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论文运用2003-2010年东中部9省市纺织业等三大产业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区域商务成本对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结果表明,可以解释东中部9省市纺织业等三大产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约占到88.8%-95.7%;纺织业等三大产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主要受到商业设施及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政府运作效率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而信息化程度、基础设施、研发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决策并不影响;纺织业等三大产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往往偏向于要素成本低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的区域.这些结论无论对于迁移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还是政府在制定相关商务政策时,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总部经济形成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多样,国内企业总部迁移中心城市是我国目前比较典型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主要表现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将总部迁移至中心城市,而生产基地仍留在原区域继续担当生产制造功能.这种模式是总部经济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总部的迁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总部迁移模式对于中心城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保持城市的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文运用2003-2010年东中部9省市纺织业等三大产业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区域商务成本对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结果表明,可以解释东中部9省市纺织业等三大产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约占到88.8%-95.7%;纺织业等三大产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主要受到商业设施及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政府运作效率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而信息化程度、基础设施、研发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决策并不影响;纺织业等三大产业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往往偏向于要素成本低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的区域。这些结论无论对于迁移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还是政府在制定相关商务政策时,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之间点对点合作来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是我国产业转移政策的重要形式,但现有的文献很少对这种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分析。不同于以往文献从产业的视角,本文考虑到同一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新近发展起来的异质性企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广东合作产业转移园的调查数据,通过直接观察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迁移行为,来分析这种产业转移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这种产业转移政策对异质性的企业具有选择效应: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那些投资规模大或用地面积大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相对于部分迁移的企业,整体迁移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由于这种选择效应的存在,政策对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的迁移影响有限。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要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迁移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形成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多样,国内企业总部迁移中心城市是我国目前比较典型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主要表现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将总部迁移至中心城市,而生产基地仍留在原区域继续担当生产制造功能。这种模式是总部经济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总部的迁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总部迁移模式对于中心城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保持城市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政策效果的途径,本研究按照系统自组织理论,采取村镇企业家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我国企业家行为、企业迁移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家的企业选址和企业迁移行动是一个理性行为;企业家的知识、信息、经验、预期是影响迁移决策的重要变量;企业家拥有企业产权和控制权,企业家对产业集群收益预期和对迁移成本的预期高低是决定企业迁移的自组织触发点和产业集群系统形成的阀值。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正在以集群迁移的方式重塑我国工业地理的版图。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解释了产业转移的动因,却没有说明各因素对产业转移影响的具体权重,因此影响产业转移各因素的作用强度也就无法准确获知。对近期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向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进行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家具产业转移的诸多因素进行比较和排序,发现家具企业在空间迁移时对产业配套、要素条件的关注度小于对转入地的区位条件和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是企业,那么决定企业迁移的临界条件是什么?企业迁移对企业绩效有什么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迁移的因素、形成机理和政策方面的已有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企业迁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但从文献数量和内容上看,都存在企业迁移理论研究落后于企业迁移活动实践,而且对企业迁移的经济绩效研究不足,尤其是在国内企业迁移的实证分析方面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9.
探讨企业迁移与产业集聚的耦合机理有利于发挥企业迁移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企业迁移与产业集聚的耦合机理体现为企业迁移注入的各种要素可以成为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诱因,而产业集聚的各种正外部性(比如,成本节约、提高效率和促进创新)也深深吸引企业迁移。  相似文献   

10.
徐伟  肖荣阁 《北方经济》2008,(19):44-45
一、引言 2008年7月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中西部加速,东部减速的趋势.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珠三角和长三角靠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的阵痛时,工业大幅减速、外资投资下降,面临企业外迁、倒闭潮流.部分港商、台商选择将企业迁移内陆,加速了中西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基模的企业迁移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芝  陈斐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51-54
在东退西进的产业转移大潮中,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载体,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的决策要面临多方面的因素。文章从企业迁移视角出发,采用系统基模方法对企业迁移的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在产业转移中影响企业迁移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孟韬 《改革》2013,(1):35-40
三线建设是特定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布局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三线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已转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众多三线企业实施了从山区到城市的战略迁移。目前三线企业初步完成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然而三线企业的迁移只是这类企业由政府主导的调整改造的完成,而由企业自身主导的持续发展与创新才刚刚起步。迁移解决的是"空间临近"问题,完成了产业集聚,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是"组织临近"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基于产业集群的集群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五七  曹治将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3-105,132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2,(10):18-77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普产业蓬勃发展、市场需求强烈.但在政策规范上仍有不足,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总结其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普产业税收政策的三个启示:确立独立完整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为营利性科普产业提供税收政策优惠以及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企业的税收政策差异对待.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现实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莉  叶青 《特区经济》2006,(5):239-241
本文从对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出发,通过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产业区发展的现实状况的研究,把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与成熟的产业集群相比较,发现我国的产业集群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劳动力资源短缺、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于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进行发展和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毅 《发展》2010,(11):69-69
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东西部经济互动也日趋频繁,已经由单纯的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发展到产业企业的合作与转移,尤其是产业集群的跨区域迁移与承接。这一方面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虑了空间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2001~2015年的统计数据,从空间相互关系角度实证考察了我国高技术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研究显示,不同地区创新能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业集中度、研发经费均对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总规模则对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阻碍作用,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创新能力并未表现出较明显空间相关性,周边地区产业集中与所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周边区域企业总规模对所研究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加强绿色转型升级,避免伴生污染的空间复制,是一个亟待重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医药制造上市企业为例,通过2000年—2017年上市公司总部与其子公司注册地分离情况衡量本土企业的国内投资迁移,分别从省、市尺度微观追踪企业扩张迁移的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医药企业转移随时间推移阶段性变化;区域间产业转移呈现出东部领先、中西部着重、东北部薄发的大格局;梯度与逆梯度转移路径并存,东部向中西部的单向梯度迁移态势正逐渐被打破,双向流动、多区域优化布局的趋势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