利己、利他,理性人在最大化偏好时,都需要相互合作,而合作中又存在着矛盾.如何做到在矛盾中合作,以求达到"双赢",理性人便创造了各种制度来规范给自的行为.在市场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二者的互动过程中,当金融创新危及到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时,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必然要调整对策,进行新一轮的监管制度创新,以期通过制度创新来找回监管存在的价值,使其具备合理性和适时性,并消除微观市场创新所可能带来的宏观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惠合作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小锋  尹洪英 《物流技术》2007,26(8):158-163,235
首先应用强化学习算法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稳定机制进行研究;其次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合作关系中的互惠利他合作行为;最后利用计算机进行了系统仿真.研究得出:只要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存在互惠利他型的企业,不管其所占的比重有多大,该企业都会通过强化学习使得互惠利他行为在供应链中扩散开来,最终达到企业间合作的一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从中国制度变迁过程中消费者行为转变及其对消费-收入关系影响的角度,论述过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的改变。本文将再次从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入手,以摩迪里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定为例,验证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的改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宏观经济分析理论和调控实践应依据的几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