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问世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经济人”孤立于社会的个体行为的批判,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正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完整地提出了"经济人"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谋求私利,并且个人谋求私利的活动将自动地增进社会福利。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根据新的经济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人"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马克思则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思想,并体现于其经济学著作中。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人"的思想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是由于斯密的德高望重,多少年来,经济学界凡用来描述和解释商品经济和市场逻辑时,无不打着斯密“经济人”之说向公众膏唇拭舌。仿佛缺少了“经济人”这一词句,对市场经济的解释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经济人”一说不仅成为了解释市场经济下个人行为与动机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成了不少经济学家手刃社会道德的利器。  相似文献   

5.
“斯密问题”自德国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提出,已争论了二三百年,至今尚无定论,但如果把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结合起来考虑,把他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看作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探讨的话,“斯密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本文对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梳理,分析“斯密问题”的源起及存在的意义,指出其对我国构建市场经济伦理制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超  廖鸣 《经济师》2007,(4):37-37,39
“经济人”不仅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或理论假设,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主体和基础性主体。“经济人”内涵的演变,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时代的变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分缺乏“企业家”和“经理阶层”,需要不断完善经济主体,需要大力培养“经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经济人”是一种新型“经济人”。  相似文献   

7.
史娟娟 《经济学家》2001,(4):120-121
从亚当·斯密开始,西方经济学者开始使用"经济人"这种抽象的"人"对经济进行分析与研究.西方经济学中这种假设从根本上限定了经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经济人有孟德维尔假设的、斯密假设的、李嘉图假设的、马克思假设的和奥地利学派假设的。斯密还有道德人的假设。斯密的道德人是有同情心的 ,而他的经济人则是利己的 ,对此 ,他没有解释。后人的解释 ,未能解决问题 ,这就构成斯密难题。笔者认为 ,道德人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 ,而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 ,是难题的产生原因。氏族人不分自己和他人。经济人行为的目的是利己 ,手段则是利他 ,因此利他导致利己。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现实中,“道德经济人”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支配下的“道德经济人”占主导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人”的眼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 ,以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奠基的作用。“经济人”的眼泪是指 ,由亚当·斯密自利性“经济人假说”所导致的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只能是“经济人”的眼泪。因此 ,应增强人类的忧患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 ,经济学的“忧郁”是防患“经济人”眼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内在缺陷。由于希腊传统的哲学体系过于强调理性主义,认为人可以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由此在经济学中演化出理性利己“经济人”的边沁—斯密范式,把理性作为个人经济行为的绝对准则,使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大大削弱。为解决哲学上的困境,胡塞尔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重新解构,将人性中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的诉求融入理性主义的范畴之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作为现代经济学基础的边沁—斯密“利己主义”哲学体系,并在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因此,在讨论“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时,认为人的正常行为是从一定的理性出发,反映了人对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思考,解决了人的行为的形式与内容,“道德经济人”个体的外部性经济行为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其结果具有互利性。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经济人有孟德维尔假设的、斯密假设的、李嘉图假设的、马克思假设的和奥地利学派假设的。斯密还有道德人的假设。斯密的道德人是有同情心的,而他的经济人则是利己的,对此,他没有解释。后的解释,未能解决问题,这就构成斯密难题。笔者认为,道德人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而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是难题的产生原因。氏族不分自己和他人。经济人行为的目的是利己,手段是利他,因此利他导致利己。  相似文献   

14.
回顾经济学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 ,构建出符合当前社会实践需要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对于提高人类经济行为的自觉性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后斯密时代的“管理人”以及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自由人”假设 ,是划分经济学研究范式历史变迁的标志 ,贯穿这三大人性假设的主线是“自由”原则 ,而经济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实质则是对不同“主体自由”的扬弃过程。我们应当以“知识人”假设 ,作为构建当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定,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说明:“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础,在经济分析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其相反的假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当代经济学正是在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大大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开创的经典经济学里经济人的逻辑的起点 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的命题(1964,P42)对斯密的"经济人"思想进行了修正,新古典经济学于是提出了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的理性人作为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随后西蒙又提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概念,对理性人假定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随着进化博弈论的发展,一时间经济学大厦似乎在风雨中飘摇.难道理性人假定真的错了吗?经济人、理性人以及理性究竟应该是什么含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又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自从“经济人”假说诞生以来,以其为基石的各种理论不断发展,也进行着学术争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以自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人”学说,存在伦理道德缺失的不足。本文认为,应该用“经济人——文化人”理论取代传统的“经济人”学说,因为“经济人——文化人”假设相对于旧的“经济人”假设,充分考虑到了道德约束的个人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而为“经济人”主观为自己、客观利他人的必然逻辑提供了社会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讲不讲道德?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是争论颇多。1998年,樊纲在《读书》上一篇《“不道德”的经济学》将这种争论推向了高潮。樊纲明确指出:“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离不开道德,但是经济学本身却并不研究道德问题。”后来,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经济学者的赞同,认为“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不可调和的,提出“道德是经济学的黑洞”,主张经济学应当远离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非理想的市场条件下,每个“经济人”要想实现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就必须履行“诚信”的基本道德要求。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的保险市场,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在保险市场上为了实现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着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保险信用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显现出来。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保险信用体系,构建我国保险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的道德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利己行为可以转化为道德行为,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它并未真正实现,根源在于未能理解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分析经济人的道德之源和道德缺失,加强经济人的道德建设,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也有利于构成功利性的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