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是出使东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或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在,从而加剧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和谐,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区域战略调整,让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实行就地转移的思路,从而构建有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融入城市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有序地向城市转移作为我国当前城市化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因为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然而剩余劳动力是否向城市转移受制于AR、VR、UR三种收入的行为机制。为此,运用政策调节使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向充分就业就成为城市化经济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在地域空间上的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转移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托达罗模型为核心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研究中,基于对劳动力转移因及转移结果等方面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研究方法-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和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前以经济行为个体为分析的出发点和核心,得出经济均衡发展的结论;后以社会结构均为分析的出发点和核心,得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结论。本最后的结论是,只有澄清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才能对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从近代一直到现代,是农村工业吸纳了中国50%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的解释:(1)农民对城市化与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同模式选择,本质上是对城-乡不同转移收益和成本的比较.(2)中国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过高、土地和住房等非流动要素价格过快增长,这增加了转移者的边际成本.(3)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已经使转移者出现收入-支出不对称局面,增加了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乡镇企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结构特征:基于城市化能力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乡镇企业吸收了1/3农村劳动力,城市打工-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又占很大比重,使得中国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特征。本文的解释是:(1)除刘易斯的推力和拉力外,农村劳动力选择何种转移模式,以及能否实现城市化目标,还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边际成本;(2)在当前,乡镇企业转移、城市打工的候鸟式转移以及城市化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共存,反映了不同的边际收入与支出的动态均衡关系;民工荒实际上是转移者对收-支非均衡的现实反映。因此,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支均衡关系对城市化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等因素制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供,很大程度克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稳定程度。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与否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文章从人口城乡增长规模、空间地域分布演变、经济活动非农化转移以及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等方面对吉林省大安市城市化发展态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中心城市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在县域层次上更为突出,人口不均衡分布特征显著。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带动的城市化加快发展后,从90年代后期开始,县域层次上的城市化进程要较全国平均水平缓慢。城镇人口增长规模在不断缩小,乡村人口绝对数量在减少。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转移快于就业结构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趋势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市场分层与中国城乡人力资本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层构成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并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降低。歧视的存在降低了双方的受益,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损害大于对城市劳动力的损害。在中国城市化的制度演变中,既要加强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又要加强配套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显得十分关键。由于城市失业下岗工人不断增加和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则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无疑成为促进农民的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17.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力转移的道路、方向、模式也不尽相同。应借鉴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道路,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力转移的道路、方向、模式也不尽相同。应借鉴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道路,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李燕琼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口变动规律,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由“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从劳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即如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配置。此外,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接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